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社会报)
![]()
![]()
清晨4点多,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四川通江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养护部副主任蒲玉的一天已经开始。打水、洗脸、擦身、换衣、喂饭、拿药、翻身、拍背……她像一只陀螺,在走廊与房间之间画着爱的圆圈,这一画,就是10年。
在养老护理这个人才流动频繁的行业,10年是一段漫长的光阴,足以消磨热情,也足以沉淀出最本真的答案。问她如何能坚持下来,并且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她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真心、耐心、责任心。
“用心”是她的职业哲学。
用真心赢得信任
蒲玉不仅是护理员,更是老人们的家人。老人们的喜怒哀乐,她都记在心上。而这份日积月累的“真心”,成了她化解难题最强大的力量。
认知症老人张枫(化名)总找邻居老两口的麻烦,闹得不得安宁。院长亲自上阵,承诺在其他楼层给老两口换更好的房间,但无功而返。
无奈之下,这个重任落在了蒲玉身上。她硬着头皮找到那对老两口,话没说两句,老人先开了口:“其他人来我不会买账,但你来说话,我一定要配合,因为你这个人很好。”
一句话,让蒲玉差点落泪。事后,老人道出缘由:“不能让你为难。平常有个头痛脑热,你对我们很细心,跟儿女一样。”
原来,平日里那一声声暖心问候、一次次在病榻前的细心照料,让蒲玉的真心刻进了老人们心里。他们毫无保留地信任她,这份信任,比任何言语、行动都有力量。
用耐心呵护生命
相比身体的劳累,护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更考验人,尤其是面对失智老人。
谢宏发(化名)一度拒绝进食,常把喂到嘴里的饭吐到护理员脸上、身上,大家都束手无策。蒲玉精心准备了软烂饭菜和营养糊来到老人身边,“叔叔,您姓谢,我也姓‘谢’,我是您侄女,还记得我吗?”她俯下身,用最亲切的乡音拉起家常。
老人茫然地摇头。“没关系,我记得您就行。侄女脸皮厚,这饭您得吃一口,给个面子。”一口,再一口……老人推开,她也不恼,反而把脸凑近:“不开心您就打我一下,但不能吐我身上,天阴洗了衣服干不了!”
就这样,蒲玉像哄孩子一样劝老人吃饭,一顿饭喂下来,她已汗湿衣背,老人竟吃下了近正常的饭量。她用无尽的耐心,撬开了紧闭的牙关,也守住了生命的基础。
她还用土办法“拯救”过许多人的胃口。90多岁的杨爱玲(化名)重病后食欲全无。蒲玉发现,老人们在物质匮乏年代吃过的烤土豆、辣猪油,才是他们味蕾深处的记忆。她想尽办法找来了辣猪油,当杨婆婆吃下那口记忆中的美味,眼里也多了点光亮。
蒲玉的这份耐心,不仅是时间上的付出,更是情感上的深度共情。
用责任心彰显担当
2022年年底,院里很多老人生病,蒲玉夜以继日地守护在旁,喂药、喂水、喂饭、翻身……
她对家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放心,老人但凡能喝下一口水、吃下一口饭,我会尽最大努力多喂一口。”
不曾想她自己也病倒了,医生劝她休息,可吊针一打完,她的身影又出现在了老人床边。
她守护了中心这个“大家”, 却常常忙得顾不上自己的 “小家”。好在孩子们懂事,两个女儿如今当上了医生,成了她精进护理技术的“私人指导员”。
蒲玉说,要照顾好老人们,有“心”,也得懂方法。因身材瘦小曾搬不动老人,她就苦练技巧,琢磨巧劲;面对专业难题,她自费学习,上网查资料。她深知,只有做得更好,才能让老人的晚年更加幸福,也才能让更多人看见并加入这个行业。
为此,她在努力精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同事,给她们提供支持。这或许就是这位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更深一层的担当。
问她未来有什么打算,她的回答朴素而坚定:“没有其他想法,舍不得离开这些老人,干到干不动为止。”
10年守护,唯靠一“心”。蒲玉那份本真的善良和动人的坚守,像冬日里温暖的炉火,散发着光与热,为老年人带来了有尊严、有温度的晚年生活。(本报记者 闫 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