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熹平四年(175 年),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吴家宅院里,一场争论闹得沸沸扬扬。20 岁的吴姑娘(史未载其名,后世称吴夫人)坐在窗前,听着堂叔们的争吵声,指尖攥紧了手里的绣线 —— 江东子弟孙坚派人来求亲,可亲戚们全是反对的声音。
“孙坚那小子,‘轻狡果侠’,名声太杂,咱们吴家是书香门第,怎能把姑娘嫁给他?” 堂叔的声音透过窗棂传进来,带着不满。《三国志・吴书・孙坚传》里确实记着,孙坚年轻时 “以骁勇为郡司马”,虽然能打抱不平,却也因敢闯敢拼显得桀骜,地方上不少人觉得他 “不靠谱”。
吴姑娘放下绣活,推门走进堂屋,对着长辈们深深一揖:“各位叔伯,孙坚虽名声在外有争议,但观其为人,有勇有谋,绝非池中之物。如今乱世将至,若拒婚惹他不满,咱们吴家恐有麻烦;若我嫁过去,既能保家族平安,或许还能助他走正途。”
这番话让堂叔们愣住了 —— 谁也没想到,平时温顺的吴姑娘,竟有这般见识。最终,吴家点头同意了这门婚事。新婚之夜,孙坚握着吴夫人的手说:“别人都怕我,唯有你敢嫁我。” 吴夫人笑着答:“我不是怕你,是信你。” 这一信,便是她与孙坚相伴的 15 年,也是她搅动三国江东风云的开始。
![]()
婚后的吴夫人,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孙坚受朝廷征召,从镇压黄巾起义到讨伐董卓,常年在外征战,吴夫人便带着行李,跟着军队四处奔波 —— 不是娇滴滴的随军家属,更像个 “移动家宅” 的主心骨。
中平元年(184 年),孙坚率军打南阳,军营里缺粮,士兵们开始抱怨。吴夫人得知后,悄悄把自己的嫁妆变卖,换成粮食分给士兵,还亲自去营帐里安慰:“将军正为国家出力,咱们多担待些,好日子总会来的。” 士兵们见主将夫人都如此,再没人抱怨。这事虽没直接记在史书中,但《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载吴夫人 “抚导诸子,甚有法度”,连带着对军中事务也能顾全,可见她的处事能力。
最危险的一次,是初平二年(191 年)孙坚打荆州刘表。出发前,吴夫人拉住他的衣袖:“刘表麾下黄祖多谋,且荆州地势复杂,你务必小心,别冲动。” 可孙坚没听进去,最终在岘山被黄祖的士兵射杀。消息传来时,吴夫人正带着 10 岁的孙策、7 岁的孙权在九江(今安徽寿县)避乱,她没哭天抢地,只是把两个儿子搂在怀里,轻声说:“你爹是英雄,咱们不能给他丢脸。”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记着,孙坚死后,其部众散的散、被抢的被抢,是吴夫人带着儿子们,一路从九江逃回江东,把孙坚的残部收拢起来 —— 这才有了后来孙策东山再起的资本。当时有人劝她 “找个安稳地方避世”,吴夫人摇头:“我是孙坚的妻子,他的兵,我得替他守住;他的孩子,我得教好。”
![]()
吴夫人最厉害的,不是跟着孙坚吃苦,而是把两个儿子教成了江东的 “顶梁柱”。
对长子孙策,她是 “严师”。孙策 17 岁开始领兵,性子像孙坚一样急。每次出征前,吴夫人都会把他叫到跟前,递上一封亲笔写的信,里面记着沿途的地理、对手的性格,还有 “不可滥杀无辜” 的叮嘱。建安四年(199 年),孙策打庐江,想杀投降的太守刘勋,吴夫人特意派人快马送信:“刘勋虽降,却有部下数千,杀他会失人心,不如收编其部众。” 孙策听了母亲的话,不仅没杀刘勋,还让他去豫章任职,果然赢了庐江百姓的好感。《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说,孙策 “每事咨母,母辄有教”,可见他对母亲的敬重。
对次子孙权,她是 “伯乐”。孙权小时候文静,不像孙策那样能打,不少人觉得他 “成不了大事”。吴夫人却不这么看,她教孙权读书时,特意选《孙子兵法》和《左传》,还对他说:“你哥勇猛,能开疆拓土;你心思细,能守得住江山。将来江东的安稳,要靠你。” 建安五年(200 年),孙策遇刺身亡,18 岁的孙权吓得躲在屋里哭,是吴夫人把他拉出来,当着众将的面说:“我儿孙权,虽年轻却有谋略,你们若肯辅佐他,江东必能保全。” 又转头对孙权说:“你爹和你哥打下的基业,不能在你手里丢了,振作起来!”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明确记载,孙策死后,“后(吴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 她不仅帮孙权稳定军心,还亲自去说服江东老臣张昭、周瑜:“张公掌文治,周郎掌军事,我儿能得二位相助,便是江东之福。” 正是有吴夫人在背后撑着,孙权才顺利接过权力,没让曹操、刘表趁机吞并江东。
![]()
孙权掌权初期,江东并不太平 —— 内部有山越作乱,外部有曹操施压,还有权臣想趁机夺权。吴夫人成了儿子最硬的 “靠山”。
有次,权臣李术不服孙权,占据庐江反叛,还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孙权想派兵去打,又怕曹操趁机来攻,拿不定主意。吴夫人对他说:“李术虽勇,却不得人心,你先下檄文,揭露他的罪状,让他的部下知道他是叛逆;再派周瑜守住濡须口,防曹操来犯,然后亲自领兵打庐江,必能取胜。” 孙权照做,果然顺利平定李术,还收编了他的部众。
吴夫人还特别护着江东百姓。建安八年(203 年),江东大旱,不少百姓没饭吃,有官员建议 “向百姓征粮”,吴夫人立刻反对:“百姓 already 够苦了,再征粮会逼反他们。不如把宫里的存粮拿出来赈灾,再让士兵们去开荒种地,既能救百姓,也能养军队。” 孙权听了母亲的话,江东百姓果然没闹事,还纷纷说 “吴夫人是咱们的活菩萨”。《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里记着,这一年 “江东大稔(丰收)”,背后离不开吴夫人的决策。
连曹操都知道吴夫人的厉害。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率军南下,写信给孙权 “欲与将军会猎于吴”,逼他投降。孙权召集众臣商议,张昭等人都劝他降曹,只有周瑜、鲁肃主战。孙权又去找母亲,吴夫人说:“周瑜、鲁肃说得对,咱们江东凭长江天险,又有百姓支持,怎能轻易投降?周郎是你哥的好友,他的话你要听;鲁肃眼光长远,也值得信。你爹一辈子没服过软,你也不能服。” 正是这番话,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大胜。
![]()
建安十二年(207 年),吴夫人病重。孙权衣不解带地守在病床前,吴夫人拉着他的手,最后叮嘱:“张昭、周瑜是江东的柱石,你要待他们如兄长;百姓是江东的根本,别苛待他们;还有,你哥的孩子,要好好照顾,别让他们受委屈。” 说完,便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享年约 40 岁。
孙权称帝后(黄龙元年,229 年),追尊吴夫人为 “武烈皇后”,还特意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修建了皇后庙,让江东百姓四季祭祀。《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孙权每次去宗庙祭拜,都会先去吴夫人的庙前磕头,说:“儿臣没辜负母亲的教诲,江东安稳,天下三分,您可以安心了。”
吴夫人的故事,在三国乱世里不算最轰轰烈烈,却最让人暖心 —— 她没像貂蝉那样靠美貌周旋,没像蔡文姬那样以才名传世,却凭着智慧、勇气和担当,撑起了孙坚的家,养出了孙权这样的开国皇帝,稳住了江东的半壁江山。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她 “仁智兼备,足以母仪天下”,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