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爱情世界中,门不当户不对的结合往往不会很幸福美满;在友情世界中,其实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感情关系,永远存在一个匹配度的问题。大家交朋处友、为人处事都要注意这一点,错位交往一定要慎重。
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读懂古典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之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甚至永不过时的思想叫“恪守本分”。啥意思呢?你自己是什么身份、在什么层次,做好相对应的事情就是了。
举个例子,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袁术比他哥差哪里了?就是这货太偏激了、太叛逆了,一见他哥混得比他好,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跟小孩子置气一样,专门搞邪修。你们老袁家是“四世三公”的士族领袖呀,你不服你哥没问题,但得继续走士族路线呀!你怎么能专门跟那些社会边角料混一块呢?之前他就喜欢结交亡命之徒,后面割据一方了就变本加厉了,什么不容于主流社会的山匪、飞贼、狂徒,他是来者不拒。这不是自杀式地跟自己的优势环境作割裂吗?
![]()
今天这篇文章要牵涉到一个备受大家追捧的人,他的名字叫周瑜,周瑜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如袁术一样叛逆。先给大家铺垫一下哈,周瑜的粉丝们不要喷我哈,我就事论事而已。
上回说到孙策被袁术忽悠了,鏖战两年拿下庐江郡,什么也没有得到,还接到信息他们家最后一块地盘丹阳郡被人给端了。被谁给端了呢?时任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汉宗室,东莱世家大族。伯父刘宠官至太尉;父刘舆为山阳太守;兄刘岱任兖州刺史。妥妥的豪门出身。
当初,原扬州刺史陈温去世的时候,朝廷(派刘繇)、袁绍(派袁遗)、袁术(派陈瑀)等各方面势力都在抢扬州编制和地盘,阴差阳错之后被朝廷安排避乱于淮浦(江苏涟水)的刘繇坐稳了扬州刺史之位。
![]()
扬州刺史的办公地点其实应该在寿春,但是咱们之前介绍过,袁术最终在寿春落脚了,所以刘繇没办法,只能退居其次地在丹阳郡旁边的曲阿办公。
当时的丹阳郡已经是孙家的地盘了,但吴景和孙贲不光没有为难刘繇,还高规格地给刘繇举办了欢迎仪式。从这也可以看出,孙家其实在孙坚死后已经开始反思了。朋友多了路好走,咱们不能再迷信暴力美学了。
![]()
那么,问题又来了,孙家当时名义上还是受袁术领导的,他们对刘繇这么热情,袁术为啥没对他们追责呢?因为孙坚的大部分部曲在吴景和孙贲这里,袁术没有能力追责。另外也是因为袁术和李傕郭汜是合作盟友关系(封他为左将军),刘繇毕竟是李傕他们任命的,闹过分了就不体面了。
孙家为什么这么热情地对刘繇表示友好呢?想借刘繇的身份去跟江东世家大族搞好关系呗!刘繇这个扬州刺史是朝廷封的,还是你孙家迎到曲阿的,他本身还是士族大咖,这不最好的中间人吗?
其实张纮劝孙策赶紧去江东也是这个意思。刘繇他是一个山东人,还是避祸在江东,虽然当上了扬州刺史,但他没什么根基呀,他很需要你们孙家的支持呀!你去了就可以打着刘繇的政治身份去占据整个江东,还能改善你们孙家在士族圈的形象,两全其美。可惜了,孙策这孩子英武是英武,但是被他爹的基因给诅咒了,去袁术要那点兵,把绝佳的机会给白瞎了。
![]()
年轻人丧失一两次好机会其实也没什么,青春无敌,只要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依然未来可期。但关键是,孙策去攻打庐江把孙家的大好前程给葬送得干干净净。这件事对刘繇就是一个巨大的刺激,陆康跟我们刘家是世交了,也是江东士族圈的领袖,你孙策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就暴力灭了他,你意欲何为?将来会不会连我也干掉?你爹杀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才过去几年呢?本以为你们孙家转性了,看来还是本性难移啦!
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下,刘繇把孙家的势力给逼到长江对面去,独占了丹阳全郡!
可是,并没有太强势力的刘繇为什么能把孙家那支数量可观的百战之师从丹阳郡赶走呢?他秒变大法师了吗?结合前后情节来看,应该是孙策打庐江的时候兵力不够,然后把丹阳的孙家军都给挪用了,导致丹阳郡内没啥武装了呗。
所以讲,孙策攻打庐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在为年轻交学费,为家族标签买单。
吴景孙贲被逼退到了长江北岸的历阳(安徽和县),刘繇派部下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让张英驻扎在当利口,把守长江险阻。
![]()
干啥啥都不行,看啥啥都喜欢的袁术又来感了,哎哟,孙策被我当脏手套使了、吴景和孙贲等人再次落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原本已经半独立的他们被赶出丹阳郡重新向袁术表忠心了)了、庐江郡更是即将零元代购到手了,咱赚麻了呀!看来这门生意可以加大力度,于是任命惠衢为扬州刺史,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起率兵进击张英,双方隔江对峙了一年多互无进退。就你们这点本事还能飞过长江天险?
庐江之战结束之后,孙策让孙家军驰援吴景、孙贲,自己留下来等袁术兑现承诺。但袁术趁机把庐江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刘勋。这个时候,孙策想翻脸都没办法,无容身之地你拿什么去翻脸呢?
请大家注意,我对孙策的评价和对孙坚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哈,孙策这孩子实际上是吃亏在年轻气盛,叫他小霸王简直是绝了,实际上他比他爹进化了太多,大家看他之前结交名流和死前的自我剖析与安排就知道了。
![]()
就在孙策进退两难的时候,孙坚的老部下朱治跟孙策说,袁术这种人必须尽快跟他划清界限,咱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过江。
往事涌上心头,这个时候孙策终于彻底明白两年前张纮那番话是什么意思了,可是晚了。两年的时间白瞎了,丹阳这个绝佳兵源地也丢了,现在过江也是难如登天了。无比懊悔的孙策主动去袁术那里申请过江命令。
袁术其实知道这是孙策对自己不满了,但他觉得孙策过不了长江,也就签字放人了。
原本起步要领先刘备好几个身段的孙家因为这些不为人知的小插曲、大事故成为实际上三分天下起步最晚的一家。因为此时的刘备虽然混得不咋滴,但人家日拱一卒,现在也当上了根基不足的徐州牧了。
![]()
孙策一边走,一边不断招兵,到吴景的驻地历阳时已经招了五六千人了。可是,长江天险不是你人多就可以碾过去的,孙策也只能跟着舅舅、哥哥在江北同饮长江水。
关键时刻,孙策想起了他的结拜兄弟了,给他写了一封求助信,进而改变了历史进程,也引发了千古争议。
周瑜的家庭背景咱们之前介绍过了,士族豪门!士族豪门怎么可能在本土官场没人嘛!周瑜的从父周尚此时恰好被刘繇任命成了新的丹阳太守,周瑜这个时候也在丹阳。所以,孙策写给兄弟周瑜的信其实就是一封策反信,兄弟,背叛你的阶级和家族吧,我们俩联手,大有可为。不要辜负青春和理想,放兄弟我过江,以后我们家的产业有你一半。
周瑜在阶级、家族和兄弟、理想之间选择了后者,带领着从父周尚的部曲、粮草以及过江大船,来迎孙策了。长江防线就这样被内部攻破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周瑜为什么后面在江东孙家地位那么高?人家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呀!就事论事地讲,后面孙策说他对周瑜无以为报,周瑜是担得起的。
![]()
但这事真的就是兄弟情深这么简单吗?孙策把你周瑜当兄弟,孙权会把你周瑜当亲大哥吗?
咱其实也很喜欢羽扇纶巾、挥斥方遒的周瑜,但仅限于赤壁之战时期的周瑜,这个时候的周瑜在咱心目中跟袁术那样的混不吝没什么两样。你家是扬州士族高门,刘繇拿下自己人生第一块地盘就交给你们家了,你怎么能够背刺一个阶级友人和无比信任你家的恩人呢?再说,孙策虽是你的兄弟,但他打你们老家的时候呢?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周瑜这次背刺刘繇是否经过周尚的同意,所以只能推测,我的结论是:这一切都是周瑜个人吃里扒外。因为到了一定年纪的士族大咖都是非常讲究脸面的,周尚大概率是干不出也不允许周瑜干这种事的。
![]()
咱们继续把话聊开点,现在有很多人说《三国演义》就是为了抬高诸葛亮而故意抹黑周瑜,说人家小肚鸡肠。这没错,但大家知道罗贯中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写吗?不还是因为你周瑜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吗?
周瑜是跟孙策哥俩好了,但是整个江东甚至天下士族怎么看你周瑜和你们周家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看中了一个夜场女子,然后不惜跟家人、朋友闹,卷走家里的财产也要跟她在一起,我这是找到了我的真爱吗?是我为爱奋不顾身吗?
其实,哪怕是周瑜在老家舒县招兵买马帮兄弟正面打过了长江,那也叫本事,顶多就是交友不慎!我又没占你便宜,我凭本事打下来的!这才是男人气概!
![]()
咱不说周瑜了哈,免得有些敏感的朋友又坐不住了,咱接着说孙策。
两年前,当时刘繇刚来,陶谦小弟王朗刚刚进入会稽,他们孙家在江东是最粗的大腿,也没有欠什么债(孙坚没有祸祸过江东),一切都是最好的时机。但为什么孙策没有扎根江东呢?是他调不动他舅舅和他哥的部队吗?那打庐江咋就调动了呢?其实都是战略格局限制了。
你要你爹留在袁术那点尾款干啥呢?借着这个机会全世界广播袁术是老赖,趁机跟袁术彻底割裂,不香吗?真这么干了,江东士族高低要给你点个赞!结果你非要被贴上“野蛮者”的标签之后才想着入江东,关键还过不去,何苦呢?
![]()
孙策在被周瑜接过江后,相继攻克横江、当利,又打败了牛渚营(今采石矶)的刘繇,夺得大量后勤给养,成功的开辟了滩头阵地。
在陶谦死后,徐州的彭城相薛礼和下邳相笮融开始南下投奔刘繇为盟主,薛礼据秣陵城,笮融屯县南,孙策随后又一路将其相继打败,攻破刘繇别将于海陵,转攻湖孰、江乘,一路打到曲阿与刘繇进行决战。刘繇自然打不过孙策,先逃丹徒(镇江)后逃豫章,孙策拿下丹阳全郡。
与此同时,孙坚的老部曲朱治也从钱唐成功登陆吴郡,将吴郡太守许贡击败,朱治占领吴郡,领太守事(孙策暂时还没有授衔权力),许贡南逃于山贼严白虎。
![]()
形势一片大好的孙策在占据丹阳郡之后,史书对他的形象有两种记载,一种是《三国志》中“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记载。另一种是《江表传》中“鬼子进村,大力出奇迹”的记载。一个年轻版袁绍、一个年轻版董卓,大家自行去判断吧。我个人是倾向于两者对立统一的,当了也立了。
时间进入196年,孙策继续攻伐江东,当时有两股势力未定,一个以严白虎为首的吴郡土匪团伙,一个是会稽的王朗势力。吴景等人建议他先打严白虎,但孙策坚持要先打王朗。这其实是对的,因为严白虎没有政治名分,成不了气候。
王朗毫无悬念地被孙策暴揍,乘船逃到东冶(今福州)去了。倒是曾经死忠于曹操的会稽周家抵抗到了最后一刻,最终被孙策灭门。
![]()
随后,孙策集中兵力去灭严白虎,严白虎怂了,派弟弟严舆去请和。孙策同意了,但是在协商会上,突然拔刀砍桌子,吓了严舆一大跳。孙策乐了,说自己是听说严舆能坐着蹦起来,所以想逗他玩一下。严舆立马认怂,说自己看到刀剑就害怕。然后孙策立马接过这一茬,拿手戟把他弄死了。咱不跟怂货谈条件。
孙策这孩子身上的杀气、戾气其实跟他爹是一模一样的。比如他爹的老友合浦太守王晟据兵自保,被他攻破了,他也是灭了人家全族。最后是他母亲亲自出来求情,王晟和你爹是可以搞家庭聚会的情分,现在他诸子兄弟都已经被你杀了,就还剩一老头儿,你还有啥可怕的呢?才留了王晟一条老命。其余王家族人照杀不误。
![]()
孙策这种暴力压倒一切的搞法,使得他们孙家在江东的士族基础几乎为零,几乎所有江东本土士族和北方寓居士族都对孙家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能逃就逃,不能逃就忍气吞声。比如后来到了蜀国的许靖,这位大哥坐船出海跑到了世界尽头的交州,后来又辗转去了四川。宁可死也不在这待着!
但同时我们也要适当理解一下孙策,他其实也是身不由己,已经失身,那还不如放开身体多赚点。他知道自己再怎么仁慈都没用了,还不如用暴力去迅速震慑江东局面。其实孙策本人对这背后的反噬也门儿清(看他后面跟他弟弟孙权交接时说的话就知道了),只是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一步错步步错呀,孙策你要是早两年入江东,何至于此?
![]()
因果报应通常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没那么多现世报哈,所以导致很多人根本看不懂所谓的因果报应。比如孙策后面对许贡及其门客赶紧杀绝,最后就被许贡的门客给反杀了;比如被孙策逼得跑海路的王朗就去投靠曹操了,在曹丕时代当上了司空,在曹叡时代当上了司徒,他的儿子还给他找了个名叫“司马昭”的人当孙女婿,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最后把他们老孙家一锅端了。
孙策占据江东其实是悄然之间打翻了上帝的染色版,比如王朗本身是陶谦的小弟,而陶谦跟曹操又是死敌,王朗为什么不去投靠袁绍、刘表、刘备等人,而非要去投奔曹操呢?比如孙策本人是意气风发的胜利者,为什么也开始巴结曹操了,派奉正都尉刘由和五官掾高承去许昌送礼了。这一切都跟另外一件历史大事有关!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充满着各种稀里糊涂的爱?比如周瑜对孙策的爱、孙策对事业的爱!也许稀里糊涂的爱会有一个看似不错的显性结果,但隐性的反噬,又有多少人真正看明白了。我们现在很多人说不要过于理性,跟着感觉走、由着性子来就对了,对此我只想说,这样的人基本上是理解不透何谓理想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