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肠道长了息肉,上厕所会有3大信号,别拖成晚期才后悔

0
分享至



李大爷今年刚退休没多久,原本身体一向硬朗,却最近总觉得肚子“闹脾气”。这不,清晨忙着赶早市,刚出门不到10分钟,又被突如其来的肠胃不适“拦”了回去。

家人只当是吃坏肚子,李大爷自己却总觉有些不对劲:这段时间上厕所时不仅次数变多,还莫名其妙发现手纸上总是染了点血。难道只是“上火痔疮”吗?这让李大爷愈发犯嘀咕。



走进医院检查时,医生的一句话让全家都吓出一身冷汗:“幸亏发现得早,若是再拖下去,单纯的肠息肉很可能会变成大麻烦。”可为什么肠道息肉这么容易被忽视?又有哪些信号容易被误解为“小毛病”?

这三个上厕所的细节,您真的看对了吗?其实,生活中不少肠息肉患者都和李大爷一样,直到出现明显症状才警觉,却已经悄悄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用“马桶上的蛛丝马迹”,看懂身体发的求救信号。

大多数人提到肠息肉,只觉得“良性、没什么大不了”,但您可知,60%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早期都是从小小的息肉发展而来?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最新门诊统计,在中老年体检人群中,发现肠道息肉比例达到28.6%,其中约四分之一的人没有任何明显的肠胃症状。

肠息肉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它就像“肠道内壁长出的小疙瘩”,部分良性,但某些类型(如腺瘤性息肉)就有10-20年内恶变为癌症的风险。



息肉为何如此“狡猾”地无声无息?因为肠道内部没有丰富神经,早期息肉体积小,难以直接产生疼痛或不适。很多人直到息肉较大或表面被擦破,才因出血、肠道堵塞等去就诊,已经失去了“摘掉它就能治愈”的黄金窗口。

最让人头疼的,是肠息肉的症状常常和痔疮、肠炎等“老毛病”混杂,极易被忽略。长期便血、便次或形态异常甚至腹痛,往往就成了肠息肉的首发信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5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中近40%有过“无原因便血或大便性状变化”却未重视,这无疑让“癌变隐患”潜滋暗长。

医生临床总结,多数肠息肉患者生活中会遭遇以下三种“马桶信号”,尤其是其中第2点,普通痔疮很难出现,千万别掉以轻心。

便血:色泽鲜红,小量反复

多数人只要见到便纸带血,都首先怀疑“上火或痔疮”。但如果出现反复、无明显诱因的鲜红色便血,尤其是伴有肛门无痛感、血量偏少、常夹杂在大便表面或与粪便混合时,需高度警惕肠息肉风险。

研究显示,肠道腺瘤性息肉患者便血检出率高达28.3%。与痔疮出血多见于大便末端、滴状或喷射性不同,息肉导致的出血往往在大便过程中持续沾黏,无其他典型痔疮不适。

大便形状改变:条细或夹杂黏液

粪便常规为“香蕉形”,顺畅无阻。若近期发现大便变细、“断裂感”强或时有夹杂黏液,且数周甚至数月不能恢复原状,则应警觉是否有“内在阻塞”。肠道内息肉逐渐变大,可能像水管中的石头一样局部狭窄,导致大便通过变形。

中华消化学会指南提示,“未明原因的大便变细,筛查肠道疾病检出率超45%,息肉占比极高”。尤其静坐族、少运动的中老年朋友,勿将此类变化简单归结为“饮食上火”。



排便规律突然紊乱:便秘与腹泻交替

本来一直规律排便,近阶段却突然便秘、腹泻“轮流上阵”?这就是肠道健康发出的预警。息肉可刺激肠黏膜,导致排便反射紊乱,有数据显示,30%以上的腺瘤性息肉患者早期表现为排便规律突变,但疼痛、腹胀等症状并不明显。

普通饮食调整、益生菌辅助都难以有效缓解,身体持续“无计划”地折腾,也是肠息肉值得警醒的一大信号。

病从浅中医,息肉如果早期被发现、及时处理,绝大多数无需担心癌变和复发。针对高危人群(如50岁以上、有家族史者),每年或每2-3年一次肠镜检查是防癌关键。除此之外,日常3个“小动作”帮您降低息肉风险:



均衡膳食:多蔬果粗粮,少红肉高脂

研究早已证实,低纤维、高脂肪饮食与肠道息肉发生密切相关。建议每日保证30-40克膳食纤维(一盘绿叶蔬菜、一碗全谷物杂粮),减少腌制、烧烤等摄入;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超过350克,多选择鱼类、豆制品。

养成规律排便和锻炼习惯

久坐不动、憋便、熬夜会让“大肠蠕动程序”紊乱,肠道废物停留容易激发局部炎症和细胞异常。“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分钟以上(如快走、广场舞等)可降低33.7%结肠息肉风险”,建议养成每日定时如厕和适度活动的生活节奏,给肠道“松绑”。



定期筛查,发现问题早处理

别把“肠镜”当成洪水猛兽。权威数据显示,“40岁以上群体,每2-3年一次肠镜可让结直肠癌早期检出率提升70%以上”。如有大便性状异常、便血或家族中曾有人患过相关疾病,务必及时就医。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有个比自己有钱的兄弟姐妹是啥体验?网友:大家只是有点血缘关系

有个比自己有钱的兄弟姐妹是啥体验?网友:大家只是有点血缘关系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3 00:15:03
陈芋汐携手掌敏洁夺冠!全红婵组合第五,“两小只”期待下一次“顶峰相见”!

陈芋汐携手掌敏洁夺冠!全红婵组合第五,“两小只”期待下一次“顶峰相见”!

上观新闻
2025-11-06 19:26:06
风雨之夜托孤,欧洲在中国“备份德国”,何其悲怆壮烈!

风雨之夜托孤,欧洲在中国“备份德国”,何其悲怆壮烈!

卷史
2025-11-06 08:44:25
章泽天现实长啥样?路人的镜头才是“照妖镜”,突然理解刘强东了

章泽天现实长啥样?路人的镜头才是“照妖镜”,突然理解刘强东了

仙味少女心
2025-11-05 20:07:28
人人都想听好消息,但世界烂透了,乌克兰不再提回到1991年边界

人人都想听好消息,但世界烂透了,乌克兰不再提回到1991年边界

山河路口
2025-11-06 13:54:49
白所成被抓前有多狂?杀人只需一句话,对断电制裁放狠话:无所谓

白所成被抓前有多狂?杀人只需一句话,对断电制裁放狠话:无所谓

以茶带书
2025-11-06 13:55:20
为什么有的人脸上有大块的老年斑,有的人脸上却很干净?原来如此

为什么有的人脸上有大块的老年斑,有的人脸上却很干净?原来如此

爆炸营养彭鑫蕊
2025-11-06 16:37:49
墙倒众人推!44岁“消失”的玲花,终是为搭档行为买单,她后悔么

墙倒众人推!44岁“消失”的玲花,终是为搭档行为买单,她后悔么

古木之草记
2025-11-05 19:50:07
“立冬5不吃,吃了一年穷”,指哪5不吃?11月7日立冬,别犯忌讳

“立冬5不吃,吃了一年穷”,指哪5不吃?11月7日立冬,别犯忌讳

神牛
2025-11-04 13:14:41
小米巨省电空调,能效比倒数第一*,空调高管不懂空调术语?

小米巨省电空调,能效比倒数第一*,空调高管不懂空调术语?

小小河
2025-11-06 01:34:24
离开的何止是郑智化

离开的何止是郑智化

老唐有话说
2025-11-04 18:37:23
樊振东王楚钦意外翻车,无缘决赛对决,林诗栋或成最大赢家

樊振东王楚钦意外翻车,无缘决赛对决,林诗栋或成最大赢家

格斗联盟
2025-11-06 15:33:45
又添4区!北京多区供暖时间定了

又添4区!北京多区供暖时间定了

京城教育圈
2025-11-06 19:01:16
某地副科级以上干部花名册、秘密、机密级文件……出现在单位周边不起眼的文印店中

某地副科级以上干部花名册、秘密、机密级文件……出现在单位周边不起眼的文印店中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6 10:34:22
4199 元起史上最薄 Mate:华为 Mate 70 Air 配置公布

4199 元起史上最薄 Mate:华为 Mate 70 Air 配置公布

IT之家
2025-11-06 10:00:10
饥荒来临,美国千万人将断粮?特朗普对华无牌可打,希望中国帮忙

饥荒来临,美国千万人将断粮?特朗普对华无牌可打,希望中国帮忙

博览历史
2025-11-05 18:32:17
你听过最炸裂的八卦是什么?网友:慎看,否则看完都要洗眼睛哦

你听过最炸裂的八卦是什么?网友:慎看,否则看完都要洗眼睛哦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4 00:05:11
金价一波大涨过后,为何三四线城市金店先撑不住了

金价一波大涨过后,为何三四线城市金店先撑不住了

澎湃新闻
2025-11-06 16:50:31
李锦斌率队到安徽调研

李锦斌率队到安徽调研

政知新媒体
2025-11-06 19:37:40
央视提醒: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用8个方法激活它

央视提醒: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用8个方法激活它

诗词中国
2025-11-03 21:30:33
2025-11-06 21:12:49
何蕥室内设计
何蕥室内设计
分享室内设计经验,避坑知识分享。
1253文章数 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重庆一套百平米"凶宅"191万上架法拍 欠缴物业费超3万

头条要闻

重庆一套百平米"凶宅"191万上架法拍 欠缴物业费超3万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游戏
时尚
健康
教育
公开课

《噬血代码2》最新角色“轮椅哥”:格曼追过来了?

复古的“绗缝”大衣,现在穿刚好!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教育要闻

小学生书包里翻出“解剖图”,主角是美术老师,真相令人脊背发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