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贵州六盘水作家伍秋明凭借《心灵上的山寨》获单篇散文奖。为此,我们专访了贵州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六盘水作家伍秋明。
问:伍老师,您好!首先对您获得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表示祝贺!您在本届冰心散文奖的获奖散文《心灵上的山寨》里多次提到您的故乡石头寨。很多作家倾其一生的创作,都离不开自己的童年和故乡,能谈谈童年和故乡对您的影响吗?
伍秋明:我的祖籍在贵州镇宁黄果树瀑布旁边那个民风古朴的布依山寨——石头寨;又因父亲工作的缘故,我出生在六枝岩脚古镇,长到三岁才离开。两处皆是山清水秀、风光清嘉,独有的地域浸润,悄然赋予我一份与生俱来的灵性。
石头寨的美,是刻在童年里的底色。小时候常随父母回老家,寨门前澄澈流淌的小河、河岸随风摇曳的杨柳,还有伫立的百年古桥,都是我小学作文里最鲜活的素材。所以我总盼着回老家,每一次回去都有新的触动,回来后便将眼里风光、心中感触诉诸笔端。
投身文学创作四十年,石头寨始终是我最深厚的灵感源泉。2010年,散文《故乡春韵》在贵州“美丽乡村”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字里行间满是对石头寨春景的眷恋;2011年,《民族文学》第2期刊发了我的散文《山寨情事》,以家族往事为蓝本,书写一对布依族夫妻生死相依的至深情感;2020年,短篇小说《墓碑》发表于《贵州作家》,我以石头寨的堂伯父为原型,刻画了一位抗战老兵对异域牺牲战友的深情牵挂。
我很感恩我的父母,让我生于一个满是烟火气与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家庭。与生俱来的民族情结,早已刻入骨血,成为我永恒的文化基因。家乡的山水灵秀、民风古朴、故事悠长,都化作我脑海中最鲜活的灵感,让我的文字始终带着“根”的温度。这份源自血脉的文化滋养,更是我创作路上最本真、最深厚的底色。
问:当前,全省正在大力实施“四大文化工程”,民族文化传承弘扬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您着眼六盘水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创作并发表了一系列散文作品,包括这次获奖的《心灵上的山寨》也是一篇挖掘六盘水民族文化的散文。您能谈一下关于民族文化散文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心灵上的山寨》的思考吗?
伍秋明:我始终坚信,民族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特色瑰宝,“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句话从未过时。作为少数民族写作者,深耕民族文化、书写民族风情,早已成为我文学创作的方向。每个民族都有独树一帜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密码,这些年,我的散文不仅聚焦于本民族的人文历史,也延伸至苗族、侗族、彝族的文化图景:从热闹非凡的传统节日,到流淌在日常里的民族风情,再到滋味醇厚的特色美食,都是我笔下的素材。我始终觉得,以散文的形式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真实传递、生动展现,是我肩头沉甸甸的使命,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石头寨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民族风情浓郁的蜡染之乡。前些年,因旅游开发的需求,过度商业化让它变成供游客游览参观的一个景点。当我重返故土,所见的是现代化的新农村,环境、屋舍、语言、生活方式皆已变迁,曾经让我引以为傲的“乡愁”几乎荡然无存,内心空落得隐隐作痛。一次偶然的邂逅,让我遇见了深藏大山的另一个布依族村寨——盘州市陆家寨。那里近乎原汁原味,保存完好,满是古朴、祥和与神奇的魅力,如祭树、祭水等传统习俗,“六月六”那天的长桌宴、布依盘歌、八音坐唱等,这些都“让我沉寂已久的心荡起了涟漪”,也让我找到了灵魂栖息之处。于是,我写下这篇5000字的散文《心灵上的山寨》。
这篇作品通过对比故乡石头寨(现代化改造后失去民族特色)与陆家寨(保留原生态布依文化),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流失危机,表达一种对民族文化变迁的思考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我写这篇散文的目的,是想通过作品引发读者共鸣: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进程中,我们如何平衡有效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是我始终在思考的命题,也是身为少数民族写作者的责任。
问:有评论家评价您的散文“情感真挚,文笔细腻,既温婉清新、雅致灵动,又缜密严谨、厚实大气,满含浓郁人文气息”,读后也确实能从作品中深切感受到这份特质。想请教您,这种创作风格与观念的形成,曾受到哪些作家作品的影响?
伍秋明:我的创作主要受两位作家的影响。一是杨绛先生,她的散文以写实为基,紧贴生活本真,从不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是以最质朴的文字承载最真挚的情感,看似通俗易懂,却藏着值得反复品味的深意,《我们仨》便是典范,平淡文字里藏着厚重亲情,人文气息浸透字里行间。另一位是余秋雨先生,他的《文化苦旅》兼具缜密的考据与开阔的格局,在历史人文的追溯中流淌着真挚情感,厚重中不失雅致,常常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与人文的深度,也影响了我对散文“厚重感”的追求。
问:您认为评价散文作品的优劣有哪些标准?
伍秋明:首先是情感。看作品是否真挚动人、不刻意煽情,能引发读者共鸣;其次是表达。看作品的语言是否凝练自然、有质感,或细腻灵动或厚重有力,无冗余堆砌;再次是作品思想的深度。看这篇作品是否蕴含独特见解、人文思考,能给人启发,而非单纯写景叙事。此外还有结构、意境,我认为这些都是评判一篇散文作品优劣的标准和要素。
问:在您看来,散文应如何创新?
伍秋明: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创新。一是视角创新,要打破常规观察视角和叙事角度。二是表达创新,要打破习惯性表达,用独特感知重构文字质感。三是题材创新,尽量不跟风,要拓宽思路,敢于去挖掘一些冷门题材。除此以外,意境和结构也要创新。
问:对于当前的青年创作者,在散文写作上您有什么建议?
伍秋明:我觉得应该立足真实生活,深耕生活现场,真切地体验和感受,动情动心动脑,然后再动笔。其次坚持阅读与积累,广泛阅读经典与当代优秀散文,学习不同风格与技法,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以笔为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赤诚与坚守书写属于自己的荣光。(王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