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汪亮
11月4日上午,普特融合教康一体共建项目在武汉市武昌区新河街学校正式启动,并成功举办签约揭牌仪式。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武汉市在探索“教康融合”创新模式、推动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且具突破性的一步。
![]()
武汉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昌区残疾人联合会、武昌区教育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与新河街学校负责人、星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新河街学校融合教育专题资料片。随后,新河街学校校长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发起背景与核心目标。该项目是武汉市第四届孤独症儿童生活重建训练营的延伸成果,更是《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 年)》的生动实践。仪式现场,各方领导共同为资源教室揭牌,并合影留念,定格下这一意义非凡的瞬间。
资源教室由星星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与新河街学校联合打造,是武汉市构建“机构-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协同支持网络的创新性实践。教室规划面积30至50平方米,内部采用科学分区设计,涵盖学习区、感统训练区、社交互动区及安静疗愈区四大功能区域,并配备专业评估工具、感统训练器材及视觉支持系统等全套设施。其核心服务目标是为孤独症等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精准化个体评估、个性化干预训练及社交融合支持服务。
该项目由市慈善总会慈善基金提供资金支持,武昌区教育局提供师资培养与教学支持,武昌区残联组织宣传活动提升社会认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指导推进实施教康融合工作。多方合力旨在扩大孤独症儿童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孤独症儿童普惠保障机制,为特需儿童成长提供持续助力。
作为武汉市孤独症关爱行动的标杆项目,孤独症生活重建训练营已连续举办四届,累计服务超过60组家庭。本届训练营以推动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创新“教康融合模式”,面向即将升入小学一年级或已入学但仍存在适应困难的特需儿童,帮助他们提升入学适应与校园融入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武汉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联合医疗机构、康复机构与教育机构,通过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环境优化和家校协同等多方面举措,共同构建起更为全面、有效的孤独症儿童支持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助力更多孤独症儿童能够顺利融入普通教育环境。
此次“教康融合”资源教室的成功落地,不仅是武汉市探索“教康融合”之路上的一个温暖坐标,也标志着我市在建设包容性城市、保障每一位儿童平等发展权利的进程中,迈入了更具实质意义的新阶段。该项目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为更多特需儿童照亮融入普通校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前行之路。
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资源教室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十五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健全普通学校融合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在武汉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以及市慈善总会、区教育局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我们期待进一步总结经验,将该模式打造成可复制、可持续的融合教育范本。”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