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转塘街头一则“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生陪父母卖山东包子馒头”的消息刷屏社交平台,主人公赵唯宏凭借手工制作的传统面食意外收获高人气。
![]()
11月5日傍晚,潮新闻记者来到了赵唯宏的摊位,因顾客需求激增,为提升效率,他已暂时停做制作耗时较长的包子,专注于馒头品类,同时开通群内预订服务,方便提前备货;更令人关注的是,赵唯宏透露,下一步计划在双浦菜场开设固定店铺,让这份街头手艺拥有更稳定的“落脚点”。
“完全没料到支个小摊能火,最初只是想帮父母分担压力。”面对镜头,95后赵唯宏坦言,从中国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方向的硕士到街头摊主,身份的转变曾让他有过“爱面子”的顾虑,但真正上手后才明白“想干就干、踏实做事”的重要性。
谈及走红后的心态,他格外清醒:“学的非遗相关知识也好,自己在从事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好,不需要流量热度,需要日复一日的手艺,坚持下去才是根本。无论火不火,大家能感受到我们馒头的品质没变,这就够了。”
即使网络上对此事有争议,但这份街头创业,对赵唯宏而言更是一场“接地气”的文化实践。读研期间,他曾跟随导师参与多个课题项目,如今却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课题在社会,在街头”:“学校一直鼓励我们走入社会、走入乡村、走入田野,现在我才算懂了这份初衷。就像网上的煎饼彩绘能让小朋友快速感受到绘画的魅力,我们把山东传统面食摆上街头,也是想让更多人直观触摸到传统美食的文化温度 —— 艺术和文化本就不分家,无论是传统面食还是其他非遗代表性项目,都需要被更多人看见、喜爱。”
这场意外走红,不仅让赵唯宏的馒头摊有了新规划,更引发社会对职业选择与教育价值的讨论。“美院硕士卖馒头”的话题打破了“高学历必须对应‘高端职业’”的刻板印象,丰富了多元职业生态。正如赵唯宏所说:“这是一条将学识、审美与生存智慧相结合的路。教育的价值从不是给人一个‘铁饭碗’,而是赋予你无论捧起什么饭碗,都能比别人捧得更好、更有创造力的能力。”
潮新闻记者 丁一格 杜雪梅
(来源: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