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正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来到上海、扎根上海。
来自德国的方逸凡是一家德国电池检测机构大中华区的电池技术经理,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专家,他自2020年起来华工作,从广州到上海,在工作的同时,也学习茶道,爱上骑行,感受上海“十五分钟生活圈”的便捷。现在,他正积极筹备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今天,一起去看看方逸凡在上海的“绿色生活”。
在一家德国电池检测机构大中华集团上海总部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方逸凡,他正和同事讨论最新的新能源电池检测技术。2018年,方逸凡被公司派驻到中国短暂工作了6个月,回到德国后,他十分怀念在中国的时光,便再次申请到中国工作。2020年,由于在电池技术领域的专业特长,他获得了中国政府的特别入境批准来到广州,2023年秋天调任至上海工作。
![]()
方逸凡:我们在中国的工作节奏非常活跃,这吸引了我回来,我搬到上海工作,也负责我们在常州的电池测试实验室。
方逸凡所在的这家全球检测认证机构已经深耕中国市场近35年。在近几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这家企业也迎来了加速发展阶段,他们在长三角地区布局了多个电池测试实验室,上海完备的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都为这家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作为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专家,方逸凡与团队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严苛的测试和认证,他们模拟极端环境,挑战性能极限,确保每一块流入市场的电池均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持续为国内众多制造、出口型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
方逸凡:节奏确实是令人印象深刻。在我工作的领域内,电池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我亲眼见证了电动汽车电池测试的需求迎来了大幅增长。
说起工作,方逸凡对“中国速度”赞叹不止,而谈到生活,方逸凡感受到更多的则是“上海温度”。
![]()
方逸凡:例如在上海我们有ALDI——一家德国杂货店,我们可以买各种各样的食物和饮料。在这里我甚至可以线上预订,30分钟内把它送到我家,这对我来说更方便。我认为上海是一个非常热情的城市,这里的人们非常友好。作为一名工程师,过去5年里,我从没在签证方面遇到过问题,流程很顺利。
身处新能源行业中,方逸凡生活里也一直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工作之余,他热爱骑行,早高峰,他喜欢骑着单车穿过上海市中心的车水马龙,午休过后,又总是蹬着车子沿着苏州河看看游船、晒晒太阳。
![]()
方逸凡:我们到了西藏路桥,这里的船都是全电动的,所以我真的很喜欢这里,这里骑自行车去我办公室只要5分钟。你可以看到沿途都是绿道,旁边可以喝咖啡,另一边还有博物馆。在上海规划的“15分钟生活圈”里,我发现去很多地方都很方便。
![]()
去外滩跑跑步、去市郊打网球,在方逸凡的手机相册里,他与运动为伴,记录下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春夏秋冬,也感受着上海“绿色治理”的成果。
方逸凡:这里有宽阔的河流和大片的公园,所以在这样一个大城市里,也能感受到开阔的空间。这里的绿色治理成效很明显,街上的树木非常漂亮,一直都有专人养护。我觉得能以可持续的方式做到这些令人印象深刻。
几年间,方逸凡用脚步和车辙感受着黄浦江和苏州河畔的脉动,也时常走进茶馆,学习茶道的同时练习中文。
![]()
方逸凡:作为工程师,茶道能帮助我集中注意力。我喜欢学中文、记新词汇,还喜欢泡茶、喝茶,把这些事结合起来做。
方逸凡即将迎来在华工作的第六年,他正筹备着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目前,上海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60家、外资研发中心631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外国人才来到上海,扎根上海。
![]()
方逸凡:自从第一天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我就觉得这里充满魅力。五年过去了,这份感觉依然未减。我们一直在发展,每天都要面对新挑战,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在这里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清洁能源带来的干净环境,生活一点都不无聊,到处都是机会,而且人们都愿意帮忙,在这里很容易交到新朋友。这些年下来,我真的越来越欣赏上海的软实力。上海这座城市,能让你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同时还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