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打造深度融湾先行区 阳江向新而行

0
分享至

山水相连,人心相依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

三地“硬联通”“软联通”水平不断提升

阳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节点,2023年全域纳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近年来,阳江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的历史进程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推动融湾先行,取得良好成效,该市因此获评“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表现突出的集体”。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阳江立足“湾区所需、阳江所能”,锚定打造深度融湾先行区,在产业协同、要素互通、服务升级中主动融入湾区发展大局,书写出的新时代区域协作精彩答卷。


阳江已建成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涵盖装备制造、研发设计、运维管理等全产业链。

打造绿能之都 新能源发展如何抢抓先机

阳江拥有丰富独特的资源,无论是海洋资源、绿色能源资源,还是空域资源,都有其发展的坚实基础。2025年阳江定为“提升落实年”,把“培新升旧”作为发展产业关键命题。据阳江投资促进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下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格局中,阳江的产业版图,从未停止更新。阳江市委、市政府在未来产业上明确要把阳江打造成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腹地与产业延伸极。”


阳江“海上风电”聚链成势,图为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抢抓新能源发展先机,增强大湾区绿色转型动力。阳江紧扣大湾区“双碳”目标与绿色转型需求,全力打造绿能之都,“风光水火气核储”多能并举,目前电力能源建成装机容量累计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75%,广东每10度电就有1度来自阳江,为大湾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保障。其中,阳江海上风电规划总装机2000万千瓦,在建及并网规模全国最大,已并网发电超600万千瓦、约占广东一半,“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成为行业共识。到2030年规划建成总装机容量超4000万千瓦,将进一步强化大湾区能源供给韧性。

依托绿色能源富集优势,阳江率先规划建设全国首个、广东唯一的绿能示范产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超30平方公里,采用海上风电直供园区、碳足迹可物理溯源、对接国际认证标准的绿电供应模式,园区内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结合能碳管理平台建设,形成绿色直供闭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创建国家零碳园区,精准匹配大湾区出口型企业绿色生产需求,助力大湾区企业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目前已吸引动力电池、储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聚,总投资超500亿元,成为大湾区绿色制造的重要基地。

积极布局发展氢能产业,重点聚焦氢能制取和储运环节,引进海上风电制氢等电解水制氢项目,积极探索氢储能、氢制绿氨和绿甲醇等试点应用,为大湾区提供清洁氢源,共同打造“氢能城市群”。

湾区协同发展优势 产业如何步步登高

阳江将持续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增强大湾区产业协同效应。在先进材料产业方面,阳江已建成国内最大的高端不锈钢生产集聚区之一,实现从冶炼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贯通,不锈钢、硬质合金等多品类合金齐聚,孕育5家超百亿企业,获批国家高性能合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年产值突破1400亿元,剑指2000亿级产业集群,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提供关键基础材料保障。

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方面,阳江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打造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汇聚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中材叶片等40余家龙头企业,形成国内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集群之一,同时拓展海工装备领域,成为广东唯一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园。建成海上风电母港和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工程试验中心、综合运维中心等“一港四中心”,深度承接大湾区风电装备研发成果转化,为大湾区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撑。

在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方面,发挥“中国南海渔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水种业,打造了国家级生蚝、罗非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海水鱼苗产量占广东一半,创建了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构建“海洋牧场+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水产品年产量超120万吨,深水网箱数量和产量居广东第二。建成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国内十大调味品品牌半数落户阳江,是“中国调味品之都”。依托冷链物流网络,建立“阳江养殖加工+大湾区分销消费”的供应链体系,为大湾区提供高品质、安全可控的食品供给,建设大湾区“菜篮子”保障基地。

增强湾区动能 未来产业如何前瞻布局

未来已来,阳江将发挥独特优势培育新产业,增强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具体来看,在布局未来产业上,阳江明确了几大重点领域,并实施分类推进。

在商业航天方面,阳江是广东省规划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核心城市之一,凭借纬度低、射向宽、航落区安全等独特优势,加快建设科研试验性商业航天发射场及航天科创产业园区,对接牵引大湾区卫星研发、星箭制造、卫星应用、航天电子等产业发展,打造“发射+制造+应用”全链条产业集群,与大湾区共同构建华南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圈。


2024年2月3日上午11时06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阳江海陵岛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DRO-L卫星、智星二号A星等9颗卫星送入太空。

在低空经济方面,阳江合山机场是广东省首个地级城市A1类通用航空机场,拥有3900米飞行高度、2500平方公里通航空域及全年超300天的陆海复合试飞条件和海岸海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场景,可衔接大湾区低空飞行管理体系与产业需求,构建低空经济一体化产业生态,成为大湾区低空试飞验证、飞行器研发制造、低空文旅、运维培训、跨境运输的重要基地。

在绿色智算方面,依托绿电优势发展算力中心,重点对接大湾区人工智能、海洋监测、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算力需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算力支点城市,为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低碳高效的算力支撑。


阳江南鹏岛海洋牧场。

从南海之滨到珠江两岸,阳江始终以“湾区一员”的定位融入大湾区建设,以“二次创业”的激情深化与湾区的共生共荣。

“阳江将努力建设成为大湾区的产业协同样板、创新转化标杆、要素流通枢纽、宜居宜业新城,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更多阳江力量!诚邀大湾区企业、人才走进阳江、投资阳江、扎根阳江,共乘湾区发展东风,共创合作共赢新未来!”阳江市委书记卢一先表示。

未来,阳江将持续放大区位、能源、海洋、空天、文旅等多重优势,聚焦“产业链协同、创新链共享、资金链互通、人才链共育”,进一步深化与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做强大湾区绿色发展引领区,助推湾区“双碳”目标落地和绿色转型;做实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推动湾区研发与阳江转化高效联动;做活大湾区要素流通重要支点,实现交通、人才、资本等资源便捷流动;做优大湾区投资创业首选地,成为湾区产业能级提升的重要增长极。

可以看出,阳江这块土地上日新月异的绿色变革、正在崛起的产业高地将更加引人注目。


阳江城市公园鸳鸯湖

来源 | 人民日报

编辑 | 赖秀珠

审核 | 梁剑华 梁胜

终审 | 黄刘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阳江广播电视台 incentive-icons
阳江广播电视台
亲近阳江,如此简单!
11747文章数 45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