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样本:一个县城的中部交通突围战
两条高铁+一座机场:潢川的交通逆袭之路
豫南小县拿下3个国家级交通项目:示范县+双高铁+机场
出圈了!河南最"敢"县城:同步推进两大高铁一架飞机
县城也能建机场?潢川用实力打破交通壁垒
![]()
谁能想到,一个户籍人口不到90万的中部县城,竟能同时推动两条高铁和一座机场落地?潢川,这个河南信阳下辖的县城,面积约1666平方公里,在2025年突然成为中部地区交通布局的焦点。当大城市还在为第三机场选址争得不可开交时,潢川已经手握机场预可研批文,外加京九高铁阜黄段、南信合高铁两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通过国家级可研评审。
潢川的交通野心其实早有端倪。这座古称光州的县城,历史上就是淮河上游的商贸枢纽,如今更是豫东南高新区的核心区域。但真正让它脱颖而出的,是正在形成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地面上,京九铁路、宁西铁路在此交会,沪陕高速、大广高速穿境而过;水路上,淮河花埠港区建设稳步推进,未来5000吨级货轮可直通长江;空中,4C级支线机场选址桃林铺镇,预计2030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0万人次。
![]()
更值得关注的是,潢川把"毛细血管"修到了田间地头。累计投入7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全县2683公里道路硬化率百分之百,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车,这个成绩让潢川获得了"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称号。一位当地桃农告诉记者:"现在采购商直接开车到果园,早上摘的桃子晚上就能送到北京超市,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
潢川的交通突围背后有一套清晰的逻辑。当别处还在为"村村通"发愁时,潢川已经玩转了"四好农村路+"模式。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覆盖全域,1个县级中心、17个乡镇平台、256个村级服务点,让村民实现了"快递到村口"的便利。交邮融合专线每天两班,快递进村时间从2天缩短到半天,每年节约运费15万元,客运企业反而增收36万元。这种良性循环带动了产业发展: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38.2万亩,成为淮河上游县区第一;华英农业年销售3000万只鸭子,熟食制品远销海外;糯米粉加工量占全国四成,"中国糯米之乡"实至名归。
花埠港的建设更是点睛之笔。这个被省委点名的战略港区,正在重构潢川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淮河航道升级后,潢川到长江的货物运输距离缩短100公里;配套的保税仓库、豫台经贸园让企业通关成本下降三成;"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格局吸引中储粮、中石化等央企区域仓库纷纷落户。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豫东南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让资源流动起来的枢纽。"
![]()
潢川的成功不仅在于硬件投入,更在于对政策的敏锐把握。省委"十大战略"刚提出,潢川就把交邮融合写入乡村振兴重点工程;豫东南高新区规划落地后,又快速申报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成功入围全国试点县。这种超前意识让县城在基建竞争中总能快人一步。
![]()
民生账本也算得精明。"一元客车村村通"被交通部全国推广,背后是多方共赢的设计:公交票价普遍下降30%,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12台交邮专车复用客运闲置运力,既为企业增收,又为邮政降本。村民的账算得更实在:"进城省了6块钱车费,卖龙虾多赚20块运费,里外都是赚。"
潢川样本给其他县城三点启示:其一,交通枢纽不是大城市专利,县级行政区可以凭借灵活优势在细分领域突破;其二,基础设施要算综合账,花埠港配套铁路投入22亿元看似庞大,但结合豫东南高新区产业链,未来年吞吐量9500万吨的预期让投资物有所值;其三,人才是最终目的,从"一元公交"到快递入村,始终围绕群众需求展开。交通局干部说得实在:"路修得再漂亮,老百姓用不上就是浪费。"
![]()
眼下,花埠港的货轮即将鸣笛启航,京九高铁的列车将从县城呼啸而过。潢川的故事印证了一个道理:不是所有县城都要变成大都市,但每个县城都能找到自己的交通突破口。当更多人还在怀疑小县城的发展潜力时,潢川已经用行动证明:路,是人走出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