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王蒙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5年10月。
内容简介
该书是王蒙对《聊斋志异》的解读。《聊斋志异》写尽科举沉浮、世情冷暖、爱恨纠葛,既是志怪传奇,更是人间镜像。写尽幻域极,道破世间情,展现中国文学中荒诞至极致、真实至刺骨的“极限叙事”。
王蒙从《聊斋志异》中精选《考城隍》《叶生》《聂小倩》等五十四篇,以庄子四境为纲,分为四卷,卷一“人间世”,卷二“齐物论”,卷三“逍遥游”,卷四“大宗师”。犀利评点,直抵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从职场内卷、女性困境、情爱欲望到世态人情。
目 录
卷一 人间世
考城隍
叶生
荞中怪
偷桃
种梨
狐嫁女
僧孽
妖术
野狗
真定女
焦螟
四十千
新郎
王兰
王成
青凤
画皮
贾儿
董生
聂小倩
耿十八
莲香
卷二 齐物论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山魈
咬鬼
捉狐
宅妖
蛇人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灵官
鹰虎神
陆判
酒友
![]()
王蒙《说极限聊斋》
卷三 逍遥游
画壁
劳山道士
婴宁
凤阳士人
珠儿
胡四姐
阿宝
卷四 大宗师
王六郎
长清僧
斫蟒
雹神
娇娜
成仙
丁前溪
水莽草
九山王
前 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早于二十世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两个世纪,中华神州既魔幻又现实的巨著,充满世态人情的切近感、却又是想象得神奇荒谬无边、一部书包含了近五百篇,人、鬼、狐、神、仙、妖魔各个世界样样俱全的小说巨著《聊斋志异》,早就引起了我的一谈一论一言一说一鞭辟一忽悠的冲动与雄心。
![]()
《聊斋志异》稿本
老王计划写三部:王蒙神侃聊斋,王蒙海论聊斋王蒙鞭辟聊斋。三书总名:《极限聊斋》。如今,三十年了,一个世代过去了,“神侃”出来了。
告诉读者:笔者的意图不在讲解,而在藉《聊斋》的阔大内容,谈天说地,论人议事,品鉴人生,研讨文艺,弘扬传统,努力追求有所创造,有所转化,有所创新,有点新意,从而从传统的文学宝贵遗产《聊斋志异》中,发现、欣赏、发掘、点染出更多更深的哲理新知,更多更深的启示激励。
越读越想。越体会到《聊斋》的堪称极限折新奇伟大。写恶魔女鬼而至于画皮诱骗; 写科举制度下遇不到伯乐的倒霉人叶生,忘记了自己已死,叨陪末座混成举人,再凄然回归进棺;写劳山道术,剪纸为月,掷箸化为嫦娥,献舞道观,酒壶无尽,登月一游; 写老狐嫁女,温文尔雅,礼貌周全,几近贤圣;而《狐入瓶》,不仅赚狐入瓶,而且将瓶掷入汤锅,将其活活煮死;巨著《水莽䓍》,对于害死自己的冤家,竟以结亲“复仇”;而《野狗》的场面是,头脑与躯体只剩些微连结的死尸,带领被官兵混杀的众尸全体起立,呼天抢地……
![]()
蒲松龄画像
种种情节镜头,种种言语效果,均达极致,其刺激,其陌生化,其荒谬,其美好、神奇、丑恶、恐怖,紧张,都够上了天花板,都可称极限极致,惊心动魄。难以比肩或超越。
《聊斋志异》的文艺学重要性在于重视写实,充满世情世故,也突出文学的想象性与想象力; 使我们更全面与深刻地认知中华文脉文统,除了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君子中庸之道以外,我们还有极限文史、极限品性、极限传说、极限意志的伟大精神遗产,诸如《赵氏孤儿》《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
正如体育生活中有惊人的极限运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聊斋志异》式的极限小说。它给我们提出了多多益善的课题、命题、论题、思考题;而在域外,除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狄更斯、契诃夫式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外,也有希腊神话、莎士比亚、雨果式的追求极致紧张的别类作品。
![]()
邮票《翩翩》
在中国读中国小说,是人生难得的幸福。放谈《聊斋》,更能让你撒欢撂蹦,让你苦思深省,让你上天入地,让你享受人生、文化 、文学、百科全书、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宇宙万物万象共同体。
大谈聊斋,怎么你会这样幸福!
文中原文用加粗楷体,王评用仿宋字体,白话重述用加粗楷体。那是笔者的白话重述,不是逐字逐句的译,而是为了立论方便而先将阅读了的故事原文讲述一番,重述中有重述者的小说人身份与特点,如北方口语,语言个性化小说化等,不是上课,有时不太规范;同时边述边评点边发挥、推敲,追求极致,上纲上线,追求与新时代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对接,甚至也有“猖狂”妄言,对于独一无二的蒲松龄大师在此书写作是否还有完美与提升的空间大胆置喙。王蒙失礼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写此书期间,王蒙阅读学习得益于马瑞芳教授的有关著作,本书原文用的是中华书局年 月初版的四卷本《聊斋志异》,本书重述部分,参考、汲取了上述中华版书籍的注解与白话译文,也得益于网络上对于本书的多种材料,谨向先行的“聊学”老师专家著述者致敬致谢。
![]()
《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
凡 例
一、本书依王蒙先生旨趣,以庄子四境为纲,将所选五十四篇《聊斋》故事分为四卷,非为考据训诂,乃欲借古贤之目,开掘文本之哲学纵深与当代意蕴,彰明王蒙先生所言《聊斋》叙事与人性书写之“极限”气象。
二、卷一“人间世”,取“处世之艰,众生之相”义。收录《考城隍》《叶生》《画皮》等二十二篇,多涉科举沉浮、世情冷暖、伦理困局。如《考城隍》之“阴司公考”与《叶生》之“魂寄功名”,彼此映发,共奏士子悲歌,将科举制度下个体之挣扎与命运之无常写到极致,尽显蒲松龄的现实洞察与悲悯情怀。
![]()
程十发绘聊斋人物
卷二“齐物论”,秉“万物齐一,真幻同观”旨。收入《耳中人》《瞳人语》《尸变》《山魈》等十六篇,凡身体异化、物怪通灵、虚实互涉者皆归此卷。如《耳中人》与《瞳人语》,一者窥心,一者障目,恰成微型镜像。以荒诞笔墨突破常纲认知,抵达想象与诡异的极限,共证齐物妙理。
卷三“逍遥游”,主“心灵超越,情意自在”境。择《劳山道士》《画壁》《婴宁》《阿宝》等七篇,或慕道求仙,或情痴离魂,或天真烂漫,皆具超脱形骸、徜徉物外之逸气。其中《劳山道士》之“剪纸成月”,《画壁》之“入画神游”,构想奇丽,尽显逍遥。
卷四“大宗师”,立“师法生死,恩义成神”格。汇《王六郎》《水莽草》《长清僧》《娇娜》等九篇。此卷篇目,或舍己全义(《王六郎》),或化仇为恩(《水莽草》),或魂寄他身而佛心不改(《长清僧》),或由色入情、由情证义(《娇娜》)。
诸篇将道德抉择、生命境界与精神超越推向无与伦比之高度,展现出超越一己生死利欲之宏大胸怀,故以“大宗师”名之。
![]()
戴敦邦绘《阿宝》
三、各卷篇目之归置,皆以文本内核为第一义,力求与庄子四境精神相契。然文无定法,篇有殊韵,间有可兼属多卷者,取舍之间,不免携编者一得之见,读者幸察。
庄子云“得鱼忘筌”,凡例毕,聊供一哂,读竟即可忘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