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
今年国庆长假,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出现了一幅有点“魔幻”色彩的画面——
一群二次元coser和一群时髦奶奶汇合,争相与王者荣耀里的“蔡文姬”合影。双方谦让有序,但都找到了各自的“兴奋点”。
这是出现在北外滩次元音乐嘉年华上的一幕。初看貌似魔幻,细想却充满温馨:虹口区这个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正在张开双臂,拥抱青春活力。
再细想,自2020年《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后,将北外滩定位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老与少、新与旧,看似矛盾的词语,常常在北外滩乃至虹口区十分和谐地出现。
过去五年,虹口区宛如一个积淀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旧瓶”,迎来了被重新开启、装入“新酒”的时刻。它开始酝酿,也逐渐散发出醇厚的酒香。
如果给虹口“十四五”总结一个关键词,记者送上——“佳酿”。
海报制作:王晨
“旧瓶”如何装“新酒”
五年前,北外滩新一轮开发拉开序幕,虹口区为其制定的发展目标是:“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
与浦东新区当年的开发不同,北外滩的开发是一种保护更新式开发:这片4平方公里的黄金地块“新旧交融”。它是上海开埠后中外文化的汇聚地,拥有成片的老建筑、旧里弄和码头工业遗存。
根据当时的数据,北外滩核心区的0.8平方公里中,有6幅已经建成和在建地块;另外14幅地块中,有8幅是净地、4幅处于旧改收尾、2幅两年内将启动旧改。
对于虹口区来说,既要把承载历史故事、文脉的老建筑、老物件等“旧瓶”保护好,也要为好土地装入“新酒”:找到好人家、锻造好作品、集聚好功能。
这五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虹口一边是加快旧改腾地与开发出让——
2020年,北外滩仅一年旧改征收量超过前8年总和,惠及2.1万居民。
2021年4月,被称为北外滩“最难”旧改的昆明路以南地块,通过将10个街坊近6000户居民“组团打包”,成为虹口区最大的旧改项目。
有居民曾形容:“在家抬眼就见白玉兰广场,拎着马桶看东方明珠。”2021年6月28日,当这个旧改地块以98.8%的签约率正式生效,一些居民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北外滩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也由此画上了句号。
五年来,480米浦西新地标已破土而出;320米白玉兰广场顶楼观景台开放,可360度尽享魔都璀璨风光;北外滩来福士、雅诗阁国际人才公寓等相继建成开业……
另一边是遵循有机更新与活化利用——
2021年,由百年仓库改造而来的世界会客厅亮相即“顶流”。百年仓库从外观到细节精准再现历史风貌;包括46万块老砖头在内,近80%的历史元素得以重新利用,延伸了北外滩老建筑文化遗产的历史感。如今,这里已成为重要会议承载地并向公众常态化开放。
2022年,矗立近百年的优秀历史建筑雷士德工学院修缮完工,变身新型非营利科研机构——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老建筑里回荡的不再是朗朗书声,而是前沿的创意碰撞,以设计赋能和产业加速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不久前,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虹口展区选址于此,看中的正是其百年文脉与创新思潮的交汇。
当城市更新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旧瓶”装“新酒”,是历史底蕴对现代生活的赋能,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奔赴,更成为虹口的后发优势。
![]()
世界会客厅
“新酒”如何变“佳酿”
“新酒”要变为“佳酿”,需要糖化与发酵。对虹口来说,意味着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产业生态的重塑与再造。
先看一组最新数据:2024年,虹口区以上海0.3%的面积贡献超3%经济总量,GDP增速、实到外资增速和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
加速发展的背后,航运与金融业的贡献不可小觑:目前,虹口区已集聚港航企业4700余家,运力占全市近七成;集聚各类金融机构21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入选上海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
当下,传统优势产业若要“长红”,意味着要持续增强创新动能,也意味着必须锚定产业链高端环节和服务链高价值区段。
以航运业的发展为例——
8年前,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迁入上海北外滩,希望更贴近市场服务。中船保副总经理刘宇彤现在回头看:“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迁入北外滩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它承保的总吨位翻了一倍多,成为亚洲最大的保赔险保险人。
另一方面,北外滩正是通过在保险、法律、人才、低碳等方面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构筑高端航运服务业生态链,并一步步争取国际航运话语权,逐步从“货运中心”向“规则制定中心”跃升。
随着全球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趋严,绿色航运也成为必须。
2024年以来,北外滩先后落户北外滩国际航运绿色发展共同体、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等机构,也将持续深化与上海航交所联动,发挥专业机构补链强链等作用。
绿色低碳服务,更成为虹口一块特色新招牌,产业规模近800亿元,贡献了全市“双碳”立项标准的三分之二以上。
这就像在酿酒过程中运用了现代生物科技,将传统工艺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让古老的航运产业焕发出全新活力,并催生了新兴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中船保大厦所在地,是始建于1872年的汇山码头。1919年,中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正从这里启航出海。
再看一个最新场景:一个如今有出海意向的企业,在北外滩会度过怎样的一天?
企业到达位于白玉兰广场的8楼国际法律服务港后,可以与企业出海管家提前协助约好的银行、人力资源公司集中洽谈。从8楼乘电梯到15楼,可以和涉外律师面对面讨论法律服务方案。走到街对面的新华保险大厦,与欧洲物流企业讨论跨境物流仓储方案。大厦出来沿着滨江绿道走200米,就能到银行咨询跨境融资方案和境外开户等问题。
一天之内,可以敲定金融、人力、法律、跨境物流、财会等所有出海需要考虑的事项。
百年前的启航,被赋予了全新内涵。今年10月20日,虹口区双向投资“一站式”服务联盟成立,将与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共同打造双向投资链接节点,实现中资企业“抱团出海”与外资企业“无忧落地”。
这些高端服务业与资产管理、高端航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如同为“佳酿”增添了绵长的回甘。
眼下,聚焦航运和金融、贸易和融资担保、科技和金融的交叉融合点,虹口将进一步促进资源协同、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
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码头
玉碗盛来琥珀光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从未像今年以来这么热闹过。
次元音乐嘉年华、F1格子旗嘉年华、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入境邮轮市集、2025哈斗(HADO)世冠杯……伴随着一场场几乎从未间断的活动,人流、客流、消费流在此涌动。
2025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最后一天,演员陈龙悄悄带着妈妈来北外滩。这条路他的妈妈曾经走了30年,但退休后就没有来过这里,看到这里发展这么好,老人非常感动,眼含泪花。
在北外滩多点连续打卡后,法国籍博主米莲娜最震撼的,是在白玉兰广场320米高空欣赏京剧表演。“既展现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又融合了现代都市的魅力,特别海派。”现在,她逢人便说:“北外滩被低估了,你们要去看看!”
“酒香”也怕“巷子”深。正因为此,不仅是文旅商体展人潮涌动,为了将更多企业“引进来”,虹口在招商引资方面也积极“吆喝”。
2024年以来,虹口区已举办境内外各类外商投资促进活动超过100场。不仅引进了加拿大宏利、阿联酋博禄等外资头部企业,还引进了德国霍尔特阀门等隐形冠军、高成长企业和行业龙头。
“十四五”期间,虹口区境外资金来源地达到84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集聚总部企业112家,较“十三五”末实现连续翻番式快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当“佳酿”逐步酿成,“酒香”渐渐醇厚,更需人民共品、共享。
作为上海唯一被纳入2024年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的地区,一年间,虹口区1800户老人享受了硬件改造+智能化设备+居家上门服务,虹口区更探索了一条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升级路径,为后期常态化服务及推广奠定基础。
今年,上海和平书院作为亚洲唯一代表,入围2025年“年度公共图书馆奖”。2024年开放之初,它就成为上海首个24小时城市公园图书馆。一盏服务不打烊的阅读之灯背后,是政府的情怀与担当。
一位读者留言:“深夜里那盏夜读的灯光,最是抚慰人心,那是我们的城市之光。”
![]()
北外滩次元音乐嘉年华
原标题:《品区·五年 | 虹口:佳酿》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