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玉堃
近日,湖北十堰一名家长反映,孩子被学校合作公司收取7500元“云校资源服务费”,引发“收费是否合规”的争议。襄阳市教育局已确认“该校未就这笔费用报备”,但除此之外,收费依据、成本明细、服务效果仍无官方说明。(11月4日 南昌晚报)
![]()
该事件看似是一起简单的网课费纠纷,却再次使学校的收费问题成为公众焦点。育人者先育心,收费者必须接受监督,这是社会对学校最基本的信任条款。
首先,程序疑问必须得到回答。根据湖北省物价、教育两部门近年文件,普通高中除学费、住宿费、代收费等省级定价目录外,不得自立项目收费;确需引入信息化服务的,应坚持学生自愿、非营利原则,并履行报告和公示程序。
襄阳四中并未向市教育局报备7500元项目,意味着收费从第一步就脱离了监管。未报备即开票,等于把公办学校的公信力直接外包给企业,家长面对的不再是教育决策,而是一张没有标价的转账指令,程序正义显然失守。
![]()
其次,成本真相需要公开。家长提供的两张转账记录合计7500元,收款方是“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1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两家重庆教育科技公司控股,除此之外并无教研成果、知识产权或经营规模记录。
7500元究竟花在何处?是否包含设备折旧、带宽费用、教师课酬、平台运维?如果校方和企业不能出示第三方审计的成本清单,就无法证明价格与价值对等,更无法打消借网课之名行溢价之实的疑虑。
再次,教学效果与宣传不符,选择权依旧缺席。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坐在教室收看网课直播说效果很差,很多老师也说还不如自己讲得好。效果不保证,缴费却先进行,本身就不合理。高中阶段虽非义务教育,但任何额外收费都必须先征得家长同意,并提供退课、退费通道。
最后,跨区域合作办学的监管缝隙必须弥合。襄阳四中输出品牌、企业提供平台、郧西一中提供生源,三方利益链条横跨两市,却各自只承担最模糊的那一段责任:襄阳方面说“钱不是学校收的”,郧西方面说“收费细节不清楚”,企业则尚未对外发声。结果是家长一再追问,却找不到一个主体给出完整答复。
教育经不起暗箱操作,这笔“云校资源服务费”也不该是糊涂账。郧西一中的7500元风波将如何收场,我们暂不清楚,但它留给行业的思考不应止步于此。把收费摆到阳光下,把育人放回核心位,让学校、企业、家长在同一本账簿上签字,这才是对“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务实也最迫切的注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