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万城镇子女的困局:老家宅基地,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收益
傍晚时分,小区楼下的长椅上坐满了纳凉的街坊,张姐拿着手机里老家的宅基地照片叹气:“我爸留下的老宅子,墙都裂了想翻建,村里说我户口迁到城里20年了,没资格批手续!”旁边的李哥也跟着附和:“我情况更憋屈,继承了宅基地,想卖给同村人,对方嫌位置偏;想租出去,一年才几千块,放在那只能看着荒,跟个中看不中用的瓷花瓶似的!”其实不光他们俩,农业农村部2023年发布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发展报告》显示,全国约有860万城镇户籍子女拥有老家宅基地的继承权,但因户籍限制、政策边界模糊,大多只能“被动持有”——看得见祖宅的轮廓,却摸不到实实在在的权益。今天就结合《民法典》《土地管理法》和各地试点政策,把宅基地的那些事儿讲明白,帮860万城镇子女解开困惑。
![]()
1. 先讲清:城镇子女能继承宅基地吗?法律给了明确答案
很多人最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户口迁去城里,还能继承老家的宅基地吗?答案很明确:能继承,但继承的是“房子”,不是“宅基地”本身。
《民法典》第362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宅基地不能单独作为遗产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是私人财产,属于遗产范畴,能依法继承——这就是“地随房走”的原则:继承了房屋,就自然享有对应的宅基地使用权,直到房屋完全灭失。
农业农村部2024年1月的政策解读更具体:城镇子女继承宅基地房屋后,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但身份还是“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简单说,你能拥有房子的产权,却不能像本村村民那样随便处置宅基地。比如山东济宁的王先生,2018年把户口迁到济南,2022年继承了老家的宅基地房屋,村里明确告诉他:房子能住、能修,但不能扩建,也不能重新申请宅基地。
还有个关键:如果宅基地上没有房屋,或者房屋已经坍塌灭失,城镇子女就不能继承使用权了,宅基地会被村集体依法收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赶紧修缮老房子——只要房子在,宅基地使用权就还在。
2. 核心限制:3条“红线”不能碰,想翻建、买卖没那么容易
继承了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不代表能随心所欲处置,这3条政策红线碰了就可能吃亏,860万城镇子女大多栽在这上面。
红线1:不能随意翻建、扩建,审批基本通不过
城镇子女想把破旧的老房推倒重建,几乎不可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向村集体申请,经乡镇政府批准。但城镇子女户籍不在本村,不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集体一般不会批准翻建、扩建手续。
浙江义乌的李先生就遇到过这事:2023年他想把老家的土坯房翻建成两层小楼,提交申请后被村里驳回,理由是“户籍已迁出,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后来咨询自然资源部门才知道,只能做“修缮维护”——比如补墙、换瓦,不能改变房屋主体结构和占地面积,否则就是违规建设。
红线2:不能卖给外人,流转只能限本村村民
宅基地房屋的买卖有严格限制: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流转,城镇子女不能卖给其他城镇居民,也不能卖给外村人。就算有人愿意买,也办不了产权过户,后续容易产生纠纷。
河南周口的张女士2024年想把老家的宅基地房屋卖给同事,双方都谈好价格了,到村里办手续时被拒绝,村集体说“非本村成员不能受让宅基地使用权”。最后没办法,只能低价卖给同村的远房亲戚,比原本谈好的价格少赚了3万多。
红线3:房屋灭失后,宅基地会被收回
如果继承的房屋没人打理,慢慢坍塌、灭失了,那么对应的宅基地使用权就会被村集体收回,城镇子女再也不能主张权利了。农业农村部的调研显示,860万城镇子女中,有近30%的人因为长期在城市生活,老房无人维护,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面临“房倒地收”的风险。
3. 现实困局:看得见的权益,摸不着的收益
对城镇子女来说,老家的宅基地就像“瓷花瓶”——看着是祖产,有价值,却很难转化成实际收益,还得操心维护,陷入两难。
困局1:想回去养老,房子住不了
不少人想着老了回农村养老,但继承的老房可能是几十年的土坯房、砖木房,漏雨、不保暖,又不能翻建,只能勉强住人。江苏苏州的陈阿姨,2023年退休后想回乡下住,发现老家的房子墙体开裂、屋顶漏雨,申请修缮只能补补漏,想装空调、修卫生间都受限制,最后只能放弃,继续在城里住。
困局2:想变现,没渠道
不能卖给外人,卖给同村人价格又低,很多宅基地房屋只能“砸在手里”。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城镇子女继承的宅基地房屋,流转价格普遍比本村村民之间的交易低20%-30%,部分偏远地区甚至没人愿意要,只能闲置。
困局3:想出租,收益太低
就算租给同村人当仓库、住房,一年租金也没多少。山东临沂的赵先生,把老家的宅基地房屋租给村民放农具,一年租金才3000元,还不够来回开车回老家维护的油费,最后干脆让亲戚免费住,只让帮忙照看房子。
4. 政策松绑:多地试点新政,这3种方式能盘活宅基地
好在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浙江、广东、江苏等多地推出试点政策,给城镇子女盘活宅基地指了3条明路,都是有官方文件支撑的实在办法。
方式1:有偿退出,拿一笔补偿
不少试点地区允许城镇子女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由村集体或政府收购,能拿到一笔不少的补偿。比如浙江义乌2022年启动的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城镇子女退出宅基地的,按每亩30-50万元补偿,具体看区位。2023年,义乌有120多户城镇子女办理了有偿退出,平均每户拿到补偿20多万元。
方式2:适度修缮,合规改善居住条件
2024年,农业农村部联合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明确城镇子女继承的宅基地房屋,在不改变主体结构、不扩大占地面积的前提下,可申请合规修缮。比如广东佛山2024年6月出台的政策,城镇子女修缮老房,只需向村集体备案,不用审批,还能申请小额修缮补贴,最高5000元。
方式3:合规流转,出租给符合条件的人
部分试点地区放宽了宅基地流转范围,允许城镇子女将宅基地房屋出租给本村村民、返乡创业人员,甚至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短期租赁)。江苏苏州2023年推出的“宅基地租赁新政”,城镇子女出租宅基地房屋,租期最长可达20年,租金由双方协商,村集体负责备案,保障双方权益。比如苏州的周先生,2024年把老家的宅基地房屋租给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做民宿,一年租金3万元,比以前租给村民多赚了2倍多。
5. 实操指南:想保住宅基地,这3件事现在就得做
不管是想留着养老,还是想以后盘活,这3件事能帮你守住宅基地权益,别等吃亏了才后悔。
- 第一,及时办理继承手续。继承房屋后,尽快到乡镇自然资源所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拿到不动产权证书,明确自己的使用权,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 第二,定期维护房屋。哪怕不回去住,也可以委托同村亲戚、邻居帮忙照看,每年回去检查一次,及时补漏、加固,避免房屋坍塌,不然宅基地可能被收回。
- 第三,关注当地试点政策。多留意老家所在省份、市县的宅基地改革政策,比如有没有有偿退出、修缮补贴、流转试点,及时抓住政策红利,盘活宅基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