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很微妙的行为,身边人发生的真事。之前一个同事,在广州打工好几年。他特别喜欢广州,即便是知道自己在广州,买不了车,买不了房,定居不下来。
![]()
即便是人在老家了,他还是隔三差五的买高铁票,南下去广州看一看,在广州的街头走一走。半天之后就回来,很有梁朝伟去伦敦喂鸽子的即视感。
这是其中一位。
还认识一个朋友。他在上海待了十几年,同样的,仍然没有定居下来。最终是在郑州买的房,孩子也是在郑州上的学落的户口,自己也是郑州的户口。可是对于郑州没有归属感,一丝一毫的归属感都没有。但是,人在郑州,仍然喜欢上海,也是每过一段时间开着车去上海。
去上海就像回家一样。上海才是他的梦想之地。这也算是一种另类乡愁。尽管你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上海和广东的繁华和你没关系。
毕竟有些人十几岁、20多岁的年龄段,一直在某一个城市呆着,给这个城市贡献了自己的所有青春,自己就像一个干电池。对这个城市没有丝毫的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干电池理论,不是我独创的比喻,感觉很恰当。很多城市的设计,就是把外来的年轻人,当做是干电池开始用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一般情况下,多数城市居住面积占比最高30%-45%,其次是公共面积20%-35%,含绿地、交通、市政设施等,商业面积占比最低5%-15%。深圳的城市用地结构堪称全国“另类”,其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工业用地占比奇高、居住用地严重压缩、公共空间逆势扩张三大特征上,这与传统城市“居住>公共>商业”的常规比例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了,深圳以外的其他城市也是如此,只不过人家有另类的方式,那就是大多数城市所用的户口。要想获得户口,你得买房,你得缴纳一定期限的社保,你得有学历限制……总而言之,困难重重。
现在年轻人选择躺平,算是看透了这套套路,年轻人终于看清了。不在三贷之外,远离五险之中。无房贷、无车贷、无后代。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三贷提升的,不是生活品质,绑架的是当下的生命。
五险保障的不是晚年生活,保障的是他人的晚年生活,对于快速老龄化的社会来说,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驴脑袋前面的胡萝卜,年轻人永远享受不到。
不管是三贷还是五险都是收割的利器,活几年终究会明白的。(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