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报时评一次3000元的白菜收购,一位农民,一场持续十三年的感谢。最近,“3万斤白菜和13年感恩的故事”在网上刷屏了,我看完,心里也是暖暖的,特别想跟大家唠一唠。
2012年,因行情不好,陕西菜农王险锋犯了难,虽然白菜丰收,但因价格跌到冰点,卖出去是亏,不卖只能烂在地里,那种焦急和无助,相信老乡们都懂。得知情况后,当地一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张峰便自掏腰包,用3000元一股脑买下了他所有的白菜。王险锋说,这3000元保住了本儿,也保住了下一年的希望。
为了表示感谢,从那以后,每年秋收,王险锋都会扛上一麻袋红薯、挑上几筐石榴,专程去看张峰。这不今年,他又来了,这次还带上女儿和女婿,他说,“想让他们认认门,我年纪大了,哪天扛不动了,就让孩子们送,这份感情不能忘。”
![]()
一买一送,13年不断,像一根线,把善意和感恩紧紧系在一起。
网友们都说,这是现实版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的,这早就不是3000块钱的事了,它是一场稀缺的、纯粹的双向奔赴。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情义。一次帮助,可能出于一时善意,但对善意的回报,则是咱农民根深在骨子里的淳朴信念。在讲究“快速变现”的今天,这种慢而持久的情感付出,反而最让人感动。这也是为啥看似一件再小不过的事,却能让广大网友反复转发点赞的原因。
![]()
我们常说“菜贱伤农”。因为市场波动、信息不畅,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弱,最容易被伤到。张峰的一次善举,就像一块宝贵的“风险缓冲垫”,托住了一个家庭的生计。但真正的问题是,不能总指望“张峰们”的出现,个案救助难解全局困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张更牢固、更普惠的“制度防护网”。
令人欣慰的是,13年后的今天,我们应对“滞销工具箱”已然丰富许多。从直播助农,到政策性农业保险,再到农产品产销对接和信息预警服务,一套“组合拳”正在逐步完善。有技术的“硬支撑”,也有人文的“软关怀”,我们相信,对咱菜农来说,温暖一定会逐渐成为常态!
作者:李丹迪
视频主播:王晶晶
拍摄&剪辑:徐一轩 曾波
监制:梁冰清 朱一鸣 编辑:葛羚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