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绛染朗读音频
我国有一位大师:
三毛、席慕蓉是他的书迷;
林青霞视他作唯一偶像,并称之为“半颗安眠药”。
只因在失眠的夜晚,听到他的声音,便能让世界归于安宁。
他就是美学大师——蒋勋。
这个一生都在研究美、讲述美、传播美的作家,深情地说:
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在年近八旬之际,蒋勋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写入《无关岁月》一书。
这是一部生命回顾之书,更是一部极简美学的疗愈之作。
读懂它你就会明白,一个人是否有福气,不是看他有多少钱,也不是看他有几个儿女。
而是看他懂不懂得向内求,去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
年轻时,蒋勋去法国留学。
平时学习忙碌。
可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学欧洲年轻人,带着简单的衣物,搭便车四处旅游。
站在马路边,翘起大拇指,等候顺路的人停车载我。
在路上,总会遇到同样搭便车的青年。
彼此目的地相同,便成了临时旅伴。
大家一起交流旅游经验,一起四处游览,说说笑笑,听风赏月,喝酒唱歌,好不热闹。
但相处一两天,又会各奔东西,踏上不同的旅途。
蒋勋说:
有时候回想起来,仿佛一次漫长的旅程,就只是这不断的、偶然的聚散。
![]()
谁说不是呢?
人生这场旅途,人来人往,车上车下。
欢喜也好,忧愁也罢。
所有关系,都不过是临时的。
我们萍水相逢,或长或短的相聚之后,总免不了各自赶路。
继续流浪于生死途中。
一次,蒋勋和自己的一个学生聊天。
聊到学生的女友,男生竟低着头,嘴角含笑,说道:
老师,你不会懂的,那种感觉……
蒋勋听后哈哈大笑,笑声中带着无数安慰、羡慕。
他感受到学生在一种年轻的、自私的、放肆的爱中,这是多么宝贵啊。
能热烈地爱过,也就不枉活过一场。
蒋勋愿意纵容这样的爱。
因为他觉得,随着时光流逝,我们的生活终将会像所有人一样,在单调而寂寞的重复中,变得无趣。
而年轻时放肆的爱,也终将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渐渐变得平淡。
![]()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中要脆弱得多。
曾经共事多年的同事,一旦离职,又有几人会继续保持联络?
昔日山盟海誓,说好要终身相伴的友人,又有多少,早已沦为了朋友圈的点赞之交。
仿佛就是打个盹的功夫,一切早已物换星移。
别时容易,见时难。
人世繁华幻灭,再浓烈的感情,也终会在岁月的磋磨中,变得平淡。
![]()
幼时,蒋勋曾遭遇战乱。
虽有父母庇佑,却始终被恐惧和不安包围,噩梦不断。
炮火连天的日子,父母带着他,一路从西北奔逃至上海,再转到福建。
最后又漂洋过海,到了台湾。
离开厦门的时候,他们一家全都躲藏在运货的舱板下面。
在那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母亲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会忽然哭闹起来。
但小小的蒋勋,早已蜷缩成一团,吓得不敢吱声。
即使定居台湾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旧空袭警报不断。
原本在院子里乘凉的人们,一听到警报声,就会赶紧躲进防空洞。
关灯,屏息凝神。
黑暗中,仍有探照灯四处逡巡。
蒋勋忐忑不安地依偎在大人身边,偷窥着灯光扫过。
在死亡的威胁中,紧张到窒息。
所幸,他平安长大。
![]()
等到战争过去,原本的防空洞上,竟长满了芙蓉花,一年四季开开谢谢。
而防空洞里,也渐渐养满了鸡鸭。
生活安定下来,一切困苦恐惧,都变成了儿时的回忆。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经历非常艰难的时刻。
但无论是怎样的沟沟坎坎,无论有多么不堪,多么痛苦。
一旦跨过去,也就成了过往的记忆。
1996年,蒋勋的父亲在加拿大病重。
接到电话时,竟被提醒要带一套黑色的西装。
他猛地意识到,事情很严重。
在飞机上,内心慌乱不堪的他,打开一本《金刚经》,开始诵读。
在告别父亲的艰难时刻,在几近崩溃之下,他独自一点一点挺了过来。
后来,母亲临终时,蒋勋紧紧抱着她,希望她不要走。
可无论他多么不舍,多么难过痛苦。
母亲还是走了。
等到事情过去,蒋勋说:
大概最难告别的,就是父亲母亲,可是也就告别了。
人生就是这样,你以为过不去的坎,坚持着坚持着,也就过去了。
![]()
那个落榜的少年,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人生路;
那个失业的中年人,也总会重新找到合适的新工作;
生活,总是有太多事与愿违。
可我们依然要在磕磕绊绊中,继续埋头赶路。
当时光之门缓缓关闭,那些当初觉得天塌地陷的沟坎,都将变成一段段或深或浅的回忆。
![]()
25岁,蒋勋在巴黎留学。
浪漫的艺术之都,激起了少年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渴求。
看别人在画布上挥毫泼墨,尽情勾勒,他也很想画。
但梦想是奢侈的。
他很穷。
颜料又很贵,画室也很贵,只能黯然放弃。
后来,蒋勋回到台湾,教书、编杂志,慢慢地不再那么穷了。
50岁,心有不甘的他,竟离开站了二十多年的讲台。
默默收拾了简单的衣物,再次远赴巴黎。
他说:
那里有我二十五岁没有做完的梦。
![]()
在塞纳河边,租一间画室,继续年轻时搁浅的梦想。
晨光熹微中,他开始在画布上,留下阳光和阴影,留下时间静静移动的痕迹和声音。
蒋勋感慨:
在生命开始衰老的年龄,创作使我重新年轻了。
虽然在那里,只画了八张油画。
却是真正为自己而活,弥补了一生遗憾。
63岁,蒋勋突发心脏病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在路上,已经因呼吸困难而全身发黑的他,还不忘扭头欣赏天上的日出。
在手术台上,他意识清醒。
当看到监视器里,自己的心脏和四周血管的样子时,他竟然感慨:
好漂亮……完全像水墨画,活的水墨画。
命悬一线之际,他早已超越了肉体的桎梏,生死的羁绊,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身体好一点之后,蒋勋就遵循内心的指引,离开喧嚣的都市,到乡间隐居。
每天写作、画画、种植蔬菜、和村里人聊天、带着猫咪散步、赏花开花落……
日子过得简朴、平淡,又万分惬意。
蒋勋认为:
一个人只有正视自己的内心,向内求,才会慢慢疗愈伤痛,活出生命的丰盈。
![]()
生活中,你有多久没有为自己而活了?
有时为了父母,想做喜欢的事,又担心:
“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有时是因为社会上既定的习惯,觉得自己应该遵守,比如:
“应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应该赚更多的钱。”
“30岁前应该结婚生子。”
你好像活得很认真,却又似乎不是你自己。
于是,你感到迷茫,开始内耗。
这时,唯有找到内心的真实渴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才能滋养生命,最终实现自我疗愈。
![]()
网上有个问题:
人在低谷时,要如何走出来?
一个高赞回答是:
顺应内心去选择想要做的事,慢慢理清自己的思绪,相信自己是自己的好朋友。
这和蒋勋的美学观点,不谋而合。
所谓美,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好好相处。
生命之美,和岁月无关,只和你的心境有关。
愿你能在悠悠岁月里,活出属于你自己的,最美的状态。
作者 | 暄崧,追光而行,向阳而生。
主播 | 绛染,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2026年,十点读书×人民日报出版社,从上万本好书中精选出365本好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清单。
诺奖作品、经典名著、影视原著…各类型全覆盖;
雨果、莎士比亚、加缪、老舍、萧红…一次读过瘾。
扫码即听,省去一切挑书、选书麻烦。

而且每本日历都可以绑定3个手机号,全家都能听。
自带的小夜灯,轻轻一触、即可照明,照亮每一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现在下单,直接“拍1发9”不要错过~
「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