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口深红色棺材缓缓放入北平香山万安公墓,棺木上的油漆还带着新刷的光泽,棺木的主人是六年前牺牲的李大钊。
而让这具灵柩得以入土为安的,还有两笔格外引人注目的捐款——鲁迅和汪精卫。
李大钊就义后遗体暂存于妙光阁浙寺,寺主起初坚决拒绝收留这位钦犯,担心惹祸上身。
经李大钊的北大同事多次登门求情才勉强同意,谁也没想到,这暂存竟成了漫长的六年。
![]()
赵纫兰是河北乐亭的农村妇女,李大钊生前是北大教授,可他把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资助贫困学生和革命活动上。
他曾长期资助进步青年,甚至把自家客厅当作秘密联络点,赵纫兰总是默默备好饭菜毫无怨言。
可这样的付出换来了丈夫牺牲,家中空无长物,仅存破烂家具的窘境。
军阀政府没有放过这家人,暗探日夜盯梢,赵纫兰带着五个孩子躲在同乡家中,连门都不敢轻易出。
每月4元的停灵费对她来说如同天文数字,她变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
陪嫁的木箱、做饭的铁锅、孩子们的旧衣物,甚至拆了家里的土炕,变卖木料,可依旧凑不齐连贯的费用。
![]()
后来日军侵占山海关,赵纫兰带着孩子逃到北平,靠捡破烂、缝补衣物勉强糊口。
每次去看望丈夫的灵柩,赵纫兰都心如刀割,她伸出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棺木,眼泪顺着皱纹滑落。
有一次,寺里的僧人偷偷告诉她:李夫人,这棺材再放下去,恐怕就撑不住了,然而赵纫兰只能跪在灵前痛哭却无计可施。
后来走投无路的她赶到北大校长蒋梦麟的家,一见到蒋梦麟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蒋校长,求您救救守常,他的棺材烂得快撑不住了……
蒋梦麟扶起她眼眶泛红,作为李大钊的同事,他深知李大钊的为人——治学严谨,待人宽厚,把学生当作亲人。
李大钊在北大讲学的时候,课堂总是座无虚席,他的课不仅传授知识,更传播革命思想,许多学生受他影响走上了救国道路。
![]()
蒋梦麟
蒋梦麟当即答应:李夫人放心,守常是北大的骄傲,我们一定让他入土为安。
很快蒋梦麟联合胡适等北大教授发起了募捐活动,除了鲁迅和汪精卫,还有许多知名人士,蔡元培远在海外托人捎来200元,北大师生捐款共计1500余元。
普通市民也纷纷解囊,有卖菜的小贩捐出当天的全部收入,有拉洋车的车夫捐了5角钱,凑起来的捐款总额最终达到3000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北方党组织也在暗中助力,当时党组织不便公开出面,便通过联络进步学生和工人参与募捐和后续的公葬组织工作。
他们还特意制作了一块刻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的墓碑,因为担心被军警发现,只能藏在骡车的破棉絮下,悄悄运往公墓。
鲁迅捐出的50元,在当时不算小数目,相当于他一个月的稿费收入。
![]()
很多人不知道鲁迅与李大钊虽然在新文化运动中志同道合,但私交并不算深厚,可这份捐款,却藏着最真挚的战友情谊。
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和鲁迅都在《新青年》撰稿,共同抨击封建礼教。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鲁迅写下《狂人日记》,两人虽文风不同,却有着共同的救国理想。
李大钊参与领导五卅运动,鲁迅在上海写下文章声援,李大钊牺牲后鲁迅悲痛不已,在私下里对友人说:守常的死,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
1933年,鲁迅正处于生活拮据的时期,当时他因支持进步学生运动被国民党当局通缉,只能四处躲藏,稿费收入极不稳定。
那段时间鲁迅的日记里,多次出现“买窝头度日”“赊账买煤”的记录。
可当他看到募捐启事后立刻从微薄的积蓄中拿出50元,托友人转交,还特意嘱咐:不要留我的名字,以免给主办方惹麻烦。
这份低调的捐款体现了鲁迅对革命同志的尊重,他知道李大钊生前最痛恨张扬,
这份默默的支持,正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自己这份情谊的最好诠释。
与鲁迅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汪精卫的1000元捐款,这笔钱是当时个人捐款中最大的一笔,消息传出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当时汪精卫因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入狱,李大钊得知后,敬佩他的爱国情怀,托人给狱中送去衣物和书籍,还四处奔走呼吁营救。
李大钊被捕后汪精卫曾出面说情,只是最终未能挽回。
![]()
他捐款1000元,一方面是为了偿还当年的人情,另一方面也有政治考量——通过悼念革命先烈,提升自己的公众形象。
捐款当天,汪精卫派秘书带着记者前往灵堂,将1000块银元整齐地摆放在桌上,拍照留念。
可赵纫兰对此却十分纠结,她知道丈夫生前与汪精卫的政治立场不同,更担心接受这笔钱会引来非议。
最终她留下200元作为孩子们的学费,将剩下的800元退回。
后来的历史证明,汪精卫的捐款不过是一场政治作秀,他公开投降日本成为汉奸,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1933年4月23日,公葬仪式如期举行,党组织早已暗中安排了进步学生在队伍中领唱《国际歌》。
![]()
当歌声响起时,沿途的群众纷纷驻足,有人跟着哼唱,有人流下眼泪。
黄昏时分,队伍终于抵达万安公墓,下葬时赵纫兰抓起一把黄土,撒在棺木上,低声说:守常,你终于可以安息了。
党组织送来的墓碑被悄悄埋在棺木旁,直到1983年修建李大钊烈士陵园时才重见天日。
赵纫兰用六年的坚守为丈夫赢得了体面的安息,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