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油蟹馋晕了人,竟然是南沙养出来的

0
分享至



南沙似乎始终是大晴天,即使撑伞,日光也会透过伞面,把人的脸颊烤得发烫。

蟹塘里的螃蟹喜欢这种天气。日光发烫的时候,它们会爬到浅水的滩涂上晒太阳。金黄色的阳光就这样“晒”进了螃蟹体内,直晒到它的蟹脚关节处都透出金黄色,如果不小心和别的蟹打架受了伤,有金黄色的油脂,会从它的关节处渗出来。

广州南沙的蟹农也个个晒足了太阳,皮肤黝黑。他们不想错过任何一只金黄色的蟹。每天凌晨,蟹农就开始工作,抢在金黄色的螃蟹死去、跑掉或打架受伤之前,从成百上千只普通青蟹里找到它,送到食客手中。

这种通体金黄的螃蟹,被称作黄油蟹。2023年11月,南沙被评为“黄油蟹之乡”。黄油蟹所属的青蟹,也是南沙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发布《关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提出在全省重点培育一批千亿、百亿与十亿元级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南沙青蟹上榜首批十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一只蟹,为何能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这背后凝聚的,是养蟹人多年来的积累与坚韧,也是南沙当地多方的协同努力。南沙青蟹产业的成长,讲述着一群人与海洋的博弈,而它的未来,是一座城市向海而生的雄心。

偶遇一只蟹

郑炳才每天凌晨5点就要起床。他今年51岁,留着平头,皮肤黝黑——这是31年来的日光留下的印记。31年如一日,他日日起早,是为了去看自己的蟹塘。

他的蟹塘位于广州南沙的龙穴岛。每天,郑炳才的生活就围绕着塘里的青蟹,在各个蟹塘之间转。其中一个塘头的铁皮屋子是他常待的地方,他经常坐在水池边的小板凳上,挑选各个蟹塘的工人抓来的蟹,根据不同等级分开。到了5月至9月的收获季,他有时天还没亮就开始工作,一直挑到晚上12点,“累得不得了,一身都是散的”。


郑炳才 / 受访者供图

蟹农们同样从凌晨开始忙碌。天还没亮,蟹农就开始把昨晚下好的蟹笼一条条拉上船。那些晚上爬进笼子的青蟹,被蟹农挨个摘下来,看看个头大小、肉是否饱满,然后扔进不同的桶。桶里早已提前铺好了芦苇叶,它能遮蔽青蟹的视线,防止它们在桶里打架。

摘完蟹,还要喂食。喂给青蟹的贝类在船上堆成一座座小山,蟹农用铁锹铲起小山头,往蟹塘里洒去,直到小山被夷平。

郑炳才最关心的,就是青蟹够不够吃。他养青蟹喂的是白蚬,比起一般养殖户用的钉螺、花甲,白蚬的价格要贵上不少。但郑炳才依旧坚持下白蚬,这是他总结出来的经验,只有用白蚬,而且始终不让蟹饿着一点,才能让青蟹长出“金黄色”。

33年前,郑炳才就偶遇了这样一只金黄色的蟹,而这只蟹也给他的人生带来改变。

1992年,他18岁,在深圳的海边帮人捕鱼。那天他也和往常一样,在退潮后的下午到海边收网,拿一根竹竿把网“遛”(挂)起来晒,突然发现网里钻了一只螃蟹,蟹脚是金黄色的。

他没见过这种螃蟹,很小心地把它抓起来,带回家给二哥看。二哥说,这是黄油蟹,附近有人专门收购。郑炳才找到二哥说的收购商,那只金黄色的蟹重七八两,卖了200多元。“那个时候的青蟹,公的才七八元一斤,母的才13元一斤。”


南沙黄油蟹 / 图源:东方IC

金黄色的蟹,贵在稀少。它是由普通青蟹“变异”而来。极少数奄仔蟹(未发育的蟹)会因为膏油积聚过多,或因其他因素无法完成正常发育的过程。这种肥到变不了膏蟹的雌蟹,在农历五月至八月爬上浅滩,在猛烈的阳光照射下,体内的蟹膏就分解成金黄色的油质,渗透至体内各个部分。野生条件下,青蟹转化为黄油蟹的概率大约只有千分之三。

200元一只的“黄油蟹”,从此被郑炳才记住了。

去深圳前,郑炳才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小渔村长大。村子靠海,他从小就喜欢下海抓鱼、摸虾。十三四岁的时候,他和朋友经常踩着单车到海边晃荡,几个人总是商量说,要是将来能拥有自己的池塘就好了,只要十几亩就够。

年少时的念头,被黄油蟹重新勾了起来。捕鱼的空闲,郑炳才时不时会到别人的蟹塘外边转悠,看他们抓了多少黄油蟹,卖了多少钱。当地的收购商常常背着大箩筐,踩着单车到各个蟹塘收蟹,但那时养殖户的蟹塘都不大,能抓到的黄油蟹也很少。

郑炳才决定自己养黄油蟹。他把抓鱼赚的钱一点点存下来,包下了100亩蟹塘,这一养就养了31年。其间,郑炳才在深圳的蟹塘被征收,他只能另寻其他养殖地。作为广州最南端的入海口,南沙的水常年维持着2‰~12‰ 的咸度,土壤和日晒也适宜青蟹生长。郑炳才最后决定把养殖基地迁到南沙。


郑炳才在南沙的蟹塘 / 受访者供图

如今,在南沙龙穴岛上,郑炳才已经有了近一万亩蟹塘。他的黄油蟹有了名气,2019年,央视《致富经》也来到南沙采访。郑炳才常常想起十三四岁的自己,“当时真的(觉得)有十几亩就够,也想不到现在都有一万亩了”。笑容出现在他晒得黝黑的脸上,他还像是那个踩着单车到处跑,热衷于下海抓鱼的少年。

黄油蟹改变了郑炳才的命运,而此时他也还没有想到,不仅仅是他,整个南沙的青蟹养殖,还会掀起一片更大的风浪。

被发现的“地标”

在郑炳才来到南沙之前,这里已经有多年的青蟹养殖传统。

自20世纪70年代起,广州番禺县在南沙万顷沙、龙穴岛一带开展大规模围垦,耕地面积扩张的同时,南沙周边的水与土壤被养殖户发现,许多养殖户开始依托这一天然的条件,开辟蟹塘,养殖青蟹。

2003年前后,邱锐金就在广东一带做螃蟹批发生意。那时龙穴岛还只是一个小岛,旁边没有公路。邱锐金十几岁,时常跟哥哥一起乘着汽船,从东莞“飞”过来,找各个零散的养殖户收青蟹,再到东莞的市场上批发。

每一天,邱锐金经手的青蟹都有上千斤。他感受到市场对青蟹的庞大需求量,“每天有多少货,客户全部都要,基本上你都不愁卖,有时候几千斤还不够”。

受到市场欢迎的青蟹,此时还没有自己的“名字”,蟹农们大多以“围垦青蟹”指代。经由经销商之手,它们常常以较低的批发价格销往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在那里被冠上相应的品牌名,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


南沙青蟹 / 图源:广州日报

这种“贴牌”的方式,“相当于给人做嫁衣了”,南沙青蟹产业协会秘书长梁春桥说。

情况在2022年有了转变。这一年,“南沙青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垦中生长出的青蟹有了一个更鲜明的名字。青蟹是首个以“南沙”命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这意味着它代表了南沙特有的一种味道,它的价值也得到了更高的承认。

转变的机会始于2020年。那时,广东省正在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南沙也因此要建设南沙渔业产业园,南沙区政府想要借此机会,打造当地的农业品牌。作为广州的入海口,南沙渔业资源丰富,青蟹、鲩鱼、九节虾都是当地特色农产品。

“按照我们对品牌的理解,不能啥都搞,(否则)可能最终的局面是啥都搞不好。”梁春桥是当时的项目负责人之一。项目成员考虑,国内的大闸蟹消费市场已经比较成熟,而且青蟹比其他产品更适合通过电商的方式线上推广。在诸多备选产品中,青蟹脱颖而出。

选定青蟹只是起点。要让无名的青蟹真正成为一个品牌,当地便计划申请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简称为“地标”)。


南沙青蟹地标 / 图源:印象南沙公众号

可青蟹要如何与“南沙”挂钩?梁春桥回忆,在地标的申报过程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很看重当地的相关历史记载。而作为一个地区,南沙最初归属于番禺,它的相关历史记载也大多是与番禺相关。要在历史文献里找到“南沙”与“蟹”的直接关联,并不容易。

项目成员花了不少心思查找与蟹有关的资料。先从番禺入手,翻了一大堆也没有收获。后来,一个成员偶然在网上查到了清代的《广东新语》一书,那时的番禺人屈大均记下了当地捕捞青蟹的历史。

这句话是这样写的:“予家在茭塘,当蟹浪时,使童子往三沙四沙捕蟹……”其中,“三沙”这一地名跨越几百年仍保留至今,就是现在南沙东涌镇下的三沙村。短短一句话,让“南沙青蟹”的地标有了支点。

成为地标,不只是拥有一个名头。南沙的青蟹产业,也由此开始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

原本分散的养蟹人被这个“地标”凝聚起来。2021年,南沙开始开展南沙青蟹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原本粗放的养殖走向标准化。2023年,南沙青蟹产业协会成立,当地九成的青蟹企业、合作社都加入进来,成为协会的会员单位。协会给养蟹人们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南沙青蟹商品蟹等级规格》团体标准和《“南沙青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也在会员单位的共同商讨中得以确立。


南沙青蟹产业协会挂牌成立 / 图源:湾之讯

邱锐金经历了这场变化。南沙青蟹出名了,价格也有所提升。据协会统计,从2020年品牌创立前到2024年,南沙青蟹的塘头收购价从60元至70元一斤涨到了130元一斤。南沙青蟹还有了溯源码,根据青蟹的不同等级进行区分。在邱锐金看来,这就像身份证一样,是对自己卖出的青蟹品质的一种认可,客户也因此对他更放心。

关心青蟹的人变多了——从蟹农、政府到协会,还延伸到科研人员。2020年起,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就开始了专门针对青蟹产业短板的研究。青蟹的蟹苗大多来自野外捕捞,缺乏稳定性,研究院就专门探索青蟹苗种的人工繁育技术;青蟹自然转化为黄油蟹的概率较低,研究院也着手研究影响黄油蟹转化的多种因素,以期提高转化率。

研究院的博士陈宝佳从硕士阶段开始接触到青蟹研究,此后跟随导师温小波教授,研究黄油蟹的转化。他告诉南风窗,经过四五年的调研、探索和实验,目前实验室里已经能繁育出青蟹蟹苗,黄油蟹的转化率基本上也达到了90%。接下来的重心,是如何把这些成果带到实验室以外,真正实现产业化。

这是一条“从0到1”的路。过去野蛮生长的青蟹养殖,陆续有了名字,有了标准与规范。更重要的是,有了往前方持续开拓的起点。

靠天吃饭

南沙青蟹的品牌从无到有,一点点砌了起来。而在同一时期,南沙的养蟹人们也在经历一个难熬的坎。

养蟹30余年,郑炳才似乎从来没有碰过壁,可2024年,他遇上了养殖生涯里最大的一次挫败。

刚开始是下雨。郑炳才和其他蟹农平时都很关注天气,他们知道,雨水和阳光的配合会影响黄油蟹的转化。“清明那天如果有打雷下雨,绝对那一年就是大丰收,如果没有,整个珠三角就只有一个半个(收成)好的。”在郑炳才多年朴素的经验里:雨可以下,三两天的雨,跟着一周的大晴天,如此循环,那就是最好的。

但2024年的雨一直下,从三月份陆陆续续地下到端午节。“池塘的水温低到你下去洗个澡都很冷,这样就不行了。”郑炳才说。

黄油蟹的“黄油”,是蟹膏被“晒化”之后形成的。郑炳才知道,缺少了充足的日晒和水温,青蟹体内就只会积累起蟹膏,没法形成黄油。即使给蟹塘盖上遮蔽物保温,效果也并不显著。


蟹油 / 图源:活在南沙

当天公不作美,养蟹人往往束手无策。

郑炳才依旧每天去看蟹塘。雨下三天还很安全,到了第四天,收回来的蟹笼里,一些很“漂亮”的黄油蟹就已经死了。第五天、第六天,有的蟹会开始生病,到了第七天“就不得了”,稍微瘦一点的蟹也死了,而那些“漂亮”的蟹都没了,“全部死在池塘底了”。活下来的大都是只有六七成油的蟹,里面还不一定有蟹膏。

“平时收(蟹笼)里面十只蟹,有六七只都是特别漂亮的黄油蟹,到了第五天可能就只剩下一只,到第七天就全没有了。”那段时间郑炳才每天心情都不好,看到抓上来的蟹,嘴里都要“骂来骂去”。

可他的名气已经很大,找他要蟹的客户很多。还没有微信的年代,他的蟹塘最多一天能卖出5000只黄油蟹,“等到有微信就什么时候都不够卖”。2019年,央视《致富经》采访郑炳才的画面里,他每天电话不断,都是想要黄油蟹的收购商打来的,等到分货的时候,几个收购商围着一筐黄油蟹,就差动手抢了。


郑炳才公司员工在黄油蟹基地里绑螃蟹 /祝越 摄

2024年连续三个月的雨,让郑炳才公司的黄油蟹产量降了90%。那段时间,他的蟹塘一天能抓上来的黄油蟹只剩几百只,最多不过七八百。他只好跟客户们如实解释,确实没有蟹卖了。

常年积累下来的养殖经验,在气候的波动面前没有了发挥的空间。有时候,一场台风的降临,更会让养蟹人一年的心血白费。

每年六月份,黄油蟹正是收获期,台风也从海上形成,邱锐金就要开始担心了。他从2005年开始自己养殖青蟹,也卖黄油蟹。如果台风带来持续的暴雨,黄油蟹会大量死亡,要是台风从南沙登陆,正面袭击,那蟹塘里一年来投入的成本都得打水漂。

2025年,台风的消息格外多。邱锐金同样做不了什么,“也就只有祈祷,希望它不要来”。

他始终记得“天鸽”和“山竹”两个台风。那时他的蟹塘在龙穴岛码头附近,一共1200多亩。2017年、2018年,台风“天鸽”和“山竹”相继袭来,潮水又恰好在那时涨到高位,邱锐金的蟹塘地势比较低,连续两年都被淹了。水没过了蟹塘中间的道路,“我们1200亩(蟹塘)跟隔壁的(蟹塘)都变成一个大鱼塘一样”。

等到潮水退去,邱锐金赶到自己的蟹塘,只看到一片狼藉。海水混着泥土涌入蟹塘后,在塘底留下脏污,蟹塘外围着的堤坝像是被大水“切开”,豁了个大口子。塘里的青蟹死的死,跑的跑,“什么都没有了”。

这连续两年的打击,让邱锐金越发害怕台风。2025年9月,被称为“风王”的台风“桦加沙”形成,将影响广东珠三角一带。邱锐金早早地开始担心,他怕“桦加沙”正面袭击南沙,把蟹塘旁边的大路都淹了,整个养殖区又变成一片海洋。


邱锐金现在的蟹塘 /祝越 摄

9月23日,“桦加沙”快要到了。区政府通知养殖区的人们尽快撤离。邱锐金和工人们一起,用钢筋、绳子把蟹塘旁边的铁皮屋子、工具都固定好。早上8点,工人们全都撤走,通往养殖区域的大桥也封了起来。紧张感一直持续到晚上,“桦加沙”最终绕过南沙,在阳江沿海登陆。第二天一大早,大桥解封,邱锐金和工人们马上赶回蟹塘查看情况。蟹塘没有受到影响。

但那几天的焦虑真实存在。有时候台风袭来,邱锐金几天都睡不着觉。那天封桥之前,他还是放心不下,下午4点一个人开车到了蟹塘。周围已经没有其他人。邱锐金独自在蟹塘旁边看了看,又进屋喝了两杯茶,没什么别的事情能干,他最后还是走了。

“你没办法的,”邱锐金说,“说到养殖就是靠天吃饭,它如果真的是在这里登陆,你也只能接受。”

经历过坏天气、台风的打击,养蟹人们想得很单纯,“还是会坚持做(养殖)”。两年的台风打击之后,邱锐金仍然找来机械,把蟹塘重新修整,恢复生产。早年他专注于养殖和销售青蟹,近几年,他也开始钻研如何养出更多的黄油蟹,也打造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黄油蟹品牌。

蟹塘里的黄油蟹是脆弱的,它的长成依赖于蟹苗、水质、饲料、天气等多种条件的齐备。而在塘头忙碌的人们,却始终坚韧。

从1到10

梁春桥感受到,从2024年迈入2025年,南沙青蟹的发展好像走进了一个瓶颈期。

品牌有了,但南沙青蟹的价值还没有被更多人认识。过去,南沙的青蟹养殖企业大多采用批发的销售模式,销售路径较为单一,而且因为没有品牌,也容易被收购商压价。品牌建立后,协会想要引导养殖企业的销售模式转型,面向消费者直接销售,能够更好地把“南沙青蟹”的品牌打出去,对于企业来说利润也更高。

“这也不是短短几年就能搞定的,还需要时间,我们的会员单位目前不太具备这个能力。”梁春桥说。大家都认可这一方向,但除了郑炳才的公司之外,大多数会员单位的转型尝试还没有成效。

邱锐金从2024年开始尝试做电商。刚开始时干劲十足,直播团队每天早上七八点就开始工作,一天要在不同的地方播好几场,邱锐金也渐渐摸清了直播的各个环节,对电商的发展很有信心。但到了今年,他原以为能在去年的基础上“好好发挥一下”,没想到效果并不好,比去年的销售额还要差很多。

为了开辟电商渠道,邱锐金找到专业的直播团队合作,这也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团队的人员工资、平台的佣金……“直播产生的成本比卖出去的金额还多”。

类似的瓶颈还有不少。协会制定了南沙青蟹的标准,但要真正落地还需一步步地引导、推进;青蟹的养殖环节已经很成熟,但下游的餐饮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前几年的工作都是从0到1这个阶段,挺容易突破的。”梁春桥坦言,而如今是“从1到10”的推进,问题和阻力也变多了。

在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研究员们也正处于“从1到10”的关键节点。

在实验室里,研究员们已经能够繁育出蟹苗,黄油蟹的转化率也已经达到90%。而最为关键的下一步,是怎样让这些成果走出实验室,在养殖户的蟹塘里得到实现。


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的实验室/ 祝越 摄

2025年,博士陈宝佳所在的团队验证出,一个环境因子能够促使黄油蟹形成。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但团队成员并没有特别兴奋。陈宝佳的导师温小波教授告诫说,一定要沉得住气,把全套的技术、方法做到完全成熟,百分之百攻克。陈宝佳也知道,需要完善的东西还有很多,如何让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足够稳定,才是关键。

“毕竟拿不出去,没法用到产业里,算不上成功。”在陈宝佳看来,目前对黄油蟹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使其产业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成本,技术必须要不断优化,把蟹的成活率、产出率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区间,“不然就亏本了”。

“从1到10”,既是瓶颈,也是跨越,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南沙青蟹走的这条路,映照出南沙发展历程的一个侧面,与广州向海洋开拓的雄心与野望。

雄心隐含在南沙围垦建区的历史里。“没有老一辈的人去围垦,这里也不会从滩涂变成良田,不会有青蟹,更不会有南沙。”梁春桥时常想,南沙的形象和蟹很像,是一种开拓、进取、“横着走”的气质。

养蟹的人身上也有这种气质。郑炳才常常对媒体讲起一件过去的事,10年前,他想在南沙最南边的地段养蟹,他妻子阻拦说,那里太危险,如果台风来了蟹塘里全都会灌水。听了妻子的话,郑炳才好几个晚上没睡觉,一直在思考。

他特地去观察了最南边养出来的蟹。那里的蟹很好看,壳薄、母蟹都是“圆圆的”、肉很厚。郑炳才心想,这绝对不会错。下定决心之后,他向妻子承诺,要是这次投资没成功,以后什么事情都由她做主。


南沙的蟹壳薄肉厚 / 图源:广州南沙发布

这片土地没有让郑炳才失望。他租下1200亩蟹塘,养出的母蟹平均都有六两重,收成最好的一年,黄油蟹卖出了900多万的销售额,就连公的青蟹,每天也能卖出1000多斤。

从小,郑炳才似乎就比别人多一股劲。他熟悉海洋,喜欢下海抓鱼,也喜欢琢磨怎么靠自己的技能赚钱。他会把抓起来的鱼拿到熟人家里,给他们“加菜”,有一次,他抓的一条鱼卖了8元钱,而那时看场电影、买一个月饼才两毛钱。郑炳才一直记着那句俗话:“每一行都有状元,做哪一行你都要努力,和别人竞争。”

自然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愿意给人以馈赠。而能否摘得馈赠,考验的是野心、拼劲和洞察力。养蟹人如此,南沙亦是如此。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杂志第23期

作者 |祝越

编辑 | 赵佳佳

值班主编 | 张来

排版 | 阿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国的国运早已确定,将比苏联更加凄惨,而且无可避免

美国的国运早已确定,将比苏联更加凄惨,而且无可避免

揭秘历史的真相
2025-11-05 21:37:05
铁饭碗为何突然上锁?10月29日新规后,公务员辞职的5条生死线

铁饭碗为何突然上锁?10月29日新规后,公务员辞职的5条生死线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39:58
赚再多钱有何用?抗癌不到一年,刘谦近况曝光,憔悴到认不出

赚再多钱有何用?抗癌不到一年,刘谦近况曝光,憔悴到认不出

姩姩有娱
2025-11-05 17:03:02
茅台跌至1499元,五粮液“量价双杀”,多家酒企跌破历史纪录

茅台跌至1499元,五粮液“量价双杀”,多家酒企跌破历史纪录

新浪财经
2025-11-06 07:39:12
丈夫病亡两天后妻子也不幸离世留下一儿一女,妹妹:两人生前感情太好,我们会带好孩子

丈夫病亡两天后妻子也不幸离世留下一儿一女,妹妹:两人生前感情太好,我们会带好孩子

极目新闻
2025-11-05 20:44:25
范冰冰首谈复出:吐槽中国电影太单一,今年10月票房比11年前还低

范冰冰首谈复出:吐槽中国电影太单一,今年10月票房比11年前还低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06 11:49:50
天津开始供暖了!

天津开始供暖了!

天津族
2025-11-06 08:14:19
140.16亿!赛力斯靠什么捅破中国车企估值天花板?

140.16亿!赛力斯靠什么捅破中国车企估值天花板?

传心财经
2025-11-06 13:40:09
俄总理访华回国后,普京给他下了道死命令,对中国还是要防一手

俄总理访华回国后,普京给他下了道死命令,对中国还是要防一手

乐天闲聊
2025-11-05 15:40:27
1984年北京扫地大妈捐款24亿元,自称国家罪人,背后身份惊动中央

1984年北京扫地大妈捐款24亿元,自称国家罪人,背后身份惊动中央

兴趣知识
2025-11-06 01:15:03
总决赛爆大冷:卫冕冠军0-2惨败,萨巴伦卡险胜,2大名将被淘汰

总决赛爆大冷:卫冕冠军0-2惨败,萨巴伦卡险胜,2大名将被淘汰

知轩体育
2025-11-05 16:17:18
村里建广场我赞助40万,却发现没我名字我淡定离开,三天后村长懵了

村里建广场我赞助40万,却发现没我名字我淡定离开,三天后村长懵了

眼泪博物
2025-08-22 18:21:23
约基奇轰33+15+16创NBA历史第2神迹,掘金完胜热火!阿德巴约5中1

约基奇轰33+15+16创NBA历史第2神迹,掘金完胜热火!阿德巴约5中1

一将篮球
2025-11-06 13:05:48
撤掉刘鹏,山姆中国就会变好?

撤掉刘鹏,山姆中国就会变好?

壹览商业官方
2025-11-05 19:34:07
买鲈鱼,聪明人从不只看大小!牢记这“3不选”,鱼贩不敢忽悠你

买鲈鱼,聪明人从不只看大小!牢记这“3不选”,鱼贩不敢忽悠你

阿龙美食记
2025-10-31 16:36:27
10年湖北打工妹嫁英国高管,结婚8 年持刀捅死丈夫,如今下场唏嘘

10年湖北打工妹嫁英国高管,结婚8 年持刀捅死丈夫,如今下场唏嘘

银河史记
2025-11-04 20:17:37
火箭两连败后豪取5连胜!三巨头领衔7人上双太强 一人首发不败成福星

火箭两连败后豪取5连胜!三巨头领衔7人上双太强 一人首发不败成福星

慢歌轻步谣
2025-11-06 13:07:04
克宫:还在等美方给出解释

克宫:还在等美方给出解释

参考消息
2025-11-05 14:05:14
长沙知名医生“翻车”17分钟,该封杀还是留用?回应:组织在调查

长沙知名医生“翻车”17分钟,该封杀还是留用?回应:组织在调查

火山诗话
2025-11-06 12:16:27
在伤人事件中见义勇为,胖东来奖励20名员工,最高5万元

在伤人事件中见义勇为,胖东来奖励20名员工,最高5万元

澎湃新闻
2025-11-06 08:57:04
2025-11-06 14:20:49
南风窗 incentive-icons
南风窗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1820文章数 1228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访乌 随身保镖被乌军征兵处抓走服役

头条要闻

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访乌 随身保镖被乌军征兵处抓走服役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数码
时尚
游戏
亲子
房产

数码要闻

NuPhy 推出 Node 75 三模机械键盘:触控条 + 点阵灯,高矮轴可选

中国色特别策划 | 故宫技艺与古意新生

《足球经理26》Steam国区好评率5%:几千小时老兵无语

亲子要闻

怎么有爱好这么互补的父女啊?

房产要闻

中旅·三亚蓝湾,以一座城市会客厅回应世界的滨海想象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