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蟹脚肥,又到了品尝螃蟹的最佳季节。面对梭子蟹和大闸蟹,不少吃货犯了难:到底哪种更肥美?
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指的是农历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但梭子蟹和大闸蟹的“肥”各有千秋,仿佛两位各怀绝技的选手,在秋日的餐桌上展开一场风味竞技。
从营养成分看,梭子蟹每100克可食部含有16.3克蛋白质,而脂肪仅2.1克,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健美型选手”。而大闸蟹每100克可食部虽然蛋白质略低(15.3克),但脂肪高达8.9克,这正是它膏黄丰腴的秘密。
![]()
大闸蟹:膏黄丰腴的秋季风味
今秋大闸蟹的肥度已达最佳状态。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水产经营户樊亚彬拿起一只母蟹,展示其饱满的蟹黄:“国庆中秋期间,气温较高,大闸蟹只有鲜味还不肥满,霜降后大闸蟹‘贴秋膘’变得肥满。”
大闸蟹的肥美体现在浓郁的蟹黄和蟹膏上。
据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数据显示,市场日均交易量稳定在1万公斤至1.5万公斤,进入全年销售高峰期。
农历九月的雌蟹黄膏丰腴,正是口感最佳的时候;而公蟹长得慢些,要到农历十月西北风起之后,脂肪逐渐堆积起来。
挑选肥美大闸蟹可记住“一拎、二捏、三看”的口诀:拎蟹脚,感觉结实不空;捏蟹腿,硬度高的更肥壮;看腹部,饱满厚实的通常蟹黄蟹膏更满。
![]()
梭子蟹:肉多味鲜的盘中佳肴
梭子蟹的肥美则体现在饱满的肉质和鲜甜的口感。
随着东海、黄海部分海域开渔,素有“蟹中第一鲜”美誉的梭子蟹批量上岸,登陆各地市场。
在崇明的兴桥菜场,水产摊位上摆满了鲜活的梭子蟹,这些蟹个头肥壮、腹部雪白、蟹钳粗壮。
梭子蟹的可食部分约占体重的35%-40%,以肌肉组织为主,远超大闸蟹的20%-25%。
梭子蟹肉质鲜嫩,口感细腻,肉质纤维细短,水分含量高(约78%),经清蒸或姜葱炒制后,肉丝分离明显,入口即化,带有海洋特有的甘甜味。
挑选梭子蟹时,要看蟹壳颜色——“青壳的比较肥,黄壳的相对嫩一些”。纹路深且清晰的通常肥美,轻轻按压蟹脐两侧,饱满发硬则肥。
![]()
品蟹之道:因人而异
选择哪种螃蟹,主要看个人的口味偏好。若偏爱鲜甜的蟹肉,那么梭子蟹无疑是首选;而若钟爱肥美的膏黄,大闸蟹则更为合适。
从食用时间来看,梭子蟹从8月开渔后就开始上市,而大闸蟹的最佳品尝期则在10月下旬至11月。
因此,整个秋季实际上都是品蟹的好时节。
从价格角度看,梭子蟹价格通常更为亲民,以浙江舟山水产城为例,2023年梭子蟹均价为56元/斤(活蟹)。
而大闸蟹,尤其是品牌蟹,价格较高,如阳澄湖产4两公蟹/3.5两母蟹零售价约198元/对。
无论是清蒸梭子蟹那份原汁原味的鲜甜,还是揭开大闸蟹蟹壳时满眼金黄的视觉冲击,都能代表这个季节最令人期待的味道。
正如一位老饕所说:“梭子蟹吃肉,大闸食膏”。
没有绝对的“更肥”,只有更适合你口味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