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正刷着手机呢,屏幕突然一亮——“班主任”仨字跳了出来。我心里当时就“咯噔”一下。
这场景,当爸当妈的都懂吧?手指头在接听键上晃悠,心里瞬间冒出一连串问号:是不是又在学校调皮了?作业没带?还是跟同学闹别扭了?
后来跟几个孩子同学的家长一聊,我才发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班主任来电恐惧症”。
不是不想跟老师沟通,是真心不知道这话该怎么说。说轻了吧,怕老师不重视;说重了吧,又怕老师觉得我这家长事儿多,再给孩子穿小鞋。
![]()
直到我看到教育专家张霞老师的一句话,她说:“最好的家校关系,不是谁配合谁,而是双向奔赴。”这话一下就说到我心里去了。
再后来,我翻开了张霞老师写的《怎样和班主任有效沟通》,这才恍然大悟:我们缺的不是跟老师好好沟通的心,而是实实在在的方法。
这本书特别好,读起来不像教材,倒像个知心朋友在跟你聊天,慢慢就把我心里的焦虑给抚平了。
![]()
它让我明白了,老师期待的,从来不是啥都会的“完美家长”,而是能跟他们站在一边、一起想办法的“队友”。
书里有很多实用的细节,比如,老师忙了一天,最愿意收到哪种家长的信息?
就是那种把事情说清楚,并且带着自己想好的解决办法去沟通的信息,老师一看就觉得“这家长靠谱”。
我就试着用上了书里的方法。
我不再等孩子出了问题才火急火燎地找老师,而是在刚开学的时候,就给班主任发了条信息:“老师您好,我家孩子挺喜欢体育的,跑得挺快,篮球打得也不错,以后班里要是参加体育活动需要人手,您尽管叫他帮忙,他特别乐意为班级出份力。”
![]()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孩子真得到了不少展示的机会,连老师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赞许。
再比如,孩子跟同学闹了点小矛盾,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情绪去质问老师。
而是学着书里的方式,心平气和地问:“老师,孩子回来说跟同学有点小不愉快,想了解一下您看到的情况是怎样的?咱们一起看看,怎么引导他们能相处得更好。”
这么一来,本来可能挺尴尬的一件事,反而变成了孩子学习如何跟人相处的机会。
慢慢地,我发现我再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者信息,心里不慌了,也不怵了。
![]()
如果你也正在为下面这些事发愁:
想问问孩子情况,不知怎么开口才合适
孩子在学校遇到事儿了,不知道咋跟老师商量
想给老师留个好印象,让孩子多被关注一点
那这本《怎样和班主任有效沟通》,真的可以看看。它里面没有一大堆看不懂的理论,全是立马就能用的实在法子:
啥时候找老师最合适?
万能开场白,让对话不冷场
怎么有礼貌地问出你想知道的问题
常见情况的话术参考
说到底,咱们跟老师沟通好了,最后受益的还是咱自己的孩子。当家长和老师劲儿往一处使,就等于有两双手一起托着孩子往前走。
一位读过的家长朋友说得特别实在:“这书读着不费劲,却让我终于知道该怎么跟老师自然相处了。现在每次跟老师聊完,都感觉咱们是同一战线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教育这事儿,本来就是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的结果。而好的沟通,就是连接咱们和老师的那座桥,让孩子脚下的路能走得更稳、更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