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话题#高校规定学生没课也不能待宿舍#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近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有学生发视频,称学校规定即使没课也不允许学生待在宿舍,“一大早就被宿舍阿姨叫醒”。发帖学生无奈表示:“外面下着雨,我们该何去何从?”
视频画面显示,雨天里,多名学生撑着伞在户外徘徊,还有学生搬来凳子直接坐在室外。有学生表示确有此事,“大一学生即使没课也不能回宿舍”。该校学工处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就是这样规定的,没有办法更改。据其介绍,对新生要管理严格一点,希望这样的约束能让他们形成习惯。
不可否认,在没有课的情况下,某些学生待在宿舍,要么睡懒觉,要么玩游戏,既影响学业,也养成不良习惯。而该高校规定学生没课也不能待宿舍,则能避免前述情况。不过,在下雨天不让学生回宿舍,既显得校规实施过于僵化,失去高等教育应有的温度,也表明该校管理存在形式主义。
即便如此规定很有必要,但也要有一定灵活性,比如根据当时天气、学生身体等特殊情况适当调整,而不是无视特殊情况,“一刀切”地实施所谓的校规。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学校管理缺乏人性化,缺少基本的温度,而是只为执行校规所呈现出的表面文章,恰恰忽略了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
而一些高校近年来一个显著变化是,校规或者细节管理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温度。比如说,多所高校为学生提供网上自选宿舍床位服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习惯、生活要求,和其他同学自由匹配。这比过去高校随机分配宿舍要人性化。“学生没课不能回宿舍”一刀切则反人性化。
值得注意的是,采取类似僵化、失温管理的高校并非个例。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己所在的学校也有类似的规定。西安翻译学院也曾对学生宿舍实行半封闭化管理,要求学生上午没课也不准回宿舍。但该高校已作出调整,这说明管理者意识到过于重视纪律约束,对学生缺应有温度。
高等教育绝不是“冰冷教育”。只有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规校纪,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而某些缺乏人性的或者说扭曲的校规,可能会培养出听话的“乖孩子”,但未必培养出“知冷知热”的人才,因为学校没有向学生传递温度,相反,校规或某些做法会让学生感受到寒意。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较去年减少7万,高考人数逐渐减少或将是种趋势;同时,不少高校扩建、扩招的脚步并未放缓,这意味着有限的生源面临更激烈的争夺。显然管理灵活、有温度的高校更能赢得高考生和家长的青睐。而类似于“学生没课不能回宿舍”的高校则可能被抛弃。
即便上述高校规定学生没课也不能待宿舍的初心是好的,但被学生吐槽,说明好的初心≠好的结果。归根结底,说明该校在制定相关校规时,既没有换位思考,也未听取学生意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当学生发帖曝光“学生没课也不能回宿舍”,就是向该高校非人性化的校规表达不满,希望该校管理者能听懂学生心声,及时修改僵化、失温、形式化的校规条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高校是自己的另一个“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