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
在罨画池的一泓碧水畔
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此徘徊吟咏
而今
他的诗魂仿佛从未远离
正通过一场展陈焕新与一场国际文学盛会
在故地发出当代的回响
11月4日,“放翁诗魂 | 九百年文脉的当代回响”陆游祠展陈焕新暨第三届成都国际文学周相关活动在四川崇州举行。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教授在参加文学沙龙后,接受了崇州市融媒体中心的专访。让我们从专访中与他一同探寻陆游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缘,以及陆游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
![]()
陆游曾两度出任蜀州通判,虽时间不长,却将这里视为第二故乡。王兆鹏教授为我们勾勒出放翁当年的身影:
“陆游从自己的故乡入蜀,特别是到了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也就是从大后方来到了当时的前方,他的人生实现了一个转型,就是由文士转向到战士。后来因为人事关系的变化,这种理想没有实现,这给他带来情感上的剧烈变化。因此他到成都以后,一方面是非常抑郁,觉得前途渺茫,不知道这种理想何时能够实现。但是来到蜀州(今崇州)以后,心灵上又获得了很多慰藉。所以在他的豪放诗词中,又多了一层沉郁和悲壮的色彩。这在以前的诗歌里是没有的。”
![]()
谈及陆游诗词为何拥有如此穿越时空的感染力,王兆鹏教授的话语中充满了温度。他说:
“陆游的诗词为什么能让我们读了之后心潮澎湃?因为他讲述了人类许多共同的信念和心声。比如说他对理想的追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就是人生对理想的极致坚守,像梅花一样,无论躯体如何被碾压,精神与灵魂的芬芳不改。我们今天常说的‘不忘初心’,坚持理想信念,其实陆游非常形象地表达了我们这样一种心声,还有他在诗歌里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精神,我们现在读起来仍然热血澎湃、激情洋溢。”
![]()
“陆游梦回罨画”情景剧
对于陆游祠推出的“陆游梦回罨画”情景剧等创新形式,王兆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正是让古老文化“活”起来的创新之举,而且这种创新并非简单地迎合,而是为了更深刻地传递文化内核,让人们在身临其境中与诗人的灵魂相遇。
通过这样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能够把陆游的那种精神生动地讲述出来,让我们能够获得一种沉浸式体验,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发展。
让静态的历史“ 动“”起来
让沉睡的文本“活”起来
通过当代人喜爱的方式与古人产生共情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传承
放翁诗魂,穿越八百余年时光
正于崇州的粉墙黛瓦间
于学者的深邃思考中
于寻常百姓的游览驻足里
发出清晰而洪亮的当代回响
记者|张思雨
编辑|余霞 张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