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将让工作成为可选,未来人人享有高收入。”
特斯拉CEO马斯克10月在社交媒体上的乐观预言言犹在耳,现实却是科技行业的AI裁员浪潮已汹涌而至。2025年以来,微软、亚马逊、Meta等巨头相继启动裁员计划,全球科技行业已流失超10万个岗位,AI驱动的效率革命正率先引发就业市场的剧烈震荡。
科技巨头的裁员行动中,AI替代与效率优化成为共同关键词。
![]()
微软的“减员增投”策略最具代表性:据公司公开信息,2025财年5月至7月,微软连续裁员约1.5万人,但同期将资本支出上调至910-930亿美元,重点投向AI数据中心与GPU集群。CEO萨提亚・纳德拉直言,裁员是为推动“全员AI能力重塑”,现有员工需掌握AI协作技能才能留任,而30%的内部代码已由AI生成,测试效率提升百倍。
![]()
亚马逊的裁员规模更为惊人。
CNBC11月4日报道显示,亚马逊计划裁减多达3万个企业岗位,占其35万企业员工总数的近10%,这是自2022年末裁员2.7万人以来的最大动作。公司明确表示,裁员旨在“通过AI工具优化人力结构”,弥补疫情期间的招聘冗余。
与此同时,Meta在AI实验室再砍600人,IBM也宣布第四季度将裁员“较低个位数比例”,以2024年末27万员工基数推算,至少2700人将受影响。
这场裁员潮与马斯克的乐观预期形成鲜明对比。
这位科技大亨在回应网友提问时曾断言:“AI和机器人将取代所有工作,但会带来普遍高收入,人类将进入工作可选的富足时代。”但当前市场呈现的却是“替代先至,红利滞后”的局面。
“AI教父”辛顿的警告更贴近现实:“富人将用AI取代工人,导致大规模失业并加剧贫富分化。”纽约联储的报告印证了这一担忧:12%使用AI的服务企业减少了招聘,仅11%因AI扩大雇佣,就业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收缩”。以微软为例,其裁员后营收仍同比增长18%至764.4亿美元,净利润增长24%,但这些收益并未转化为普惠性收入增长,而是集中于技术迭代与股东回报。
裁员背后,是科技行业从“规模扩张”向“AI驱动效率”的战略转向。
微软首席商务官 Judson Althoff曾于2025年7月通过知名媒体披露,公司客服领域通过AI自动化工单处理等工具,2024年实现超5亿美元成本节省。
这种转型正在重塑职场规则。纳德拉提出“忘却与学习”理论:员工需淘汰传统工作模式,学会用AI调研、决策与协作。微软客户LumenTechnologies通过其AI工具年省5000万美元,印证了效率革命的不可逆。但对普通劳动者而言,转型窗口异常紧迫——纳德拉要求员工一年内完成AI技能升级,否则将面临淘汰。
截至目前,马斯克预言的“全民高收入”尚未显现,但AI重构就业市场的进程已无法阻挡。科技巨头们用裁员换效率的策略,或许能换来短期利润增长,但如何让AI红利真正惠及大众,仍是亟待解决的命题。
正如辛顿所言:“失业的痛苦不仅在于收入流失,更在于尊严丧失。”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