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学生深化跨文化认知、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外国语学院精心打造了一场以“万圣节背后的文化密码”为主题的沉浸式课堂活动。活动以节日文化为具象载体,通过分组探究、对比分析等多元形式,让学生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完成了一次从“认知外来文化”到“认同本土文化”的深度思辨之旅。
![]()
活动中,同学们深挖万圣节历史脉络——从凯尔特“萨温节”对自然的敬畏,到邻里趣味互动,再到现代商业重塑。大家发现,这个搞怪节日背后,沉淀着古人对自然的洞察、对社区的珍视,以及文化交融的印记。在随后的中西节日文化对比环节,同学们主动将万圣节与中国中元节展开对标,挖掘出诸多耐人寻味的异同:二者同为“敬祖畏天”的文化产物,皆承载着对祖先的缅怀与对自然的敬畏,暗藏“驱邪避灾”的集体心理共识。不同的是,万圣节在历史演进中逐渐褪去肃穆底色,演变为轻松释放的狂欢盛宴;而中元节始终坚守庄重的祭祀传统,延续着慎终追远的文化基因,折射出西方“个体表达”与中国“家族传承”的文化内核差异。通过对比,同学们深刻体悟到:文化无高低,每个节日都是民族的精神密码。读懂万圣节逻辑,更能领会春节团圆、端午家国、中秋思亲的分量。这种对比不是厚此薄彼,而是在差异中寻共鸣,在理解中坚定文化自信。
这场以万圣节为起点的课堂活动,成功引导了学生以批判性眼光审视外来文化——既不盲目排斥,也不全盘接纳。正如活动所传递的: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既能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多元文明,又能以坚定立场守护本土文化根脉,在跨文化交流中成长为有深度、有温度、有担当的中国青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