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
公示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其中
越西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入选传统技艺项目
![]()
![]()
作为越西传统手工业的杰出代表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赶紧跟着小越越来了解一下
![]()
![]()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是一门工序繁多、要求严苛的传统手工艺。
从融银、压条、拉丝,到饰品制作、清洗,每一道工序都对制作者的眼力、手法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技艺。
![]()
越西贡莫镇的瓦曲村,享有“凉山彝族银饰第一村”的美誉。
村子里,有200多户村民从事彝族银饰加工制作,他们的产品不仅畅销全凉山州,还远销成都、云南、贵州等地,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
![]()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型的“银饰加工博物馆”。
铁锤、钳子、錾子、印槽、松香板……各种银饰加工工具应有尽有,比农用工具还齐全。
![]()
![]()
瓦曲村加工的银饰产品以头饰、领饰、耳环、耳坠、手镯、戒指等六大类为主,其造型、纹饰别具一格。
![]()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瓦曲村的匠人们代代传承、精益求精。
他们坚守着这份传统技艺,不断探索创新,让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璀璨夺目。
![]()
如今,这门技艺已经成为瓦曲村不可或缺的“灵魂”,更是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
![]()
早在2015年,瓦曲村成功申报“彝族银饰制作技艺”为凉山州州级非遗项目名录,并成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3月,瓦曲村的彝族银饰制作技艺被授予“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2023年,成功入选为第一批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体验基地;2024年成功入选为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
![]()
越西彝族银饰制作技艺,这一承载着彝家儿女千年智慧的瑰宝,正在非遗的舞台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越西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赶紧转发起来
为家乡点赞
图片:呷局、孙建生、孙志阳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