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说明:信息来自网络,仅为宣传中医药文化;如有侵权,联系后将第一时间删除。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我们不对使用这些内容后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圆满落幕】第十届亚太国际急诊医学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第十届亚太国际急诊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二届金陵急危重症学术大会暨第六届金陵急诊ECMO大会暨2025年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25年11月02日于六朝古都南京顺利闭幕。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岛急救创新单元、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承办。会议以“引领、创新、协作、融合——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的中国实践”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急诊医学同仁齐聚一堂,聚焦急诊医学发展前沿,共话学科建设新篇章,构建面向未来的生命救援体系。
![]()
开幕式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旭锋教授致欢迎辞,为大会拉开精彩序幕。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吕传柱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云教授、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吕凌教授为大会致辞,国际首席医学官 Freddy Lippert 教授、吕国忠教授、朱华栋教授、张茂教授、马岳峰教授、潘曙明教授、曾俊教授、刘强晖教授等专家出席大会并作专题授课,为大会注入了深厚的学术内涵与发展 动力。
![]()
![]()
![]()
![]()
会议上还举行了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环节:中国县级医院联盟与全球复苏联盟“高效心肺复苏中国万里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行,这一“强强联合”为推动心肺复苏技术普及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呼吸机与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用供氧调节指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为临床诊疗技术提供了科学规范;新书《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新技术》发布,为急诊医学领域增添了重要学术成果和技术指导;急诊-慢重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启动会与《超保护与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于VA-ECMO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UPPER 研究》启动仪式相继开展,标志着急诊医学在共识制定与临床研究领域迈出新步伐。此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精心准备了情景舞剧《生命协奏曲-急诊人的时空答卷》,以艺术形式展现急诊人的使命与担当,引发全场共鸣。
![]()
大会共设置1个主会场与33个分会场,同时安排了4场workshop、3场竞赛、24个学术专场、3个学术研讨会及5个卫星会,涵盖院前急救、创伤、中毒、ECMO、紧急医学救援、急诊学科建设、五大中心建设、急诊科研等多个关键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面覆盖急诊医学发展的核心方向,为参会者打造了全方位的学术交流平台。
![]()
![]()
![]()
本次大会共汇聚487位国内外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与行业领袖,他们带来了前沿的学术成果分享与宝贵的实践经验交流,吸引了国内外千余名急诊同仁参会。这场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不仅为急诊医学同仁搭建了沟通协作的桥梁,更将推动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的中国实践迈向新高度,为全球急诊医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
来源| 第十届亚太国际急诊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二届金陵急危重症学术大会暨第六届金陵急诊ECMO大会暨2025年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务组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2025年10月24-26日,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海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海南省中医药学会联办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海南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共同承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急诊医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理论与技术培训、经典经验传承研修等系列活动,围绕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到康复管理的全流程开展深入交流。
大会汇聚来自全国多地区的权威专家,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力恒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海林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危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齐文升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危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方晓磊教授,国家药监局海南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循证医学中心王雯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院丁邦晗教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张瑞芬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会长、山东省中医院急诊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孔立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张汉洪教授等,围绕民族医药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标准化路径与质量管理展开系统研讨,共同推动民族医药与现代急诊重症医学的深度协同。
![]()
开幕式上,海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常务副局长王庆、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党委书记蔡敏、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秘书长关树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会长孔立及国医大师林天东,共同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围绕民族医药与急诊急危重症救治融合发展、高质量路径、人才与平台建设等提出殷切期望。他们强调大会兼具学术高度与实战价值,需坚守以人民生命安全为中心的导向,巩固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基础,推动救治体系化标准化、成果转化与协作共识,将民族医药融入现代急诊重症医学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西医协同急诊救治高地。
![]()
![]()
Part.01
搭建国家级高水平学术平台
凝聚多学科力量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是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急诊急救同质化提升的时代背景下,面向急诊与急危重症救治一线需求而组建的专业学术平台。围绕急危重症救治的核心问题,分会组织系列学术年会、主题论坛和规范化培训班,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在急危重症领域的理论体系构建、诊疗策略探索、标准化路径实践等关键议题。本次不仅关注脓毒症、重症感染、重症营养、ARDS、急腹症等临床高频重症问题,也系统讨论急诊专科建设、质量管控、信息化支持、院前急救协同等体系性议题,力求以体系带动临床,以临床验证体系。
在多学科交叉合作方面,分会积极联合中医、蒙医、藏医、黎族医、彝医等多民族医药资源,推动民族医药特色经验在现代急诊语境下的再阐释与再应用,逐步形成民族医药参与急危重症救治的中国模式,展现民族医药在重症救治、休克复苏、器官功能保护等关键节点中的潜在价值。持续打造高规格学术交流平台,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
![]()
坚持“规范化、标准化、可落地”
推动诊疗路径建设
Part.02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建立与落实。分会将“规范诊疗、路径落地、质量可控”作为核心工作主线,围绕急危重症救治的关键节点,从理论到操作、从单病种到综合救治场景,持续推动临床路径、质控指标、关键技术要点的梳理和推广,努力把民族医药优势从“经验”提升为“规范”,从“单点应用”上升为“成体系方案”。 致力于在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到康复管理的全链条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评价的诊疗路径和质量标准,推动全国范围的经验共享、标准共建与模式共创。
通过主会场与分会场的专题授课、病例复盘、院前到院内的协同流程探讨等形式,直接面对临床真实需求。例如,围绕心肺复苏后综合救治、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的干预思路、急腹症的中医药诊疗路径、中医药在院前急救与院内重症管理中的衔接等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分享,以具体临床场景和救治流程为抓手推动规范化认识,强调“能用、敢用、会用”。
与此同时,分会也注重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康复管理的一体化衔接,倡导把标准真正嵌入工作日常,服务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实际条件。这种路径式的推进,正是民族医药融入现代急诊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
Part.03
打造青年人才培养与传承体系
激发学术生长力
人才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分会将青年医师培养、科研思维训练、临床判断能力提升放在突出位置,打造青年医师展示平台和病例汇报舞台,推动“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人才梯队建设。
在分会组织的会议与教学活动中,专门设置青年医师病例展演与讨论环节,邀请来自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青年医生围绕典型、疑难、凶险病例进行系统性汇报,从病情演变、辨证思路、干预策略到救治转折进行全流程阐述,并由资深专家现场点评。这种近距离、面对面的“临床—思维—方法”打磨,不仅锻炼了青年医师对复杂重症的判断力,也推动中医药与现代急诊技术在一线场景中的协同应用,形成可复制的教学范式。
![]()
此外,分会同样重视高水平护理队伍建设。护理专场围绕危重症患者救治链条中的中医护理干预、院前与院内连续性管理、重症患者全程支持等实际问题展开系统分享,强调“护理并非辅助”,而是急危重症全程管理中的关键力量。这一体系化的护理培训与经验交流,进一步夯实了分会的人才培养版图,使急诊医学的高质量发展真正落到“团队能力”的层面。
![]()
面向未来:
以共同体意识为旗帜,以质量为核心
Part.04
展望未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证据为准绳、以临床可用为检验标准”,深化民族医药与现代急诊重症医学的融合与协同,推动多民族医药理论、经典经验、临床路径在现代医学体系内实现标准化表达和规范化实施。
分会将继续发挥全国性学术平台的牵引作用,汇聚临床一线、教学科研、应急救治和公共卫生保障等多方力量,推动从理念到操作、从经验到规范、从个案到体系的持续升级,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医药特色的急诊与急危重症救治模式,服务人民生命安全,守护国家医疗安全。
Part.05
赓续红色血脉,厚植使命担当
10月26日08:30,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党小组在孔立会长、张汉洪副会长带领下赴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开展现场学习,重温琼崖革命光辉历程,感悟信念、使命与责任。
通过史料、实物与影像学习,党小组成员深悟琼崖英烈的坚定信念、群众立场与牺牲精神。这种精神为新时代医疗卫生战线提供滋养,要求从业者将人民立场置顶、责任担当落于一线,以专业能力服务临床急需。
本次党建活动是会议重要环节,既是回望初心的沉浸式学习,也是转化政治自觉的实践教育。代表们一致表示,将“红旗不倒”精神转化为推动民族医药融入急危重症救治的行动,以坚定立场、务实导向扎根临床、守护生命,实现党建引领与学科建设同向发力。
![]()
![]()
本次系列学术活动的开展,为民族医药急诊与急危重症医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交流过程中,前沿理念与临床经验深度对话,中西医与民族医药的协同实践不断走向成熟,为提升诊疗水平、完善救治体系提供了方向支撑。面向未来,期待更多专家学者和一线同仁携手同行,以中医药与现代急诊医学的融合智慧,共同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书写民族医药急诊事业的崭新篇章。
喜 报
![]()
10月31日,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医师报》社、急诊急救大平台共同主办的“宁危不惧”临床实践病例展演大赛总决赛在南京顺利举行。本次大赛前后历时6个月,全国范围内十一个赛区,一百余家医院共同参与,前期通过省赛、大区赛层层选拔,角逐出10位选手参与总决赛,总决赛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我中心邓兆岿主治医师凭借精彩的病例汇报和临危不惧的临床反应能力突出重围,一举夺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
本次总决赛是第十届亚太国际急诊医学学术大会的重要环节,邓兆岿医师在病例汇报过程中条理清晰地阐述了危重病例的诊断思路及我院急诊重症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特色,在全国各地急诊专家面前展现出了深厚的医学素养,打响了省中医急危重症的品牌。
此次获奖是对急诊重症医学中心医疗水平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也激励着中心医护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在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中心的整体实力,为推动“九个省中医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说明:信息来自网络,仅为宣传中医药文化;如有侵权,联系后将第一时间删除。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之用,不作为诊疗依据。我们不对使用这些内容后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
一滴泉,润童年。
泉城济南一滴泉经典学堂,致力于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学习(国学经典+中医经典)。
一滴泉,虽小,却可汇成江海;
一本书,虽薄,却能点亮人生。
一滴泉经典学堂,愿做孩子人生的第一滴智慧之水。
![]()
泉城济南周末少儿公益国学中医学习活动:内容时间
周末少儿公益国学课堂:以《论语》为主,涵盖其他国学经典,时间约一个小时,除寒暑假及小长假之外,持续推进。
周末少儿公益中医课堂:以中医经典为主,强调中医生活化,注重健康生活养成,时间约一个小时,除寒暑假及小长假之外,持续推进。
![]()
泉城济南周末少儿公益国学中医学习活动:招生
面向小学生、初中生及家长朋友。
场地有限,额满即止。
可以试学一次,试学后双向选择。
一旦正式确定参与学习,不得缺席、迟到、早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