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群山的环抱城市中,连州沉淀着千年的历史底蕴,更因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的独特区位,酝酿出“集三省风味于一炉”的饮食传奇:将粤地的鲜甜、湘地的劲辣、桂地的醇厚无缝融合,酸辣鲜香在此碰撞,焖炒炖煲各展风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味觉体系,像一位兼容并蓄的美食匠人。作为粤北当之无愧的“美食之都”,连州的美味早已超越了果腹的意义,每一口都是三省风土的交融馈赠,每一味都是人文沉淀的鲜活印记。在来连州的日子,我是日日换样不重样,光是美食,就让我这个游客深陷其味,流连忘返。
![]()
一、清晨唤醒味蕾:星子牛肉面的酸辣交响(湘桂热辣+粤式鲜醇)
清晨的连州街头,最先被唤醒的是舌尖的期待,而星子牛肉面便是湘桂辣韵与粤式鲜美的完美碰撞。在星子镇的老巷里,清晨五点便亮起的灯火下,老板们正忙着熬制当天的汤底——这可是融合三省风味的灵魂所在。牛骨与黄牛肉按粤式熬汤手法慢火炖数小时,逼出醇厚奶白汤底,再加入湘桂常见的酸萝卜、酸豆角,熬出清爽又够劲的酸辣底味,香气能飘出半条街。
![]()
面条是当天现做的碱水面,口感筋道爽利,下入沸汤煮至八成熟捞出,浇上滚烫汤底,铺上卤得酥嫩的牛肉片,撒上葱花与辣油。筷子一搅,粤式的肉香、湘桂的酸辣瞬间迸发,面条吸饱汤底精华,爽滑劲道;牛肉酥而不烂,满是鲜香。配上酸萝卜条解腻,一口面一口汤,刚柔并济的风味,正是三省口味的初阶共鸣。
![]()
二、米香本真之味:沙坊粉的百年匠心(粤式清淡底色)
若是偏爱粤式的纯粹米香,沙坊粉便是不可错过的味觉记忆。这种源自连州沙坊村的米粉,延续数百年粤式制粉工艺,从选米到制成暗藏匠心。选用本地早籼米,浸泡后磨成细腻米浆,经蒸、晾、切等多道工序,制成的米粉洁白如玉,细腻无渣,尽显粤地对食材本味的追求。
![]()
最经典的蒸粉吃法,完美凸显粤式清淡风格:米粉铺竹屉蒸熟,揭盖时米香浓郁,淋一勺滚烫猪油、少许豉油,搭配酸豆角、卤牛肉片,简单调味便激发米粉爽韧口感。汤粉则鲜醇不腻,炒粉干爽够味,无论哪种吃法,都以粤式米香为基底,却也能兼容些许湘桂的微辣配料,满足不同偏好。
![]()
三、街头烟火社交:连州牛杂的热辣江湖(湘桂劲辣+粤式卤香)
当午间阳光渐烈,街头牛杂档成了最热闹的“社交中心”,这里藏着湘桂热辣与粤式卤味的深度融合。一口大铁锅架在火上,牛肚、牛肠等牛杂按粤式卤制手法,在八角、桂皮等香料熬成的卤汤中慢炖,卤香醇厚;随后加入湘桂爱吃的辣椒、花椒提味,再投入萝卜、豆腐等吸味食材,让酸辣与卤香充分交融。
![]()
三五好友围坐小摊,挑选心仪食材,老板熟练剪成小块,舀上浓汤撒上辣椒粉。一口咬下,牛肚爽脆、牛肠软糯,是粤式卤制的功夫;热辣汤汁在口中化开,暖意蔓延全身,是湘桂的热情馈赠。没有精致餐具,却有最地道的三省融合风味,这便是连州牛杂独有的烟火气。
![]()
四、百年传统小吃:东陂水角的软糯鲜香(粤式温婉+湘桂辣韵)
东陂水角是“可淡可辣”的灵活代表,藏着粤式温婉与湘桂辣韵的双重选择。这种有500多年历史的小吃,馅料延续粤式讲究新鲜的特点:本地土猪瘦肉、清脆马蹄、鲜香葱白切细拌匀,口感丰富有层次;外皮用粘米粉制成,薄而有韧性,捏成半月形花纹,尽显粤式精致。
![]()
蒸20分钟后,水角晶莹剔透,皮软糯韧香,馅味美爽口——偏爱粤式清淡的食客可直接尝本味,感受食材新鲜;嗜辣的则蘸上本地特制辣椒酱,瞬间注入湘桂热辣,滋味升级。东陂镇老店里,老师傅娴熟的制作手法,让这道“兼容派”小吃多了几分观赏性,也藏着三省口味的包容智慧。
![]()
五、开胃神器:酸浸缸的“万物皆可酸”(湘桂酸香+粤式调味)
作为连州人餐桌上的“开胃神器”,酸浸缸的酸香风味源自湘桂,调味却藏着粤式的平衡之道。连州家家户户几乎都有酸浸缸,里面浸泡着萝卜、桃果、辣椒等食材,制作汤底时,用糯米粉熬浆,加入盐、糖、酒调味——糖的用量暗合粤式“中和酸辣”的思路,避免湘桂酸物的刺激感。
![]()
不同食材浸泡出的味道各有千秋:萝卜酸脆爽口,桃果酸中带甜,辣椒甜中有辣,酸得够劲却不呛口,甜得柔和却不腻味。配粥、下饭、当小吃皆可,闷热天吃一口,酸辣直透心底,神清气爽,既保留湘桂酸香的灵魂,又有粤式调味的温润,适配更多口味。
![]()
六、田园鲜爽代表:连州菜心的清甜本真(粤式清淡+山野鲜气)
若说连州清淡美食的代表,连州菜心是粤式“食鲜”理念与本地山野风土的结合。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海拔山地、大昼夜温差、山泉水灌溉,让菜心积累充足糖分和水分,远超普通菜心,尽显粤地对“鲜”的极致追求。
![]()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最佳食用期,菜心粗壮鲜嫩,自带清甜,烹饪遵循粤式“返璞归真”:白灼后淋猪油生抽,香与甜融合;清炒加蒜末,激发山野清新。无论是搭配腊味还是肉类,都能中和油腻,既是粤式清淡口味的绝佳选择,也为偏辣的湘桂风味菜肴起到“缓冲”作用,是餐桌上的“风味调和剂”。
![]()
七、硬菜风味担当:东陂腊味的咸香醇厚(粤式腊味+桂式风干)
连州的硬菜里,东陂腊味是粤式腊味工艺与桂北风干技法的融合典范。东陂镇冬春干燥多风的气候,堪比桂北腊味制作的天然条件,而选料与调味则延续粤式传统:选用本地土猪五花肉、后腿肉,用盐、糖、酒、酱油按粤式比例腌制,再挂在通风处自然风干,不烟熏,保留肉的原汁原味。
![]()
制成的腊味,既有粤式腊味的咸香回甘,又有桂北风干腊味的浓郁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蒸着吃凸显本味,炒着吃香气四溢,做煲仔饭更是绝配,配上白米饭,简单却无比美味,无论是粤地食客还是湘桂游客,都能被这份醇厚风味打动。
![]()
八、越嚼越香:丰阳牛肉干的木香回甘(桂式烟熏+湘式辣炒)
丰阳牛肉干是桂式烟熏与湘式辣炒的“强强联合”,承载着丰阳镇的烟火记忆。选用本地放养黄牛肉,切条后用盐、酱油、香料腌制,再用桂北常用的杂木烟熏烤制,熏出淡淡木香,风味独特;烹饪时则按湘式做法,搭配豆豉、姜、蒜、辣椒干蒸制,辣劲十足。
![]()
蒸好的牛肉干,既有桂式烟熏的独特香气,又有湘式的热辣口感,肉质鲜美,嚼劲十足,每一口都充满肉香与木香,是下饭下酒的绝佳选择,深受嗜辣爱重口的湘桂食客青睐,也让喜欢浓郁风味的粤地食客眼前一亮。
![]()
从清晨酸辣的牛肉面到清甜的沙坊粉,从热辣的牛杂到可咸可淡的水角,从醇厚的腊味到清爽的菜心……连州的每一道美食,都是粤湘桂三省风味的鲜活注脚。这座隶属广东的小城,没有被单一风味束缚,反而因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将粤地的鲜甜温婉、湘地的热辣劲爽、桂地的醇厚绵长熔于一炉,让“可清淡可辛辣”成为独特标签。
每一种味道都源于山水滋养,每一道菜肴都藏着人文沉淀:粤式的精致讲究、湘式的热烈直接、桂式的质朴醇厚,在连州的餐桌上和谐共生。无论是偏爱清淡的江南食客,还是嗜辣的川湘友人,抑或是习惯醇厚风味的桂地游客,都能在街头巷尾找到贴合自己口味的美味。这份味觉上的包容,正是连州美食的灵魂,在唇齿留香间,不仅能尝到粤北大地的风土人情,更能读懂这座千年古城海纳百川的气度——这,就是三省交界的连州,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百味之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