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金九银十,可上海的十月楼市却有点平淡。二手房成交量的“二连涨”戛然而止,转头就创下了今年三月以来的新低。一边是1.8万套的冷清成交,一边是35.5万套高悬的库存,去化压力肉眼可见。
而与二手房的“压力山大”相比,新房市场则上演着“冰与火之歌”:整体成交回调,但核心区的豪宅们依然坚挺,黄浦、杨浦的项目一出来就被“抢购”,再次印证了上海楼市那句老话——核心地段的稀缺资产,永远是硬通货。
Part.1
二手房:35.5万套挂牌量下去化压力仍在
10月上海二手房市场没能延续此前的回暖势头,整体成交陷入冷清,在8月起的“二连涨”后首次转入下降通道。
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10月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18483套(含车位、商业),环比9月的20389套下滑9.83%,同比2024年10月的24376套更是少了5893套,降幅达到24.17%。这一成交量不仅终结了此前的上涨态势,更是今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市场降温迹象明显。
![]()
不过单月成交节奏呈现出鲜明的“先抑后扬”特征。从10月成交日历来看,全月有3个交易日单日成交破千,前半月15天受国庆中秋双节8天长假影响,日均成交仅418.93套;随着假期结束、正常交易秩序恢复,后半月15天日均成交直接攀升至762.43套,回暖势头在月末有所显现。
同比降幅显著的背后,核心是去年“929新政”带来的高基数效应。彼时新政明确上海外环外买房社保要求从3年放宽至1年,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成,直接激活了市场需求,将2024年10月二手房成交量拉升至2.4万套,后续11月、12月更是持续攀升至2.7万套、3万套,也让今年10月的同比数据面临较大压力。
挂牌量方面,截至11月3日,上海二手房挂牌量仍维持在约35.5万套的高位,庞大的库存规模下,市场去化压力并未得到明显缓解,后续成交量回升仍需需求端进一步发力。
Part.2
新房:成交回调供应收缩,豪宅降温但核心区仍抗打
10月上海新房市场随整体楼市同步回调,成交与供应双双下滑,不过区域分化与产品梯度特征依然鲜明,核心区高端项目仍保持较强抗跌性。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0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40.8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7.7%;成交均价为8840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66%。
区域表现上,“强者恒强”的逻辑再一次被验证。大浦东依旧稳坐全市成交头把交椅,6.32万平方米的成交面积甩开其他区域,即便整体市场回调,核心城区的基本面依然扎实;宝山以4.8万平方米紧随其后,作为外环外的热门居住区,保持了一贯的成交韧性。更值得关注的是黄浦、杨浦两区,成交面积均突破4万平方米,活跃度拉满——这也再次说明,上海市区不缺购买力,只要有优质供应入市,市场自然会给出积极回应。
成交个案方面,10月成交前十榜单里,10万+单价的豪宅项目占了4个,虽然数量不算多,但排名清一色靠前,成为支撑成交总额的核心力量。其中排名第一的项目是黄浦淮海中路板块的高福云境,该项目共网签28135平方米,网签均价215191元/平方米;排名第二的是杨浦新江湾板块的建发海宸,该项目共网签26960平方米,网签均价111573元/平方米。
供应端的收缩则更为明显。10月新房供应量46.43万平方米,共入市34个楼盘,但其中仅17个单次推盘量超百套,大部分楼盘都在“小批量试探”,房企推盘意愿偏低的趋势一目了然。不过推盘结构却很清晰——向中高端倾斜,10万+单价的高端项目占了9个,高福云境和四川北路板块的外滩瑞府更是成为供应量前三名。这种“少而精”的推盘策略,也反映了房企当下的谨慎心态:与其大面积推盘去化承压,不如稳扎稳打。
![]()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指出,通常情况下10月受到长假影响,交易的环比下滑意料之中。从市场表现来看,外环外的产品依然能维持一定热度,尤其是杨行、松江新城这些传统关注度较高的区域。
当然,如果青浦、松江、嘉定这些区能形成合力,有多个爆发点,成交总量有继续向上攀升的希望。10月也释放较多积极信息,比如三季度经济数据有较高活力,上海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依旧有韧性,还有地块刷新区域楼板价等等,这些都能成为后续市场回归正常交易量的有力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