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部洼地”到“消费样本”:郑州如何用“土味优势”实现逆袭
为什么蜜雪冰城、胖东来、短剧都选择郑州?答案藏在三条“平凡”优势里
郑州突围战:不靠海不沿边,靠“家常味道”成就国际消费中心
人口红利+交通枢纽+粮食基地:郑州用三张“平民牌”打出王炸效果
胖东来与蜜雪冰城的共同选择:解读郑州培育国民品牌的底层逻辑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蜜雪冰城在全球开出4.6万家门店,胖东来单店业绩逼近200亿,三全、思念占据全国家庭厨房半壁江山。这些国民品牌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从郑州走向全国。这座不靠海、不沿边的中部城市,正用一套独特的“接地气”模式,打破人们对中部地区的刻板印象。2023年郑州GDP达到1.36万亿元,常住人口突破1300万,经济首位度超过23%。这些数字背后,是郑州将人口红利、交通枢纽、粮食基地三大传统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成果。
很多人一提到河南,首先想到的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这些标签曾经被看作发展瓶颈,如今却成为郑州突围的优势。河南拥有近一亿常住人口,郑州本身就有超过1300万人在这里生活。这些人口构成一个庞大而多元的消费市场,任何大众消费品都能在这里找到目标用户。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曾经表示,在郑州这样一个市场,如果你能成功,那么在全国复制这种成功就变得可行。因为这里的人口结构非常丰富,从学生到上班族,从都市白领到小镇青年,各种消费需求都能得到验证。
庞大人口不仅意味着消费市场,更意味着人力资源优势。金水区作为郑州人口密度最大、商业最活跃的区域,培育出蜜雪冰城、锅圈食汇、UU跑腿等一批新消费品牌。这些品牌从诞生之初就直面最真实的消费需求,没有太多花哨概念,只解决实际问题。蜜雪冰城那杯3元的柠檬水能风靡全国,背后是对成本控制的极致追求。这种能力在郑州这片土地上得到最好锻炼,因为这里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对性价比要求高。
![]()
交通优势是郑州另一个隐形竞争力。郑州是全国第一个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的城市,5小时高铁圈覆盖大半个中国。这种交通便利转化为物流优势,让郑州成为全国重要的货物中转枢纽。特别是对冷链物流依赖度高的食品行业,郑州的区位优势无可替代。三全食品的速冻饺子能从郑州生产基地快速配送到全国300多个城市,比行业平均时效快8小时,物流成本还更低。这种效率是很多城市难以复制的。
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进一步强化这一优势。每天,卢森堡货航的全货机从郑州机场起飞,将电子粮食大省的根基为郑州食品工业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河南作为中国粮仓,为郑州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奠定坚实基础。三全、思念、双汇这些从郑州走出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围绕“吃”这个最基本需求做文章。这些品牌不追逐最前沿的科技概念,而是深耕大众日常消费。胖东来虽然以零售服州晟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子甲坦言:“郑州航空港区地处郑州、开封、许昌三角都市区中心,为公司人员通行、国内外交流、物料及设备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
粮食大省的根基为郑州食品工业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河南作为中国粮仓,为郑州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奠定坚实基础。三全、思念、双汇这些从郑州走出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围绕“吃”这个最基本需求做文章。这些品牌不追逐最前沿的科技概念,而是深耕大众日常消费。胖东来虽然以零售服务闻名,但其核心也是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日常用品的需求。这种从基本需求出发的商业逻辑,让郑州品牌具备强大生命力。
2024年,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前8个月达到4355.02亿元,同比增长5.9%。丹尼斯大卫城、正弘城等商业体通过引入首店经济,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2022年,爱马仕郑州首店单日销售额突破1.2亿元,刷新外界对郑州消费力的认知。这些现象表明,郑州的消费市场正在提质升级。
![]()
短剧产业的兴起是郑州把握新消费趋势的又一个例证。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634.3亿元。郑州凭借丰富的人口资源和视频创作人才储备,自然成为短剧产业集聚地。这种内容消费形式的走红,反映大众对娱乐需求的变化——更碎片化、更直接、更情感化。郑州在这条新赛道上的布局,显示其对消费趋势的敏感度。
郑州的产业升级不仅体现在消费领域。在制造业方面,郑州汽车产量2024年突破110万辆,正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宇通客车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客车基地,产品服务卡塔尔世界杯等国际赛事。2023年,宇通研发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小宇2.0”实现量产,展示郑州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郑州发展的另一个引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科技创新集群排名进入全国前20。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中跃居第19位,重建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郑州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
郑州的发展路径提供一种新思路:不是每个城市都要追逐最前沿的科技风口,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同样可以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郑州没有执着于复制深圳的科技产业模式或者上海的金融中心路径,而是深耕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食品加工、商贸物流、大众消费。这种选择看似保守,实则务实。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郑州的下一个目标。随着郑州对欧盟、东盟等重点市场贸易规模持续攀升,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郑州对全球商务人士与游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未来,郑州计划建设成为全国或区域重要的企业总部枢纽、算力枢纽、物流枢纽、期货贸易枢纽,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
郑州的故事告诉我们,城市发展不只有一种模式。当很多城市忙于追逐最新概念时,郑州选择深耕自身最普通的资源,将平凡转化为不凡。这种发展路径可能不够炫酷,但足够坚实。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郑州的“庶民经济学”或许能给更多城市带来启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