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滁州网)
转自:滁州网
定远县打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升级版,居民花费150元可享三级医疗专属服务
“百元合约”破“医改三难”
蒋陆锋从未想过,那份花150元签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级包”,竟会成为他的“救命绳”。
五个月前,定远县定城镇定东村,一个略显闷热的初夏日子。村医陆继花像往常一样,背着随访包,敲开了村民蒋陆锋的家门。
“蒋大哥,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
“陆医生啊,就是肚子总不太舒服,说不上来的感觉。”蒋陆锋随口一提。
这句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让陆继花警觉起来。“可不能大意,我马上在系统里给您预约县医院的无痛胃肠镜,查一下才放心。”
检查结果出来的那天,蒋陆锋感觉天塌了一角:早期肠癌。万幸的是,因为发现及时,手术非常成功。
“真没想到,这150块钱的‘合约’竟救了我一命!”蒋陆锋感慨道。
在定远县,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池河镇高刘村村医杨青春说:“仅我们这片区,通过家医签约筛查出的肺癌、甲状腺结节等病例就有上百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过去总觉得是句空话,如今真的落地生根了。”
然而,早在几年前,和全国多地一样,定远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也面临重重困难:居民不信任,“量量血压还行,真有事还得往城里跑”;村医没动力,“腿跑断了,收入却不见涨”;优质医疗资源难以下沉。这“三难”问题,成为基层医改的瓶颈。
面对困局,定远县精准施策,挥出了改革“三板斧”。
第一斧破“价值困境”,让签约“物超所值”。县里摒弃“一刀切”,设计初、中、高三级“服务包”。其中“高级包”所含的县医院专项体检、乡镇卫生院肝肾功能及腹部彩超检查,实际价值近千元,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签约的实惠。
第二斧破“资源孤岛”,让团队“协同作战”。构建“1+1+1”服务模式——县总医院专家、乡镇卫生院团队、村医组成紧密型服务团队,将三级医疗资源拧成“一股绳”,实现优质资源有效下沉。
第三斧破“激励不足”,让村医“劳有所得”。建立“居民掏一点、公卫补一点、财政拿一点”筹集机制,村医收入与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直接挂钩。“干好干坏不一样了!”陆继花笑着说,这套机制让她的年收入增加了三四万元,“不懂的有专家指导,多付出能增加收入,路畅通了,感觉越干越有劲了!”
改革的力量,无声却深刻地重塑着基层医疗的生态。
“门诊量从5万人涨到8.8万人,医疗收入从307万元跃升至601.75万元。现在,我们的医护人员忙而充实,卫生院真正‘活’了起来。”看着手中近五年来的报表数据,定城镇卫生院院长李辉喜上眉梢。
更多变化,发生在细微之处:全县签约居民超41万人,其中超11万人主动选择付费“升级包”;签约居民县内就诊率达94.8%,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4%;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68.4%,糖尿病管理率达63.2%……一个“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格局正在定远县加速形成。
今年9月,这份“定远方案”亮相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其“适度付费”构建权责对等“契约闭环”的核心机理,引发业界广泛共鸣。有专家认为,此举既锁定了医生“签约即负责”的服务刚性,也激活了居民“花钱买健康”的消费主动性,为破解基层医改普遍性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定远样本”。
“成效初显,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定远县卫健委副主任张登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精准对接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健康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持续提升服务可及性和获得感,推动深化医改取得更大成效,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定远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