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感叹:“山西的县市名,怎么都那么好听……”
![]()
的确,摊开山西的地图,一个个或诗意氤氲、或古韵悠长的名字便跃入眼帘,让人初见便心生好感,细品更觉文化底蕴深厚。
![]()
地名,作为认识一个地方最初的符号,不仅是赋予某一地理实体的专属标识,更如同一份无形的历史档案,蕴藏着一方土地千百年来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和民俗故事。
今天,跟着小编一起盘盘那些好听又极具底蕴的山西地名,看看有没有你家~
山西的“取名法则”
藏在山水之中!
01
山西的表里山河,不仅造就了山西数不清的美景,更是积淀了无数极富诗意的地名。据统计,山西境内近564个古今县名里,以山、水命名的最多,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吕梁山”,在山西,最不缺的就是山。仅仅根据这些名字,你大概就能看出这些山的不同特点:
群山如垣,地处黄河九曲之一,就叫“垣曲”;
北有龙首山,南有雁门山,两山南北相呼应,就叫“应县”;
周围环山,中间是低地,状如盂,就叫“盂县”;
群峰环抱、形如壶状,就叫“壶关”;
山形如鸟抒其翼,名为“翼城”……
![]()
图源:山西省旅游协会
说完了山,再来看水。滔滔黄河,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也赋予地名流动的意蕴。
忻州西北部的河曲县,因地处黄河曲折之处,取“黄河千里一曲”之义而得名;而运城的河津县,则因地处黄河与汾水交汇之处,据水陆要冲,故称“河津”。
![]()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山西地名,
都是历史的“超链接”
02
冯骥才先生曾说:“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的文化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山西的地名中,不仅有山水的写意,更藏着远古的神话传说与最早的华夏故事。“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华夏文明的上古史就藏在晋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地名里——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
至今走在山西临汾,依然可见当地对于尧的敬仰。比如临汾市市区叫“尧都区”,市区内供奉帝尧的“尧庙”,历代修葺的“尧陵”。
![]()
图源:尧都旅游
循着地名的指引继续探索,你几乎还可以串起一部体系完整的华夏文明创世简史……
稷山县,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起源;
长子县,因尧帝封大儿子丹朱于此处而得名,这里也是“精卫填海”的衔木之地;
晋南边界上的王屋山,便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中阻挡愚公的大山之一;
蚩尤村,又叫蚩尤城,城里有蚩尤冢,后改名叫从善村,传说这里就是蚩尤故里……
![]()
图源:王屋山官微(王屋山)
而众多网友票选的最好听第一名——风陵渡,听起来文艺又浪漫,“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这里是《神雕侠侣》里描写郭襄与杨过邂逅的地方。然而,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远比这更厚重、沧桑。名字的诞生,也与传说中五千年前的华夏领袖黄帝有关。
风,又叫风后,传说是黄帝的丞相,《淮南子》、《史记》中均有记载,说他发明了指南车,助黄帝大军辨明方向,所以大胜蚩尤。风后去世后,黄帝表彰其功劳,筑封陵厚葬。所谓风陵,即风后的陵墓。
后来,此地最重要的渡口就被命名为“风陵渡”,或名“风陵津”。渡,亦称津。在水运时代,其地位如同今天的公路、铁路、桥梁、隧道。
![]()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在山西,
没点文化都不敢问路……
03
如果说山西的这一类地名是文明的印记,那还有一类地名,则更像是一道道文化考题——它们字形生僻、读音独特,承载着岁月的层叠,却也常让初访者望而却步。
不信?来试试看这个地名你会不会读——
![]()
图源:智慧生活报
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有一个名叫“薛圐圙(kū lüè)村”的村庄。
“圐圙”在山西方言中指“土围墙”,但由于字形过于生僻,不仅外村人难以辨认,连快递小哥也常找不到地方。早年电脑系统无法打出这两个字,村民只好将其简化为“薛口口”,至今村里仍保留着这样的路牌。
![]()
图源:智慧生活报
再比如,阳泉市盂县,有一座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大汖古村”。
“汖”字在字典中仅读作“pìn”,但当地人却习惯念作“chǎng”或“càn”。大汖人解释说,“山水为汖”,意为“水从山上流下”,即瀑布。因村口原有三瀑,村落又位于最大瀑布之下,故得名“大汖”。
![]()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类似这样的地名,在山西并不少见:
解(hài)州:位于运城,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相传蚩尤在此被“肢解”而得名。虽字典中无“hài”音,却是当地沿袭已久的读法;
洪洞(tóng)县:因京剧《苏三起解》而闻名,县名来源于“城南有洪崖,城北有古洞”的自然景观。而这里的“洞”字,可不读“dòng”,而读“tóng”;
繁峙(shì):位于忻州代县,许多人会误读为“对峙”的“zhì”。繁峙南临五台山、北靠恒山,境内峰峦叠嶂,寺庙林立,取其“群山繁复,环抱如峙”之意;
潞(lù)州、潞城区:属长治市,其名源自古潞水与赤狄潞国,“潞”字几乎成为这片土地的专属用字;
畖(wā)底镇,位于运城市闻喜县,因处于坡下的洼田地带,地势低平,背靠岭瓜果满坡,田瓜相合,有繁衍生息,长盛不衰之意。
隰(xí)县:隶属于临汾,因城中有“龙泉”,“其地潮湿,城下湿隰”而得名,“隰”字本义即为低温湿润之地。
砥洎(jì)城:位于晋城阳城县,为明代古堡。远望如屹立于洎水中的砥柱,因此得名。“洎”字不常见,读音为“jì”。
![]()
图源:晋城文旅
每一个生僻地名的背后,都是地理、历史与语言交织的密码,不亲自来山西走一走,你永远不会发现,地名原来可以如此有“料”。
山西地名
流传千年的美好祝愿
04
地名,如同历史的低语,承载着前人的智慧与祈愿,也承载着一方土地的文化传承,将美好的愿景和深沉的祝福代代相传。
长治,命名来自于嘉庆七年,设“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保德,有“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之意;
大宁,有“大吉大宁”之意;
平顺,有“太平顺化”之意……
![]()
图源:i长治
闻喜,相传汉武帝刘彻在此听到南越之战大获全胜的喜讯而得名,光听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吉祥与喜悦,是全国2000多个县中唯一带“喜”字的地名。
![]()
而最高格局的还得是“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自古以来,位于农耕与游牧交界之地的大同,一直是多民族交融的地区。
“大同”之名,见证着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寄托着人类本初告别纷争、化剑为犁、拥抱和平的朴素理念,也是各族人民世世代代追求和合和谐和美的大同愿景。直至今日,大同的开放包容,似乎也正一步步靠近着几千年前期盼的“理想社会”。

图源:大同日报融媒
山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长卷。
每一处地名都是一扇窗,轻轻推开,便能穿越时空的隧道,一窥那深邃悠远的历史画卷,感受那些千百年来流传的传奇故事,在这里,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历史的韵味;每一次凝望,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深度。
地名,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孕育了无数美好的愿景。这些愿景,如同种子,深植于这片土地,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你认为山西最好听的小城名字?
你家乡的地名有什么小故事?
评论区一起聊聊~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