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韩国的朴正熙一声令下,汉字被彻底踢出教育和官方文件,思密达们当时觉得自己硬气坏了,好像从此就能实现 “文化独立” 的高光时刻。结果呢?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硬挺了几十年,发现小丑竟是自己。
![]()
朝鲜半岛用汉字的历史能追溯到两千年前,可这一停用汉字,韩国的文化传承直接断了档。百年以上的古籍全是汉字书写,年轻一代连祖上名字都叫不出来,更搞不懂自己的身世渊源。去名胜古迹游玩,碑文上的汉字跟天书没区别,好好的历史景点愣是变成了 “无字谜案”。2010 年修复光华门,韩国文化部门硬着头皮挂上了汉字牌匾,因为他们自己也发现,国家级地标,用韩文写,真是没一点历史厚重感。
实用层面的麻烦直接让韩国人破防。韩语本质就是表音文字,跟咱们的拼音没两样,一个发音能对应好几个汉字,这歧义简直能出人命。2010 年韩国高铁施工,就因为 “防水” 和 “放水” 发音一模一样,韩文根本区分不开,直接导致15万根枕木报废,损失惨重。生活里的尴尬更是家常便饭:议员金盛泰和金成泰,韩文书写完全一样,每次开会都怕俩人同时到场,搞不清谁是谁。也难怪直到现在,韩国人的身份证上还得乖乖保留汉字,不然连自己是谁都可能被搞混。
![]()
最近韩国语文学会的研究报告直接承认:韩语里 68% 的核心词汇,都是从中古汉语 “借” 来的。语言学家直言不讳:说韩语就是中国拼音的变种。拿着人家的东西,还想假装跟人家没关系。2009年,20名韩国前总理实在扛不住了,集体上书青瓦台:“大哥,这日子太难受了,咱赶紧恢复汉字教育吧!”
兜兜转转几十年,曾经硬气的韩国学者终于不再硬挺。2025 年中日韩共用文字论坛上,一位韩国学者感叹:“我们花了几十年试图切断和汉字的联系,最后发现切断的不是枷锁,而是自己文明的根基。”
![]()
调查数据更能说明问题:67%的韩国人支持恢复汉字教育,40岁以下年轻人的支持率竟然超过70%。为啥年轻人更急?因为他们碰的钉子最多:去景点看不懂碑文,给长辈送红包写韩文能认错人,工作中因为语义歧义闹笑话。
2018年,韩国终于开始恢复汉字选修课,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简直令人哭笑不得。汉字作为文化瑰宝,借你们用没问题,但别一边用着人家的词汇和逻辑,一边还惦记着把汉字说成自己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