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走了,你别难过,就是突然觉得,天天加班拼来的KPI,好像没那么重要。”这是小敏留给我的最后一条语音,声音轻得像羽毛,可我盯着手机屏幕,手却抖得连字都打不出来。三天前我们还约着周末去吃她最爱的火锅,现在她的工位空了,朋友圈停在了上周的晚霞,而我连说句“别傻”的机会都没有。
![]()
那天是周三,我正在开部门例会,手机震个不停,是小敏妈妈的电话,接通后那声“小敏没了”像重锤砸在我心上。我跟领导扯了句“家里出事”就往外冲,打车去医院的路上,脑子全是碎片——去年冬天她加班到凌晨,在微信上跟我吐槽“咖啡喝到心慌,可方案改了八版还得改”;上个月她体检报告出来,肝指标异常,却笑着说“年轻扛得住,等忙完这波项目就去复查”;就在前几天,她还发来一张奶茶照片,说“等我这个月拿了绩效,就请你喝十杯”。我当时还调侃她“别拿命换钱”,她只回了个无奈的表情包,现在想来,那哪是无奈,是她早就扛不住了啊。
你是不是也这样?每天踩着早高峰的地铁,啃着冷掉的包子改方案,熬到后半夜还在回复工作群消息,总想着“等忙完这阵就休息”“等赚够钱就好好生活”,可从来没想过,“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会先来?
![]()
很多人都以为“活着”是理所当然,把“拼命”当常态,却忘了我们努力的初衷,是为了“好好活”,不是为了“累死在活的路上”。小敏走后我去收拾她的出租屋,书桌上摆着没拆封的旅行攻略,笔记本里写着“今年要去看海”,可这些愿望,再也没机会实现了。我们总被“要成功”“要优秀”的声音推着跑,把身体当工具,把情绪当累赘,以为“先苦后甜”是真理,却不知道,苦熬的过程里,甜可能永远不会来。其实活着哪有那么多“图个啥”,不就是图能吃口热饭,能跟爱的人说说话,能在想休息的时候,不用硬撑着说“我没事”吗?
如果你现在也像曾经的小敏一样,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不妨试试这三件事:
1. 今天下班别立刻看工作群,给自己留半小时,去楼下散散步,看看路边的树和灯;
2. 把“等有空再说”的小事提上日程,比如给爸妈打个电话,吃一顿想吃很久的饭;
3. 下次再骂自己“不够努力”时,停下来抱抱自己,告诉自己“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
小敏用最残忍的方式提醒我,活着不是为了赶进度,而是为了感受每一刻的温度。你有没有在哪一瞬间,突然觉得“有些东西,其实没那么重要”?评论区里说说你的故事吧,我想知道,你是在哪一刻,读懂了“好好活着”这四个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