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立冬三不做,家人无灾祸”,是指哪三不做?

0
分享至


“立冬三不做,家人无灾祸”。

这句流传千年的民间谚语,像一盏暖黄的灯笼,在寒冬将至时为中国人点亮了生活的智慧。

11月8日立冬将至,这句老话再度被人们提起。

它究竟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又为何能跨越时空,成为代代相传的生活指南?


一、不妄动杀生

立冬时节,草木凋零,动物蛰伏,天地间弥漫着“藏”的气息。

古人将此时视为“四绝日”之一,认为“立冬水旺金绝”,金气消散,水气渐盛,自然界进入阴阳交替的临界点。

在这样的节点上,老祖宗定下“不妄动杀生”的规矩,绝非简单的迷信,而是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


《礼记》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随意捕杀动物,不仅破坏生态平衡,更被视为“触怒神灵”。

在古代,立冬前一日的“冬祭”仪式中,人们会提前备好贡品,绝不会在立冬当天杀生。

这种禁忌背后,是农耕文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人们相信,尊重生命,才能获得来年的丰收与平安。

如今,我们虽不必严格遵循“不杀生”的旧规,但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仍值得深思。


二、不盲目进补

“立冬补嘴空”,这句民谚道出了中国人对冬季进补的重视。

从北方的羊肉汤到南方的黑米粥,从饺子到萝卜,立冬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热气腾腾的滋补佳肴。然而,老祖宗却留下另一句忠告:“不盲目进补。”

《备急千金要方》中早有警示:“冬时大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若盲目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非但无法吸收,反而可能引发肥胖、血糖升高等问题。

尤其是老年人,冬季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过量进补无异于“火上浇油”。


古人进补讲究“循序渐进”,比如立冬后先以萝卜、白菜等应季蔬菜清肠,再逐步加入羊肉、牛肉等温补食材。

这种“先清后补”的智慧,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

如今,我们更应摒弃“大补特补”的误区,选择温润易消化的食物,如枸杞红枣茶、山药排骨汤,让身体在温和中积蓄力量。


三、不争吵斗殴

立冬的寒风不仅吹冷了天气,也容易让人情绪低落。

古人观察到这一点,定下“不争吵斗殴”的规矩,认为此时“阴气重,阳气乱”,情绪波动会破坏体内阴阳平衡,甚至招来灾祸。

这种禁忌背后,是农耕社会对“家和”的极致追求。

冬季是农闲时节,一家人围炉而坐,若因琐事争执,不仅伤和气,更可能影响来年的劳作配合。

因此,民间流传着“立冬吵一架,来年穷到家”的俗语,用夸张的说法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也证实,冬季光照减少会导致血清素水平下降,容易引发抑郁情绪。

此时,我们更应学习古人的智慧——遇到矛盾时,不妨泡一壶热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

感到烦躁时,可以练练八段锦、太极拳,让身体动起来,情绪自然会平复。


“立冬三不做”的禁忌,看似是古老的规矩,实则是中国人“天人合一”哲学的生活化表达。

它告诉我们:冬季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蓄力的开始;

不是放纵的借口,而是节制的考验。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禁忌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比如“不盲目进补”提醒我们,健康不是靠一顿大餐就能获得的;

“不争吵斗殴”告诫我们,家庭的和睦需要日常的维护;“不妄动杀生”则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该如何实现。


“立冬三不做,家人无灾祸”,这句谚语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起了五千年的文明记忆。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打破多少规矩,而在于读懂规矩背后的深情,

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庭的珍视,对自然的顺应。

这个立冬,让我们带着这份智慧,温暖过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多付车费后男子轻生”后续:一审判司机退还900元 司机称钱已交给法院

“多付车费后男子轻生”后续:一审判司机退还900元 司机称钱已交给法院

红星新闻
2025-11-11 10:56:13
卡地亚晚宴明星站位曝地位:那英、郭晶晶靠边站,C位实至名归

卡地亚晚宴明星站位曝地位:那英、郭晶晶靠边站,C位实至名归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0 16:06:40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诗意世界
2025-11-10 18:51:56
中央考核巡查组已进驻山西、黑龙江、辽宁、江苏、江西、海南、重庆、云南、甘肃、新疆

中央考核巡查组已进驻山西、黑龙江、辽宁、江苏、江西、海南、重庆、云南、甘肃、新疆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11 11:56:48
打“第三者”耳光后,时隔8年原配再被刑拘

打“第三者”耳光后,时隔8年原配再被刑拘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11 15:41:42
中国“以牙还牙”后,高市早苗怕了,日本政府:称对台湾立场没变

中国“以牙还牙”后,高市早苗怕了,日本政府:称对台湾立场没变

潮鹿逐梦
2025-11-10 19:48:21
湖南人民医院事件后续,偷拍者身份已曝光,曾医生有口难辩

湖南人民医院事件后续,偷拍者身份已曝光,曾医生有口难辩

平老师666
2025-11-10 23:42:34
美国造出“稀土磁铁”!美财长向全球宣布:将摆脱中国“卡脖子”

美国造出“稀土磁铁”!美财长向全球宣布:将摆脱中国“卡脖子”

博览历史
2025-11-10 20:15:30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广告创意
2025-11-10 17:24:49
农户23年前响应号召种下300亩杨树,成材后发现被纳入保护区禁止采伐,官方回应

农户23年前响应号召种下300亩杨树,成材后发现被纳入保护区禁止采伐,官方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11 14:19:28
极目政情丨上海市委原常委朱芝松被公诉,曾长期从事军品工作,违规决定降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

极目政情丨上海市委原常委朱芝松被公诉,曾长期从事军品工作,违规决定降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

极目新闻
2025-11-11 15:54:17
宝妈高铁堵道后续:知情人透原因,正脸被扒黑皮胖脸,已全网社死

宝妈高铁堵道后续:知情人透原因,正脸被扒黑皮胖脸,已全网社死

鋭娱之乐
2025-11-10 20:55:45
高市硬刚到底,要将中国高官驱逐出境?中方以牙还牙,日本破防了

高市硬刚到底,要将中国高官驱逐出境?中方以牙还牙,日本破防了

时时有聊
2025-11-11 14:34:52
“台独”政客跑欧洲议会自嗨无底线,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台独”政客跑欧洲议会自嗨无底线,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新民晚报
2025-11-11 10:08:58
琉球群岛地位未定,中方在联合国亮明态度,日媒破防

琉球群岛地位未定,中方在联合国亮明态度,日媒破防

头条爆料007
2025-11-10 22:03:53
魔幻一幕:机器人证明自己不是人,史上首次

魔幻一幕:机器人证明自己不是人,史上首次

大道微言
2025-11-10 10:08:11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180视角
2025-11-11 13:30:42
北京今晚有雾明天有风,本周还有雪

北京今晚有雾明天有风,本周还有雪

鲁中晨报
2025-11-11 15:43:04
官方通报“儿子暴打93岁母亲”:因琐事发生口角后动手殴打,涉事男子已被抓获,案情正侦办

官方通报“儿子暴打93岁母亲”:因琐事发生口角后动手殴打,涉事男子已被抓获,案情正侦办

极目新闻
2025-11-11 14:09:23
河北廊坊通报“新人婚车遭拦截被索要50条烟”:系误传,实为索要9条香烟,对胡某某、殷某某等6人给予行政处罚、批评教育处理

河北廊坊通报“新人婚车遭拦截被索要50条烟”:系误传,实为索要9条香烟,对胡某某、殷某某等6人给予行政处罚、批评教育处理

扬子晚报
2025-11-11 10:19:33
2025-11-11 16:36:49
狼小妖
狼小妖
一只逍遥三界的疯小妖
550文章数 208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头条要闻

欧洲高颜值王室访华:曾与高中老师结婚 二婚嫁入王室

头条要闻

欧洲高颜值王室访华:曾与高中老师结婚 二婚嫁入王室

体育要闻

维金斯0.4秒空接暴扣绝杀 热火险胜骑士

娱乐要闻

何超莲窦骁真的没离婚?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教育
艺术
公开课

静奢风,有品位的都在穿

家居要闻

国美学子 打造筑梦空间

教育要闻

有人硬算,有人巧算,会方法就是牛!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