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这次发射也让火箭携带的遥感四十六号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05次飞行!
而这次发射之后,好消息可不再仅限于发射成功这一件事上了。因为就是这次发射,让我国2025年的火箭发射次数,追平了2024年发射的68次总次数。
![]()
这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提前58天完成了去年同样的“作业量”,并且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今年是有可能见证全年75次左右的发射情况的。
想想就让人激动,是不是?中国的“太空快递”,真的是越来越给力了!
![]()
下面我们说回今天的主角,遥感四十六号。
为啥叫遥感四十六号?从名字咱们就很容易知道,这前面一定还有45颗嘛。
那遥感一号,到遥感四十五号,它们都在忙啥呢?
从1号到45号,它们都在忙啥?
其实这45颗,包括刚刚发射成功的1颗,共46颗卫星,各司其职,做着不一样的事情。
![]()
有擅长做全球环境监测、生态变化,或者当自然灾害发生时,跑在前面提供情况的环境一号等“环境派”卫星;也有监视矿山、森林,或是盯着水资源的,主要做地质勘测勘查的资源一号等“资源派”卫星;同时还有特别爱拍照,有些对着农村的农田拍照估算收成,有些对着城市拍照,估算环境污染的“高分”卫星系列。当然,还有一类卫星专门拍海洋,盯着海水温度啊,渔业资源啊,海冰情况啊这些。
![]()
而刚刚发射的这颗遥感四十六号,分工就没以前这些前辈这么明确了,它既能够防灾减灾,也能够进行国土资源勘查,更能够对水利和气象进行检测。可以说是颗全能星。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遥感四十六号能第一时间从太空“看”到洪水、地震、森林大火这些情况,为地面的救援指挥提供最关键的影像信息。
遥感四十六号在国土资源勘查上,能帮看咱们国家的土地用得合不合理,城市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甚至地底下藏着哪些宝贵的矿产资源,它都能帮我们探一探。
遥感四十六号还能报天气预报,比如江河湖海的水位变化、天气系统的走势,都逃不过,它能让我们更早、更准地知道天气要“变脸”。
![]()
聊完遥感一号到四十六号这个大家族,我们回到今年提前58天完成去年全年68次发射任务这事上。相信不少人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会和一个国家比,哪个国家呢?对了,美国。
的确,但在总的发射次数上,我们与美国相比还有差距。
这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民营商业航天力量还很薄弱。
![]()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SpaceX发射很猛,这背后是美国成熟的商业航天生态。而咱们中国的民营商业航天,从2015年才算真正起步,满打满算也才十年。
为啥落后呢?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商业航天是个特别“烧钱”的行业,不管是研发还是发射,每一步都需要许多许多钱。所以民营航天公司的融资就是一道难以跨过去的坎。
![]()
再就是技术的积累还很薄。卫星和火箭需要靠技术迭代,但技术迭代的前提是先有前面的资源和技术,我国的商业航天明显在人才和产业链都很薄弱,刚开始起步,这个积累的过程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迈过去的。
今天,长征火箭的第605次飞行,和去年发射总数持平背后,是中国航天,包括商业航天在内的,每一个航天人的努力和汗水,让我们一起为中国航天喝彩,也期待着我们自己的“SpaceX”们,能够早日翱翔九天,让中国的航天奇迹,一次次刷新世界的认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