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做大格局的妈妈:三不管、三不惯、三不说

0
分享至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一句话:

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句话,不是给妈妈施压,而是说母亲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力。

对于大多数家庭,妈妈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三观的塑造,决定孩子未来人生的走向。

然而,当妈妈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有人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邋里邋遢,一不小心就活成了怨妇;

而有的妈妈,看起来有钱又有闲,教育孩子也是手拿把掐。

为什么她们的差距如此大?

其实,就看妈妈们有没有做好“三不管、三不惯、三不说”。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曾在一次央视访谈中说:

父母不可能永远照顾孩子,孩子的未来是他自己的责任。 特别想提示广大父母,不要追求做完美父母,做足够好的父母就可以了。 我们老以为要做到完美无缺,但完美的人设特别容易伤害你。

当妈之后,所有的妈妈都有个习惯:总想竭尽全力为孩子铺好路,管好事。

殊不知,教育孩子要用绵力,顺应孩子的状态与节奏,不该管的事不能管。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管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讲过一件小事。

她说,从女儿开始上小学,自己就不再陪着孩子写作业,只在第一周做一些简单规划。

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她认为这是属于女儿的事。

有一次,女儿圆圆因为贪玩没有写作业,尹建莉也没有责备她。

反倒是女儿自己意识到错误,熬夜了半宿才勉强补完。

老话说:“大树之下无芳草,伤于多阴也。”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事事管教,孩子就一直生活在树荫下,没有阳光滋养,难以长出“芳草”。

有意识地放手,把孩子能做的事,诸如他们的学业、个人家务等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面对,才能更好养出独立的孩子。

2.孩子自己该承担的后果,不管

这些年,看过不少令人唏嘘的新闻事件。

有因为缺钱就强拿硬要,最后入室抢劫的初中生;

有和同学关系不好,就大打出手打伤同学的校园霸凌事件;

也有最近沸沸扬扬,为了一己私欲就伤害家人的22岁儿子“弑母骗保”案。

一桩桩新闻看下来,心寒的同时,也发现这些事件背后几乎都有一个规律——

孩子年幼时犯错,因为溺爱和心软,父母不舍得惩罚孩子,以至于孩子长大后酿成更大的错误。

虽然说这句话有些绝对,但正如童书编辑@鱼爸所说:

跟孩子讲一百次道理,不如让他承担一次后果。

只有当孩子真正感受过事情的重要性后,他才能意识到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所以,妈妈们请记住:

在没有危及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承担事情的后果,绝不是一件坏事。


3.孩子自己能做的选择,不管

看过一个心理咨询的故事。

母亲带着女儿去做心理咨询,妈妈问:

女儿毕业后,找工作总是换了又换,是不是孩子哪里有问题?

起初,咨询老师也以为是女儿的问题,给女孩做各种检查,并叮嘱女孩做一个自我认识规划。

一周后,母亲带着女儿再次出现在咨询室。

心理老师还没说话,一旁的妈妈却率先开了口:

医生,我女儿自己做的人生规划表有些不适合她,我帮她改正了,没问题吧?

这时候,心理老师才恍然大悟,这孩子本人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在于她童年时期被剥夺了选择权,成年后依然缺乏自主抉择的能力,进入职场后无法独立完成工作,逐渐成为一个“废人”。

正如艾尔菲·科恩在《无条件养育》一书中写道:

孩子学会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

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做决定,培养孩子的“主体性”。

在合适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去试错、去体会、去感受。

只有这样打磨出来的孩子,未来才能顶天立地,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自古以来,爱孩子很容易,带孩子很难。

就像作家凌悦曾说:

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孩子的性格是父母一点点塑造出来的,坏习惯也是如此。

和孩子相处时,打骂吼叫是错误的教育方式,但必要的底线也要留好。


1.不惯没规矩

春节期间,去亲戚家聚餐时看到这样一幕:

侄儿坐在餐桌旁一边敲击碗筷,一边嘴里碎碎念:

饭怎么还不开始?把我喜欢的菜都给我拿过来!

说着还指挥他妈妈帮他拿菜,剩余的亲戚看到这一幕直皱眉头。

有亲戚劝道:“还是注意餐桌礼仪啊!”

但表哥一家无人应答,对小孩的行为熟视无睹。

直到上周,侄儿因为乱按电梯,被关进电梯几个小时都出不来。

他父母才意识到不能再惯着孩子了,结结实实收拾了孩子一顿。

《正面管教》一书中写道:

对孩子来说,没有规矩的爱就像是裹着砒霜的糖衣。

无论多爱孩子,这三条底线不能违背,即不伤害自己、不侵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否则当爱凌驾于规矩之上时,只会给孩子的未来埋下了一颗“无声的雷”。

2.不惯没责任

知乎上曾有网友提问:“为什么现在白眼狼孩子越来越多了?”

一个高赞回答说: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生活在蜜罐里,没有付出只有享受,没有责任心,自然也就没有感恩之心。

想起在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

一个12岁的男孩很喜欢养小动物,却不在意小动物的死活。

男孩妈妈对此也十分纵容,甚至说出“大不了再买一只”这样的话。

后来这个男孩愈发无法无天,性格也变得异常冷漠。

经常对父母大发脾气,有一次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对母亲大打出手。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年龄越小,妈妈越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

让孩子知礼、懂礼,守礼,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3.不惯没分寸

上周末,班上有个同学妈妈被全班家长表扬了。

原因是,她女儿有个小爱好,特别喜欢戳穿别人的小秘密:

不经过同桌允许,就在班级群发同桌的考试成绩;

偷偷拍下朋友的丑照,发在自己朋友圈里;

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这位妈妈知道后却让女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

她说:

熟不逾矩,亲不越界。世间任何关系,都要分寸在心。

不懂分寸的孩子,会让身边的人对他产生厌恶,人际关系越混越差。

培养“分寸感”,这简单三个字,是妈妈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心理咨询师@蔡中元讲过一个故事。

餐厅里,妈妈问儿子:“晚饭想吃什么?”

儿子答:“随便吧。”

妈妈随即追问:“怎么那么没主见,没有随便这道菜,要吃什么自己决定。”

儿子皱着眉头,认真地阅览菜单,随后说:“妈妈,我要吃炸鸡排。”

妈妈一口回绝:“这太上火啦,你还在咳嗽你不知道吗?”

儿子接着又说:“那我要吃海鲜烩饭。”

妈妈语气更不善了:“不行,你吃海鲜会过敏。”

儿子也气急了,回答说:“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我不吃了!”

妈妈不明所以:“我这是为你好,怎么那么爱发脾气……”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那是因为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

而主角就是你和你的孩子。

又因为太过常见,以至于我们都不觉得上面的对话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其实这段话里,充斥着打压、指责、抱怨等负能量。

看似没有伤害孩子,实则在言语上早已让孩子遍体鳞伤,只是看不见血而已。

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

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也就是说孩子会通过和父母的沟通细节,来建构对自我的认知。

你无意中的一句赞美、鼓励或认可,或许就是滋养孩子心灵最好的心理暗示。


所以,这里建议妈妈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说这三类话:

1.打击自信的话,绝不说

例如:“你为什么这么笨!”“我说了那么多次,你总是做错!”“简直没救了!”

当父母使用带有质疑性和指责性的语言“一直”“总是”和“为什么”的时候,父母可以只是想单纯地指出孩子的错误。

可他们听到耳朵里的却是:“我好差劲!”“我做不好一切!”

长此以往,只会消弭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里,提不起做任何事的兴趣。

2. 有抛弃感和威胁感的话,绝不说

例如:“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我要把你送到老家去!”“以后不会再管你了!”

相信有不少妈妈在带娃烦躁时,会选择“吓唬”的方法来逼孩子乖乖就范。

而且发现效果惊人,孩子真的不再哭闹了。

但不得不给大家提个醒,这类话说得越多,孩子越可能变成:

被迫屈服,内心充满对父母的不满,最终叛逆;

缺少安全感,内心逐渐崩溃,最终变得敏感多疑。

3. 比较伤人话,绝不说

例如:“你看别人家孩子!”“如果你成绩比xx更好,那你就真的不错!”

这是最伤人的话之一。

它看似在勉励孩子,实则是对孩子的否定,长期被比较的孩子,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正如爱因斯坦说过:

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评价一条鱼,它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真正的教育就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勇往直前。


最后想给妈妈们分享一段话:

所有人都催着你做一个“好妈妈”,可“好”的标准天天在变,怎么也赶不上。

妈妈们不必太过焦虑,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美妈妈”,你所做的一切就已经足够好。

妈妈们也不必太过担心,你只需在上面这些小事上教育好孩子,抓好健康、品行、安全,就能轻松养出优秀的孩子。

点亮,与妈妈们共勉!

作者 | CC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2026年,十点读书×人民日报出版社,从上万本好书中精选出365本好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清单。

诺奖作品、经典名著、影视原著…各类型全覆盖;

雨果、莎士比亚、加缪、老舍、萧红…一次读过瘾。

扫码即听,省去一切挑书、选书麻烦。


而且每本日历都可以绑定3个手机号,全家都能听。

自带的小夜灯,轻轻一触、即可照明,照亮每一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现在下单,直接“拍1发9”不要错过~

「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莫文蔚演唱会,到这个年纪了,感觉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莫文蔚演唱会,到这个年纪了,感觉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7 09:59:45
闽侯县荆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夫文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闽侯县荆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夫文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鲁中晨报
2025-11-08 19:39:03
升东部第一!活塞大胜篮网豪取5连胜 坎宁安连3场30+杜伦30+11

升东部第一!活塞大胜篮网豪取5连胜 坎宁安连3场30+杜伦30+11

醉卧浮生
2025-11-08 12:24:34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不良动画微短剧和动画短视频专项治理

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不良动画微短剧和动画短视频专项治理

澎湃新闻
2025-11-08 17:10:26
“沧州孟村家暴杀妻案”移交法院起诉:男子母亲清洗带血床单,冲洗监控,企图帮掩盖

“沧州孟村家暴杀妻案”移交法院起诉:男子母亲清洗带血床单,冲洗监控,企图帮掩盖

娱乐帝皇丸
2025-11-08 10:44:37
赖当局明年想访陆,陆划两条红线,美国先急了,要大陆答应一要求

赖当局明年想访陆,陆划两条红线,美国先急了,要大陆答应一要求

叹知
2025-11-07 18:48:01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27:22
遗憾!广州豹11轮不败仍无缘冲超,恒大落幕后广州将4年无中超队

遗憾!广州豹11轮不败仍无缘冲超,恒大落幕后广州将4年无中超队

我爱英超
2025-11-08 16:35:51
张柏芝前老板曝猛料:为了钱像狗一样舔我!到手后马上翻脸不认人

张柏芝前老板曝猛料:为了钱像狗一样舔我!到手后马上翻脸不认人

八星人
2025-11-07 10:49:22
狐狸尾巴藏不住?辛芷蕾郝蕾深夜互怼,影后内幕全曝光!

狐狸尾巴藏不住?辛芷蕾郝蕾深夜互怼,影后内幕全曝光!

橙星文娱
2025-11-08 22:49:55
温州知名老总,套现9500万

温州知名老总,套现9500万

温百君
2025-11-08 21:15:17
惊天秘闻被突然曝出,“亲手枪毙”震动法庭,尹锡悦面如死灰!

惊天秘闻被突然曝出,“亲手枪毙”震动法庭,尹锡悦面如死灰!

百态人间
2025-11-08 05:15:03
中科大硕士求职比亚迪被拒,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HR:问你母校!

中科大硕士求职比亚迪被拒,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HR:问你母校!

知晓科普
2025-11-05 15:21:19
意甲前瞻|帕尔马1-2米兰:米兰真的不缺正印中锋?

意甲前瞻|帕尔马1-2米兰:米兰真的不缺正印中锋?

体育世界
2025-11-08 16:04:53
台湾回归还有一种新方案,国民党若同意,解放军或无需动武

台湾回归还有一种新方案,国民党若同意,解放军或无需动武

瞻史
2025-10-31 02:20:52
中纪委发文,严查医院一把手

中纪委发文,严查医院一把手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2025-11-07 15:55:43
学医后才明白,降血压最好的习惯,不是多运动、少吃盐,而是这个

学医后才明白,降血压最好的习惯,不是多运动、少吃盐,而是这个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1-08 02:56:12
台积电发史上最大红包,全球约 7.5 万员工每人喜提 2.5 万新台币

台积电发史上最大红包,全球约 7.5 万员工每人喜提 2.5 万新台币

IT之家
2025-11-08 15:58:00
《繁花》剧组严正声明

《繁花》剧组严正声明

澎湃新闻
2025-11-08 20:53:03
2025-11-08 23:44:49
十点读书 incentive-icons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
22333文章数 9667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教育的尽头,是一个普通又幸福的人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艺术
数码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艺术要闻

1008米!世界新第一高楼项目,迎来第三家中国公司加入

数码要闻

荣耀亲选耳夹式耳机2 Pro曝光:金线充电盒加持,支持空间音频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