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深圳福田中心区,一所拥有56年历史的名校正经历深刻蝶变。深圳市福田中学——这所建于中心城区、坐落于繁华CBD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已于今年9月中旬掀开集团化办学的崭新扉页。站在全新起点,“集团化”后的福田中学,如何进一步夯实办学根基、深化教育内涵,走出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
时代呼唤:从传统名校到科学高中的战略转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国际博弈的核心赛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特色优势”。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的基础教育排头兵,福田中学敏锐紧跟时代潮流,在科创育人领域深耕细作。
![]()
相邻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腹地,福田中学周边集聚众多科研机构与高科技企业。依托这一独特区位优势,学校肩负起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特殊使命。集团化办学后,学校整合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皇御苑实验学校、福南小学、福田小学等成员校资源,构建贯通小初高的教育体系,为科创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体系创新:“一核双环三融四维”育人新格局
福田中学构建的“一核双环三融四维”育人体系,是科学特色建设的核心架构。
![]()
“一核”即指16年贯通式培养路径。福田中学教育集团以“小学—中学—大学16年贯通式科创后备人才培养”为核心,学校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设立“鲲鹏少年院福田中学分院”,建立高校导师库,实施“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这一长周期机制打破学段壁垒,为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搭建连续成长通道。
“双环”是指内外协同赋能机制。内环以教育集团为主体,实现课程贯通、师资共享、管理一体;外环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区优势,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三大资源。内外协同让学生直达科技前沿,深度参与真实科研项目。
“三融”指的是三方资源深度联动,集团推动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资源融合,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合作聘请兼职教师,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建课程体系,与华为、腾讯、大疆等共建实践基地,构建多元育人格局。
“四维”则是四维课程支撑体系。集团系统打造四大课程模块——科学思维与方法,筑牢逻辑根基;科学研究与创新,强化探究能力;科学实践与工程,锤炼动手本领;科学伦理与思政,塑造责任意识。这套体系标志着学校从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的全面转型。
硬件升级:12亿元新校园里的科创生态圈
走进福田中学新校园,现代化的科创设施令人印象深刻。总投资12亿元的新校园建筑面积达12.7万平方米,设60个教学班。其中,重点打造的科创中心尤为亮眼:1500㎡五层科创楼内设5大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配算法终端、机器人套件)、创客空间(含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生命科学探究实验室(备荧光显微镜、PCR仪)及量子科技、金融数学实验室。
![]()
学校还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国际红树林中心等9家单位共建“科技实践基地”,形成“校内探究+校外研发”的完整实践链条。
师资建设:博士领衔的“科创天团”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科学教育的关键保障。福田中学科技教育核心团队实力雄厚。在科学教育教研组6名专职教师中,有物理特级教师1人、博士4人,他们分别是特级教师陈典义,以及博士教师商勇(香港中文大学生物专业)、成佳淇(香港中文大学物理专业)、朱琳(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廉靖茹(南⽅科技⼤学生物专业)。学校另聘深圳科创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腾讯工程师等5人为校外导师。通过“月研讨+年培训+企业实践+跨科教研”模式提升师资,未来计划新增正高级教师3-5人、特级教师2-3人、博士教师5-8人。
课程重构:贯通小初高的科创课程链
福田中学以集团化办学为新引擎,正在构建一个贯通小初高、衔接未来的科学课程体系。这一体系以国家课程为根基,以集团特色校本课程为骨干,以开放式科研实践为高峰体验,旨在系统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
在思维培育课程中,学校开设《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方法论》,推行跨学段PBL与科创辩论赛;科研创新方面实施“导师+项目”制,对接丘成桐科学奖等赛事,建立种子项目库;工程实践方面打造机器人、无人机等项目群,与华大基因合作实现“创意—产品”全流程实践;伦理塑造层面则全学段覆盖科技伦理课程,探讨基因编辑等议题,培育“科技向善”理念。
辐射引领:从名校标杆到全域共享
育人成果显著
经过系统化的科学教育实践,福田中学的学生科技素养显著提升。2024 年,学生项目《云墨——智能毛笔手法助手》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萌芽赛道(面向中学生)“创新潜力奖”(全国前20强);近三年孵化学生课题40余个,申请多项专利,100余人次获国省市荣誉,校园科创节参与率达100%。
![]()
福田中学的科学教育创新,不仅惠及本校学生,还通过集团化办学和结对帮扶机制,产生了广泛的辐射效应。学校在结对帮扶上,开放四大课程资源,派干部挂职,建立师徒结对机制;还通过“福田区高中联盟”“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向区内学校分享经验。
![]()
未来展望:打造科学教育“福田模式”
展望未来,福田中学三年蓝图已清晰绘就:深化科工融合开发跨学科课程,扩大与华为、大疆等企业合作共建研发基地,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力争成为“广东省高中科技教育标杆”。
![]()
“集团化绝非规模扩张,而是资源重组与体系升级。”学校负责人表示,“16年贯通培养破解学段割裂难题,内外资源融合构建科创生态,这正是我们对‘科学高中’的回答。”
这所坐落于深圳中心城区的学校,正以其独特的“福田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高中科学教育提供着宝贵范式。其破茧成蝶的转型之路,正在为中国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写下生动注释。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