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晚清著名学者梁鼎芬被贬职后,他嘱咐好友文廷式帮忙照看妻子。结果妻子与对方走到一起,还生有3子。他知道后,格外大度送出3000两“养子钱”。
梁鼎芬,这人要放在今天,绝对是那种让父母骄傲到在饭桌上炫耀半年的天才,广东番禺人,1859年生,一家子都靠着他这个“神童”扬眉吐气。
18岁中举,22岁就进士,直接进了翰林院,妥妥的学霸天花板,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年轻的秀才,转头就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
1884年,梁鼎芬才25岁,别的年轻人还在琢磨升官发财,他却一头撞进了大麻烦。
那年,他提笔写了一道奏折,内容直接怼上了当时清朝最大的权臣——李鸿章。
李鸿章没人会轻易触他的霉头,梁鼎芬偏不信邪,在奏折里把李鸿章的老底翻了个底朝天,说他独断专行,坏事做绝,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这一下,整个朝廷都炸了,慈禧太后直接气得拍桌子,命令一出,梁鼎芬连降五级。
要知道,这种事搁谁身上都够喝一壶,别人遇到这种打击,估计早就灰溜溜收拾包袱回家了。
可梁鼎芬回广东也不屈服,照样挺直脊梁做人,有人说他是“轴”,其实他骨子里就是认死理,不想和稀泥。
可正是因为有这股“直来直去”的狠劲,才让后来的那些事变得扑朔迷离、戏剧十足。
仕途跌宕,命运却给他开了另一扇门,张之洞看中他,邀请他帮忙搞教育,广东、湖北一带的书院,差不多都留下了梁鼎芬的痕迹。
他带出一批又一批学生,其实他这一路走来,最让人佩服的就是那股子倔劲,别人都在拍马屁,他偏要唱反调。
说回让人一头雾水的“感情大案”。这事儿要分两头看,梁鼎芬和文廷式,原本是八拜之交,文廷式江西人,学问好,脾气也直,大家都觉得他俩是一路人。
梁鼎芬仕途遇冷,准备离京回乡,放心不下家里那位贤妻龚氏,特意托付文廷式照应,换成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哥们,老婆孩子靠你了,千万别让她受委屈。”
谁也没想到,这个“照应”,最后变成了“照顾”,最后又变成了“照料”,龚氏,和文廷式,真的走到了一起,而且,后面还生了3个儿子。
这一幕要是搁在今天,估计分分钟冲上热搜,可当年,没有微博,没有朋友圈,只有一堆流言。
你说梁鼎芬气不气,说是大度,其实心里多多少少肯定不是滋味,但梁鼎芬最后的选择,绝对出人意料。
他没有闹,没有骂,更没有拉帮结派地搞“复仇”,他直接给文廷式和龚氏送去3000两银子,说白了,就是“养子钱”。
这不是一般的数目,清朝普通家庭一年到头都挣不到几两银子,3000两,几乎够普通人过好几辈子。
真实的细节,没有人能还原得一清二楚,但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梁鼎芬刚从南方回来,屋里冷冷清清。
他穿着旧布袍,坐在书桌边,背影有点发僵,对面坐着文廷式,气氛一度尴尬,梁鼎芬把账本往桌上一推,声音低低的,“既然孩子是你们的,就该你们来养。
我不是没想过别的法子,可咱们兄弟一场,我这点情分还在。”文廷式也沉默半晌。
他本来是想辩解的,可话到嘴边变成了一句,“对不住。”龚氏则低头站在旁边,脸色苍白,空气里没什么大吵大闹,就是那种让人透不过气的压抑。
如果你以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那还是太低估人性了,龚氏和文廷式后来的日子并不算好过。
文廷式仕途也一路坎坷,最后抑郁而终,龚氏带着孩子,日子清苦,有人说梁鼎芬心里其实有恨,也有人说他只是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道上,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梁鼎芬后来还真没落井下石,有一年,文廷式生病,朋友们都远远避着,梁鼎芬却派人送去药钱。
有人看见了,回来跟他说:“您还管他干什么?他都对不起您了。”梁鼎芬只是淡淡一句:“人做事,天在看。”
其实梁鼎芬的心里,未必有那么多宽容,有时候,他也会在夜里一个人抽闷烟,想着当年那个温柔的妻子,想着兄弟间的信任,想着自己年轻时的狂傲。
可天亮了,日子还得过,他依旧在书院里教学生,依旧写诗作赋,偶尔也会和几个老友喝酒,嘴上不提往事,心里却早已风平浪静。
这段三角关系之所以被后人念叨,其实也不是因为有多浪漫,恰恰是因为它太像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了——信任、背叛、选择、放下。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