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驾驶未来拼什么?
手工劳动/挖哥
手工编辑 /角叔
出品/独角兽观察
进入11 月,无人驾驶在资本市场热度骤升。
计划同日登陆港股,争夺“港股Robotaxi 第一股”的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因“数据打假”风波打破了平静。文远知行直指小马智行路演材料捏造自身运营数据,将其订单量标为“0”、运营城市仅列“北京1个”。
另一边,依靠萝卜快跑获得市场认可,百度的股价持续走强。11月4日,百度港股开盘大涨6%,截至收盘涨近3%,近三个月已累计上涨25%。
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的公开“互掐”,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资本退潮后无人驾驶行业从 “野蛮生长” 转向 “生死竞速” 的真实图景。
作为无人驾驶行业的先行者,萝卜快跑获得的市场认可,为这场混乱的竞争划定了清晰的实力边界——真正的领跑者,从来都靠数据与安全说话。
01
上市前夜的“打假”风暴
10月30日,距离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约定的港股挂牌日仅剩7天,文远知行CFO李璇在分析师群发布的一则长文,打破了两家无人驾驶独角兽企业共同冲刺的平静。
李璇指责小马智行面向香港投资人的路演材料存在多处针对文远知行的不实陈述,核心争议点集中在两组数据:在“中国运营城市数量”维度,小马智行将自身标注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一线城市,而文远知行仅被标为“北京1个地区”;在“完成订单数”指标上,文远知行更是被标注为“0”。
![]()
李璇在长文中驳斥道,文远知行在京、穗均提供纯无人Robotaxi服务,小马“仅北京1地”的表述是对投资者的公然误导;“0订单”与文远2200天的运营记录、多地商业化实践完全不符。
面对质疑,小马智行以“处于上市静默期,不予回应”搪塞。
值得注意的是,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此前已有“恩怨”。
今年6月,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提出“牌桌论”,称全球仅Waymo、小马智行、百度三家企业具备规模化与无人化能力,其他企业“落后两年半”。
当时李璇便公开回怼,列举小马智行的安全事故案例,并质疑其海外合作“仅签备忘录,缺乏实际落地”。
这场上市前夜的“打假”,不仅是两家企业的矛盾爆发,也折射出无人驾驶行业的深层焦虑。
过去几年,在政策红利与资本热捧下,国内涌现出数十家L4级企业。但随着资本退潮、盈利难题凸显,行业已从“野蛮生长”转向“生死竞速”的淘汰赛,不少企业已倒在中途。
资本对无人驾驶企业的评估标准也从“技术故事”转向“成本控制与盈利预期”,谁能通过“数据优势”说服投资人相信未来的盈利潜力,谁就能在上市中占据主动——这正是小马智行“美化”数据、文远知行激烈反击的底层逻辑。
02
全球无人驾驶呈梯队分化
从全球格局看,当下的无人驾驶行业已形成清晰的梯队分化。这种分化并非基于企业的自我宣称,而是由运营数据、技术落地能力与商业化进展共同决定的“硬指标”来排序的。
毫无疑问,占据第一梯队的是中国的萝卜快跑和美国的谷歌Waymo。二者是全球唯二实现无人驾驶里程过亿公里的企业,且在运营规模、订单量与安全性上形成绝对领先。
![]()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 2025年10月,萝卜快跑每周订单量超25万单且100%为全无人订单,累计全球订单超过1700万单,安全行驶里程突破2.4亿公里,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
谷歌Waymo虽起步更早,但规模已被萝卜快跑超越:其业务仅在美国5大城市落地,累计订单约1000万单,安全行驶里程1.55亿公里。
这两家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技术积累深厚,Waymo 深耕 15 年,萝卜快跑依托百度 12 年无人驾驶技术沉淀,商业化场景稳定、资金储备充足,且均已形成“技术-数据-规模”的正向循环。
第二梯队是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为代表的独角兽企业,虽有一定技术积累,但与第一梯队存在显著差距,且面临资金、规模、盈利的多重压力。
从核心运营数据看,自2022年投入运营以来,小马智行Robotaxi 累计收费单量为104 万单,文远知行未公开其订单量;与谷歌Waymo的1000万单和萝卜快跑的1700万单相差甚远。
安全行驶里程方面,文远知行刚过5500万公里,小马智行总里程不足4800万公里,如果扣除测试里程后,商业化运营里程不足 2700 万公里——仅为萝卜快跑(2.4亿)的 1/9。
第三梯队是大量中小型无人驾驶企业,或依赖单一客户,或技术壁垒不足,在淘汰赛中最易被淘汰。这类企业往往缺乏核心算法能力,依赖外部技术授权,且无法承担高额的研发投入与规模化运营成本,资本退潮后,多数面临“要么被收购,要么退出市场”的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行业玩家如特斯拉等早已虎视眈眈,将进一步加剧竞争。
在这种残酷的竞争态势下,能笑到最后的企业须具备三大基础条件:一是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在大模型加持下的场景泛化能力,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城市、不同路况的复杂环境;二是具备稳定的商业化场景,能够摆脱对政府补贴与单一客户的依赖,形成可持续的现金流;三是得到资本的长期信任,无论是通过上市融资还是巨头背书,都须具备支撑 5-10 年高研发投入的资金储备。
从当前格局看,只有第一梯队的萝卜快跑与谷歌Waymo满足这些条件。
03
未来无人驾驶拼什么?
11月4日,百度港股开盘大涨超过6%,在市场波动的背景下逆势走强。截至 11 月,百度股价近3个月持续上涨,累计涨幅超过25%。
这一股价表现并非偶然,而驱动股价的核心逻辑,正是萝卜快跑在Robotaxi 领域的持续突破与数据验证。
尤其是进入淘汰赛后,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讲故事”,而是聚焦于商业化自我造血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与合规安全能力的硬实力较量,萝卜快跑正是在这三大核心能力上构建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通过硬件迭代与规模化量产,成本较前代降低60%,约20万元,仅为Waymo无人车的1/7,比特斯拉Cybercab提前两年实现商业化成本临界点。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技术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 124 万人因交通事故丧生,而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人为因素是主要风险。
在所有核心能力中,合规与安全能力是无人驾驶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商业化推进过程中,政策监管将更加严格,任何安全事故都可能成为 “致命一击”。
值得一提的是,萝卜快跑在安全性上的表现,不仅远超人类驾驶员,也领先于全球同行。
根据公开数据,萝卜快跑全无人驾驶里程达 1.4 亿公里,平均每行驶 1014 万公里才会出现一次安全气囊弹出事故,且从未发生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事故;而谷歌 Waymo 全无人驾驶里程约 1.54亿公里,每行驶 454 万公里就会出现一次安全气囊弹出事故;人类驾驶员平均每行驶 97万公里会发生一次安全气囊弹出事故。简单测算下,萝卜快跑的安全性是人类驾驶员的10.5倍,是Waymo的2倍多。
而这一优势源于百度在安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全面应用 “Apollo ADFM 大模型 + 硬件产品 + 安全架构” 的方案,通过 10 重安全冗余(如双电源、双制动系统)、6 重 MRC 安全策略(如多传感器融合验证)确保车辆稳定可靠;同时,Apollo ADFM 基于大模型技术重构自动驾驶,在中国千万级人口城市的规模化应用中积累了海量复杂场景数据,进一步提升了极端情况下的安全处理能力。
萝卜快跑的安全优势也得到了外部权威机构的认可。美国杂志《财富》公布 2025 年“改变世界公司”榜单,百度因萝卜快跑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影响力与安全性成功上榜。
Robotaxi正加速从科幻走向现实,资本与技术喧嚣背后,科技巨头、初创公司加码布局,纷纷争夺这场未来出行变革的入场券。美国著名投资人木头姐预测,到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美元,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数量将达到约5000万辆,规模化后的无人驾驶汽车成本将从1.1美元/英里低至0.25美元/英里,催生万亿美元级别的新市场。
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萝卜快跑与谷歌 Waymo 已凭借绝对的技术优势、运营规模与安全记录,确立了全球第一梯队的地位,而它们的竞争与突破,也将推动整个无人驾驶行业驶向更安全的远方。(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