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国府采购的博福斯75山炮一直饱受争议,反对者认为在马政不行的民国,购买放列重量达到785公斤的山炮根本不合适,因为机动是个大问题。火炮分拆后最重部件超过100公斤,对于民国骡马的驮载能力来说,这太重了。其实可以换个思路,把博福斯75山炮当野战炮用,估计很多人就释然了。
![]()
博福斯M1922式75毫米山炮
先看一下国府购买的博福斯75山炮主要性能:放列重量785公斤,炮管长1500毫米(20倍径),口径75毫米,高低射界-10°~+50°,方向射界左右各3°,弹重6.5公斤,最大射程9150米,炮口初速:1号装药250米/秒、2号装药230米/秒、3号装药450米/秒。可分成8部载件由8匹马驮载,也可由2匹马挽曳。使用的炮弹主要有破甲弹、地雷弹、高爆弹三种,还可发射烟雾弹、照明弹、燃烧弹、榴霰弹等特种弹。并且配有可拆卸护板,为炮组成员在射击时提供基本保护。
这里补充说一下,国府采购的是M1922型,20倍径,并不是22倍径的M1930型,不过当时国内称呼为M1930型(博福斯公司推销时称是M1930型)。并且购买的是二手货,原本是土耳其向博福斯公司订购的,1928年购买184门,1932年追加48门,交付100门后因缺乏资金取消了后续订单,后续的132门被国府接盘。博福斯75山炮一共有三个型号,M1922型(20倍径)、M1930型(22倍径)、M1934型(24倍径)。
![]()
最大的缺点就是太重了
看一下两个核心数据,放列重量785公斤,最大射程9150米。抗战时期日军野战炮以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为主,放列重量947公斤,行列重量1734公斤,最大射程8350米。博福斯75山炮对三八式野战炮有明显优势,射程更远,机动性也好多了。至于炮弹威力也差不多,三八式野战炮的炮弹重约6.41公斤,优势是初速高(510米/秒)。虽然三八式野战炮的改进型号三八改式野战炮最大射程超过10000米,但是关内日军装备的三八改式野战炮数量并不多,主要还是以三八式野战炮为主。
博福斯75山炮也比国军装备的克虏伯M1903型75毫米野战炮(放列重量895公斤)轻便,射程也更远,克式野战炮最大射程只有6000米。兵工厂曾经对克式野战炮进行了改进,把最大射程提高到8000米,可兵工署并没有同意改进方案,后来就不了了之。其实克式野战炮经过改进后,也可以与日军的三八式野战炮较量,只能说可惜了。
![]()
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
至于日军重炮,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5800米,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8800米,都不如博福斯75山炮。日军最好的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虽然最大射程达到12000米,但是关内日军没装备多少,印象中也就1~2个炮兵大队,每大队12门。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日军火炮在射程上都不及博福斯75山炮。至于日军远射程的105毫米、150毫米加农炮虽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但一是数量有限、二是受限于作战地形,其实对博福斯75山炮的威胁并不大。
博福斯75山炮最大的缺陷是分拆后最大件重量超过100公斤,民国时期马匹驮力不行,难以驮运,这不是马匹数量是否充足的问题。不过博福斯75山炮可以由2匹马挽曳,直接挽曳机动不就行了,把博福斯75山炮当轻型野战炮用。虽然该炮威力放到同时期的欧洲不够看,但在亚洲战场还是够用的,用来压制日军的三八式野战炮和四一式山炮完全不是问题。
![]()
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
但后来国军居然把博福斯75山炮作为制式火炮的计划废弃了,只购买了132门,原先计划是采购380门!380门可以组建30个炮兵营,每个炮兵营配备12门博福斯75山炮,再留一些备用。差不多可以给一线作战部队全配备上,每个步兵军配备一个山炮营,可以灵活机动的打击日军炮兵阵地。这样一线部队作战能力将大大增强,至少不至于完全被动挨打。当然国军的炮术也需要提高,需要掌握间接射击法,组织起具有测距、地形测绘和地图判读能力的炮兵观察哨。
综上所述,把博福斯75山炮当轻型野战炮使用是折中办法,没必要因为炮重放弃后续购买计划。另外采购定制版本也是一个办法,把炮拆成更多部件,小部件可以人力背负(当时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大部件由马匹驮运。办法总比困难多,民国时期国防建设的一个大问题就是:遇到困难时,容易向困难低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