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调解委员会圆满化解一起因遗产分配引发的家庭纠纷,成功将矛盾解决在基层,也促使兄妹关系得以弥合。
2017年,田某因病去世,留下一套尚未办理过户的安置回迁房产。田某父母及配偶早已去世,其子女中一子未婚且先于田某去世,使得家庭关系更加复杂。田某生前未留下遗嘱,导致遗产继承问题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事情起因于2015年,田某与征收办签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约定以产权调换一套楼房。然而,随着田某的去世,这套房产的归属问题成为家庭矛盾的焦点。田某长子黄甲认为,按照“传统”,长子应多分房产份额,且自己与母亲同住照顾较多,理应获得更多遗产。田某长女黄乙则主张男女平等,认为两人应平分遗产。双方各执一词,协商无果,兄妹关系急剧恶化。
面对僵局,兄妹二人最终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员受理此案后,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向双方阐明了“继承权男女平等”以及“同一顺位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的法律原则,明确指出传统观念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针对黄甲提出的“尽孝较多”这一关键争议点,调解员并未简单驳回,而是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一方面肯定了黄甲在母亲生前的付出应予认可;另一方面也指出,法律框架下的遗产分配需综合考量所有法定因素。经过调解员“背靠背”的耐心疏导和多轮协商,捕捉矛盾点,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让双方对立立场松动,清空负面情绪。
经过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同意按照法律规定对遗产进行均等分割,并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确认。这一结果既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也为这场持续多时的家庭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
承办此次调解工作的调解员表示:“家事纠纷的处理,不仅要讲法,更要讲情与理。我们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始终牢记亲情至上,力求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避免‘钱分了,亲情也断了’的遗憾。”此次成功调解正是将法理、情理、事理融为一体的生动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