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共研,催开一树桂香;逐梦数学,沉醉一路芬芳。十月,固始县元光小学数学组开展了一场深度教研之旅。三至六年级,八节精品课例,如同八面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数学课堂的智慧光华。现在,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充实而精彩的思辨历程。
第一阶段
精心部署,理论先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九月底,学校发布活动方案,明确“课堂切片”教研的意义与操作流程。
![]()
十月第一周,数学教研组精密部署,各年级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齐聚一堂,共同研磨“课堂切片诊断”这把“手术刀”。
![]()
我们确立了三、四年级学段聚焦 “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 ,五、六年级学段深耕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 的核心方向。各教研组据此领航,为本组的具体课例量身定制了精准的“切片”观察点,为后续的课堂深度透视备好了清晰的“诊断图谱”。
![]()
各组在年级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组内研磨课例。
第二阶段
实践与观察,精准切片
十月第二周,教研进入真枪实弹的课堂实践场。八位主讲教师,八节精心打磨的课例,依次精彩呈现。教研组成员们化身“课堂诊断师”,手持观察表,借助录像设备,将完整的课堂切割成一个个3分钟左右的微型“切片”,进行定点记录与剖析。
八节课例,星光熠熠
![]()
三年级一组祝孔睿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直线》
![]()
三年级二组朱莹莹老师执教的《数字编码》
![]()
四年级一组张燕老师执教的《口算乘法》
![]()
四年级二组高颜军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
五年级一组曹佳佳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
![]()
五年级二组王莉老师执教的《可能性》
![]()
六年级一组张玉平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
![]()
六年级二组曾婵玉老师执教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录制课例,初步切片
组长带领本组成员,以人工观察与录像观察两种方式同时进行课堂观察。凭借听课人的理解、经验,以人工的方式记录下需要分析的教学行为,即“切片”。听课人要记录下“切片”发生的时间、时长、过程及效果。
![]()
![]()
第三阶段
八场系列深度教研,全景式思维碰撞
教研组初研
十月第三周,围绕选取的切片,教研组依:“主讲教师陈述设计意图 → 组员基于观察表汇报观察证据 → 共同分析优点与不足 → 提出具体改进建议”的模式开展第一次研讨。形成本组的初步研讨结论和优化后的教学设计,由一名教师做好活动记录。
学段大组深度教研
十月第四、五周,活动进入高潮。我们史无前例地连续举行了八场大型互动切片教研会,场场爆满,思辨氛围热烈。严格遵循“案例展示-主评发言-分组研讨-互动交流-总结提升”的流程,为每一节课进行了全方位的“CT扫描”。
每一场的研讨会都由组长主持;学科带头人介绍本组研磨过程与聚焦主题及活动总结;组员各自汇报基于切片的诊断分析报告。学段大组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切片进行“头脑风暴”,聚焦“如果我来上这个环节,我会怎么做?”并推选一名组员分享讨论成果。
![]()
第一场
三年级一组《线段、射线、直线》——聚焦“概念的理解与辨析”诊断切片:“比较三线特征”的环节。研讨核心:如何让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直观对比和语言表述,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烙印。
![]()
![]()
教研组长:张倩
![]()
学科带头人:单业静
![]()
第二场
三年级二组紧紧围绕 “如何通过《数字编码》一课,有效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打磨。将教学重点从“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整为“经历数字编码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编码方法,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模型思想”。并确立了“感受需求→探究模型→实际应用”的教学主线,让思维培养有迹可循。
![]()
![]()
教研组长:李昕
![]()
学科带头人:杨云霄
![]()
第三场
四年级一组《口算乘法》——聚焦的主题是 “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80÷20”口算除法看似简单,却承载着“算理理解—算法掌握—知识迁移”的多重目标。口算教学不仅是“算得快、算得准”,更要让学生“懂道理、会迁移”。
![]()
![]()
教研组长:马霜
![]()
学科带头人:杨艳
![]()
第四场
四年级二组《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切片聚焦于笔算乘法的探究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的算理,实现从机械操作到意义建构的跨越,切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整个过程紧密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
![]()
教研组长:王洪燕
![]()
学科带头人:左丽娟
![]()
第五场
五年级一组《用字母表示数》切片聚焦于如何设计情境,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数量到抽象符号的思维飞跃。从打破学生对“数”的固有认知,到引导理解字母的多重意义与字母式的价值,再到感知数量关系的本质, 层层递进,为学生搭建起从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桥梁。
![]()
![]()
教研组长:程思瑞
![]()
学科带头人:曹佳佳
![]()
第六场
五年级二组《可能性》——切片聚焦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教研的核心从“如何教知识”提升到“如何培养概率素养”的层面,让教研服务于学生长远数学思维的发展。
![]()
![]()
教研组长:倪秀明
![]()
学科带头人:王近
![]()
第七场
六数教研一组对《比的认识》——以“深化算理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为核心目标,围绕 “比、分数、除法三者联系与区别” 这一切片主题展开。我们的课堂,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像数学家一样思考,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去探寻概念的本质,从而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认知体系。
![]()
![]()
教研组长:李栏
![]()
学科带头人:王连敏
![]()
第八场
六年级二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围绕“从生活场景到数学模型——‘定位’的数学建构之旅”这一主题展开切片教研。旨在通过这一主题,系统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将真实复杂的生活问题——例如“寻找迷路的小明”,逐步抽象、简化为可用数学工具(方向、角度、距离)处理的数学模型,实现从生活经验到数学认知的跨越。
![]()
![]()
教研组长:高永洁
![]()
学科带头人:王顺利
八场研讨,场场精彩。 每场都有智慧的碰撞,每节都有深度的反思。授课教师感慨:“被‘切片’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成长是飞速的。”观摩教师则表示:“八场听下来,如同系统研修了一遍中高年级数学的关键课例,受益匪浅。”
第四阶段
成果固化,蓄力前行
十月研华,终成秋实。十一月伊始,我们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八个教研组均提交了详实的《课堂切片分析报告》,八位主讲教师也完成了修改后的《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
这八节承载着集体智慧的课例,其视频切片、分析报告、教学设计已作为核心资源,被隆重纳入学校 “数学课堂教学切片资源库” 。这将为未来的数学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实践参考与智慧给养。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教研月,八节课例如同八颗火种,在切片诊断的碰撞中,点燃了我们对于数学教学更深沉的热爱与思考。教研之路漫漫,元光小学数学组将继续秉持这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赋能高效课堂的征途上,踏歌而行,永不止步!(通讯员 张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