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英国政客眼里,说起香港,总是很骄傲。仿佛香港的高楼大厦、金融中心地位,全是他们一手打造的。甚至有人言之凿凿地暗示:香港回归后的发展走了下坡路。
仿佛当年殖民统治才是香港的“黄金时代”。
![]()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就看不下去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英国人正在集体选择性失忆,一边美化过去,一边无视殖民统治的真相。他说,把香港的辉煌全归功于英国,是一种对历史的误读,更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感动。
![]()
那香港的繁荣到底从哪来的?回归后香港的发展为何又被一些西方媒体“唱衰”?今天我们就顺着马丁·雅克的话,来掰扯掰扯这个“英国功劳论”。
殖民辉煌的真相
常有人说,英国留下了“法治”“自由港”“低税率”“国际化”等一堆“宝贵遗产”,但你要真翻开历史账本看看,这份礼包其实夹着不少“隐形条款”。
最扎眼的一点,是政治权利的空白。156年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人从来没有真正“选票说话”的机会。总督从头到尾都是伦敦派来的,立法局议员不是任命的就是“筛选”出来的,直到1991年才刚露出点直选的苗头。而那时候,离回归只剩6年。
![]()
香港的地理位置优越,是天然的转口港。但“繁荣”这两个字背后是一套高度垄断的经济结构,英资企业和本地少数大财团掌控了土地、交通、电力、金融,劳动者则长期处于高房价、低福利的双重压力下。
![]()
有研究数据显示,殖民时期的香港,贫富差距一度位列亚洲前列。今天香港高企的房价、土地寡头的垄断格局,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个时候埋下的种子。
还有“法治”这件事,殖民政府也不是“按章办事”的典范。比如《紧急条例》,可以让总督在没法院判决的前提下直接拘留市民。
![]()
马丁·雅克就曾评价说,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其实更像一家公司运营,为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社会公平。他们给香港建了“制度”,是为了维持秩序,不是为了培育权利。
英国人打造的,是一个“好用”的香港,而不是一个“属于香港人的香港”。
回归后的现实
1997年香港回归,很多人以为这会是一个“告别光环”的节点。但是,香港的发展不但没停,反而因为背靠内地,打开了更大的市场。
1997年,香港GDP占全国20%,到了2023年,这个比例降到不到3%。最主要的原因是内地飞速发展,体量变大了。
香港没变小,是别人长得太快。
![]()
而且内地对香港的支持是实打实的政策倾斜。“个人游”政策一开,内地游客撑起了香港的零售和旅游业;CEPA协议一签,金融服务、专业行业迅速对接内地市场;湾区协同发展一推进,香港的产业选择多了不止一点点。
但问题也摆在那,比如说,香港的房价问题、青年的向上通道、经济结构的单一化,这些都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殖民时期留下的土地政策、寡头经济、低福利制度,早就像“慢性病”一样埋伏在那。
![]()
结果到了2019年,一场修例风波把这些长期积压的问题点燃了。抗议活动从最初的街头游行,很快变成了冲击立法会、瘫痪机场、袭警纵火,完全脱离了和平表达的范畴。
很多人只看到了街头的混乱,却忽略了背后的社会情绪:年轻人觉得“看不到未来”,对经济失去信心,对身份失去认同,而这一切,又跟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制度息息相关。
![]()
马丁·雅克的观点是,这场风波是“殖民遗产”在新时代的集中爆发。长期忽视社会公平、经济过度倚重金融地产、教育与职业发展脱节,这些问题在外部势力的煽动下,被彻底引爆。
从这个角度看,回归之后的香港,其实是在一点一点“消化殖民遗产”,有些好东西可以留下,比如法律体系、国际视野;但那些隐藏的问题,也必须正面解决,否则迟早会变成“并发症”。
![]()
归功于人民
2020年,《香港国安法》的出台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西方媒体说“自由受限”,说“一国两制走样”。但很少有人提到,在那之前,香港在国家安全立法方面,其实是长期“空窗”。
早在2003年,本地立法就已经尝试过《基本法》23条,但因为各种原因搁置了。到了2019年,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公共秩序几近失控,警察被袭击、地铁被砸、商铺被纵火,国安法的出台其实是“亡羊补牢”。
![]()
马丁·雅克就直接指出,那些批评国安法的声音,往往是双标。他们一边对自己国家的安保法视而不见,一边拿着放大镜看香港,是典型的“政治口径”。
“一国两制”不是无限制的“两制”,而是在“一国”的前提下灵活安排。现在的立法会选举,参与人数、程序透明度,其实比殖民时代的“任命制”民主太多了。
香港要想突破困局,不能靠怀旧,更不能靠“复制西方模板”,而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而这条路,就藏在“大湾区”这三个字里。
![]()
粤港澳大湾区,不只是一个地图上的区域概念,而是真实的经济圈、产业群、人才库。香港青年在这儿能找工作、创业、做科研,还能买得起房、养得起娃。
如果说国安法是“外科手术”,止住了乱象,那大湾区就是“中医调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天花板的问题。
香港的“辉煌”,从来不是谁“施舍”的结果,而是一代代香港人拼出来的。他们靠着地理优势、勤奋精神、开放心态,把一个弹丸之地变成了国际金融中心。
![]()
英国的殖民统治,只是这个长篇故事里的一段插曲。它的确留下了一些制度,但也留下了不少伤痕。而现在,如果还有人执着于“殖民荣耀”,那是时候清醒一下了。
马丁·雅克说得没错:有些英国人,正在用自己的滤镜看香港,把过去的统治美化成“贡献”,把现实的发展污名成“衰退”。
这种“错觉”,该醒醒了。
未来的香港,不在空想中,也不在旧梦里,而在中国这张大棋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只要摆脱对旧时代的执念,放下“优越感”的包袱,香港仍然可以闪耀,只不过这一次,是站在祖国的肩膀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