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步入位于曲周县的河北地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复康)养殖加工基地,一片看似普通的地里没有种任何庄稼,反而布满一排排隆起的“土堆”。
![]()
工作人员在处理蚯蚓粪。
![]()
地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大棚。
“这些‘土堆’可是蚯蚓的‘公寓’,里面住着成千上万的蚯蚓。”地复康生产部主任韩记从“土堆”上抓了一把,一边挑拣里面的蚯蚓,一边自豪地说,“可别小瞧这些虫子,浑身都是宝!用它们加工的有机肥,每吨能卖1000多元呢!”
地复康原是一家食用菌种植企业,但每年10余吨的菌渣废料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一度困扰着企业。2017年,地复康副总经理袁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得知,蚯蚓不仅能有效消耗菌渣,其本身与粪便也都是高价值资源,于是决定在基地里试养蚯蚓。
“令我意外的是,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菌渣处理难题,还意外为企业开创出一条集废料处理、蚯蚓养殖和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袁帅回忆。
自然界里拥有2500多种蚯蚓,但真正适合人工养殖的却是“凤毛麟角”。为找到适合当地养殖的品种,地复康技术人员通过反复做对比试验,最终选中了耐受低温、繁殖力强的“太平2号”杂交品种。
2022年,地复康通过养蚯蚓不仅成功化解了菌渣废料处理难题,更从蚯蚓及其粪便的销售中获得了可观收益。从最初的一亩试验田到拿出一半土地养蚯蚓,企业持续加大对该产业的投入。
然而,蚯蚓是名副其实的“吃货”,饲料日消耗量可达自身体重两倍,且秸秆、果蔬、畜禽粪便等皆可当其饲料。不久,企业自产的菌渣已无法满足蚯蚓养殖需求。据地复康实验室主任付丽娜介绍,为解决蚯蚓“口粮”难题,企业原计划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鸡粪资源,但未腐熟鸡粪在发酵时会产生高温和有害物质,这会直接威胁蚯蚓的生存。地复康为此投建了大型腐熟场,但露天作业产生异味,影响了周边环境。
地复康的转型之路着实困难重重,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得知企业的困境,曲周县农业农村局、槐桥镇政府及时介入,帮助地复康申请到养殖项目建设补贴。依靠这笔资金支持,企业马上对老旧腐熟场进行了改造升级,引进了先进的纳米膜发酵腐熟系统,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位于基地西侧的新式腐熟场,顶棚上面4台鼓风机快速运转,而空气中闻不到任何异味。“这套系统可以自动翻堆和持续曝气,为发酵仓注入充足氧气,并将场内温度恒定在80℃,使腐熟周期缩短一半,仅需15天左右!这恰好能满足蚯蚓的饲料需求。”韩记说。
解决了蚯蚓的“口粮”难题,地复康还独创一套高效的蚯蚓收集技术。韩记说,“这台由收割机改造成的设备,加装了收集箱和特制筛网,能精准地把成熟蚯蚓和蚯蚓粪收集起来,同时将幼小蚯蚓和蚯蚓卵留在养殖床里继续生长繁殖。”
不到半天工夫,现场10多亩地里的蚯蚓和蚯蚓粪就被收集到了库房中,由工人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蚯蚓和蚯蚓粪,既可以为植物提供全面的营养,还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韩记介绍,目前企业生产的蚯蚓有机肥非常畅销,几乎月月被订购一空。
为增加效益,地复康还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成立“邯郸市蚯蚓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蚯蚓深加工技术研发。目前地复康根据客户的需要,已研发出蚯蚓蛋白酶、蚯蚓酶解液、蚯蚓钙等十几种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远销广东、宁夏、内蒙古等十余省。
今年地复康凭借研发的蚯蚓高效繁殖与养殖、有机废弃物转化、有机肥养分调控等技术,计划打造占地2500余亩的示范基地,以实践“养殖废料处理+蚯蚓养殖+有机肥+果蔬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
“作为邯郸首家布局蚯蚓深加工的企业,地复康的蚯蚓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值实现了从0到3000余万元的跨越。”袁帅表示,面对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企业并未止步,未来将持续延伸蚯蚓产业链,以产业赋能家乡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原标题:曲周:蚯蚓养殖“链出”致富路)
(来源:长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