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在做镜头测试时,和某位国产镜头的工程师通了个电话,聊了一些有关于对焦相关的内容。也正是这次对话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单反时代的镜头视距窗,如今几乎销声匿迹了,今天我就来好好的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传统单反镜头的物理视距窗
传统单反镜头的对焦马达,无论是DC直驱还是环型超声波马达,都是靠着旋转运动带动整个对焦镜筒滚动运动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对焦镜筒上增加一个刻度,将对焦距离印在刻度上就形成了物理视距窗。不仅如此,对焦环也是部分耦合的,可以实现手自一体的操控。
![]()
因为带动的镜组和滚筒都重量不轻,所以需要马达有比较大的驱动力,好在无论是DC直驱还是环型超声波马达,力量都是够的所以增加物理视距窗并不会让对焦变得更慢。
![]()
但在单反相机末期,佳能开始使用Nano USM,尼康使用STM马达的AF-P镜头时,马达的驱动方向从旋转变成了前后移动,并且驱动力也少了一大截。此时如果硬加物理视距窗的话,需要马达额外再驱动一个滚筒结构,会大幅度的降低对焦速度。所以佳能在单反时代末期,尼康在微单时代初期,选择了电子显示屏来显示对焦距离。
电子视距窗
相比于物理视距窗,电子视距窗就相对简单很多了。电子视距窗是和整个对焦系统解耦存在的,只要电子能力够好就能做出来,就是把机身相位对焦读取到的对焦距离显示出来。目前佳能、尼康、蔡司Batis、唯卓仕都有产品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
![]()
不过相比于正在冲击高端市场的唯卓仕,佳能、尼康在尝试过电子视距窗/电子显示屏后都选择了放弃,因为实际用处一般般~尼康上一支带电子视距窗的镜头还要算到2021年发布的尼克尔 Z 100-400mm f/4.5-5.6 VR S,而佳能更彻底,单反时代末期试过之后就放弃了。
手动对焦离合器机构
相比于电子视距窗,手动对焦离合器机构反而还颇有一点复古风味,在诸多微距镜头中频繁出现。从近10年前的索尼老款90G微距,到如今的FE 100mm F2.8 Macro GM OSS,还是奥之心的大部分高端镜头比如M.ZUIKO DIGITAL ED 90mm F3.5 Macro IS PRO,都采用了这一方案。
![]()
它的对焦距离是显示在对焦环上,而不是视距窗,但四舍五入也算是个“物理”的视距显示方案。经过咨询,这类镜头的实现方式是做一个“变速箱”,前推AF就是挂空档,后推MF就是挂进模拟出来的手动挡。这不是不能实现,就是成本会高一点,也就是一些高端镜头才会考虑使用。因为“挂手动档”是模拟出来的,所以并不一定非要前后推拉进行挂档,比如老蛙新推出的180微就是直接旋转对焦环实现AF/MF切换。
![]()
我个人感觉这个类型的使用体验是相当好的,因为它实现了非常传统的使用方式,切换速度快且自然,且是绝对的线性对焦。
总的来说就是,机械视距窗基本没可能回归了,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去实现会大幅度损失对焦速度。电子视距窗可以做但并不会提高多少使用体验,至于手动对焦离合器机构这种体验感很好的玩法,需要一定成本,确实目前也就索尼、松下、奥之心等少数品牌还在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