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英国白金汉宫发了个声明,直接把安德鲁王子的所有头衔都扒了,还让他赶紧从王室住所搬出去。
这事在英国君主制历史上真没见过,而这一切的源头,都绕不开一个已故的美国女人,弗吉尼亚・朱弗雷。
她为了讨个说法,足足扛了二十年,最后没等到结果就走了,好在她生前写的回忆录,成了扳倒安德鲁的关键。
![]()
英国王室平时对自家贵族够护短的,这次能下这狠手,真不是突然良心发现。
他们是按《1937年摄政法案》走的程序,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
安德鲁这一丢,可不只是丢了面子,8个贵族头衔、12项军事荣誉全没了,连他住了好多年的RoyalLodge也不能再住了。
那地方可不是普通房子,在王室里象征意义特别重,现在说让搬就搬,可见王室是真怕这事儿再发酵。
本来想觉得王室这次挺有担当,但后来发现,要是没舆论压着,估计还得拖着。
2025年4月朱弗雷自杀的消息一出来,全球都在骂,王室才不得不松口。
![]()
更关键的是,这次声明里第一次提了"幸存者"这个词,之前不管朱弗雷这边怎么说,王室从来没认过有这么回事。
朱弗雷的朋友阿曼达・罗伯茨说这是"第一步",但也说了,王室是没别的选择了才这么干的,后续能不能有动作还不好说。
王室突然"割肉":安德鲁的头衔早该没了?
安德鲁这头衔,说白了就是他的"保护伞"。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过一次针对他的指控,最后硬是靠着头衔和王室背景压下去了。
对比当年戴安娜王妃离婚时,王室那含糊其辞的态度,这次对安德鲁的处理确实算"严厉",但本质上还是为了保王室自己的名声。
![]()
英国君主制这些年一直在应对现代司法的挑战,可每次都是遇到事了才被动应付,根本没有主动解决问题的魄力。
这边英国王室好歹还做了点样子,美国那边就更让人看不懂了。
朱弗雷生前把好多证据都交给FBI了,还有爱泼斯坦用摄像头勒索人的细节,可这些东西就像进了黑匣子,一直没动静。
国会的托马斯・马西议员从2015年就开始推法案,想让这些档案公开,推了四次都没成。
![]()
2025年7月好不容易弄了个H.R.119-581法案,结果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直接回避投票,明摆着不想碰这烫手山芋。
美国这边更闹心:爱泼斯坦档案藏着多少猫腻?
搞不清美国政界到底在怕啥,一个档案拖了十年,连公众要看都躲躲闪闪,这哪像他们说的"透明"。
早年前爱泼斯坦就出过事,2008年那案子明明证据挺足,最后却搞了个"甜心协议",轻拿轻放了。
现在翻出来的飞行日志、邮件记录里,还能看到不少大人物的名字,特朗普、马斯克这些人都被卷进来过,估计就是这些牵扯,才让档案一直没法公开。
朱弗雷要是能看到安德鲁丢头衔,说不定能松口气。
![]()
她生前写的回忆录《无名女孩》,真是把所有细节都摆出来了。
这本书是她和代笔作家艾米・华莱士一起写的,里面记了她和安德鲁三次关键遭遇的细节,还有爱泼斯坦那群人的所作所为。
2025年10月21日,书还没正式出版就泄了一部分,一下子就把舆论炸起来了,王室那时候估计就知道,不处理安德鲁不行了。
很显然,朱弗雷这书没白写,不光扳动了英国王室,还让其他国家的类似案子有了动静。
法国那边的模特经纪人布鲁内尔案,就是受这事儿影响重新查的;日本还有人要求公开和前首相安倍晋三相关的档案;连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报告里,都提到了朱弗雷的案例。
![]()
这本书的价值,早就超过了"曝光丑闻",它让更多幸存者敢站出来说话,也让大家开始思考,怎么才能真正约束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安德鲁丢头衔这事儿,确实是个转折点,说明再大的权贵,也不是完全动不了。
但要说朱弗雷的正义真的实现了,还差得远。
英国王室只是扒了头衔,没说要追究法律责任;美国那边连档案都没公开,更别说问责了。
阿曼达说朱弗雷要的不只是一句道歉,也不是一个头衔的失去,而是有人能站出来说"你经历的是真的,做错的人该受罚"。
毫无疑问,这事儿算是给权贵敲了个警钟,但要说真的平等问责,怕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能不能像这次一样有人站出来?那些藏着的证据能不能真的公开?这些都不好说。
但朱弗雷用她的方式告诉大家,哪怕个人力量小,只要坚持说真话,总能留下点什么,总能推动点什么。
这可能就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东西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