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镜头前,向太陈岚一句“王家卫没有张叔平就是个屁”,瞬间点燃了全网争议。这场围绕国际级导演的“扒皮战”,从私密录音烧到了行业规则,彻底撕开了电影艺术与资本博弈的遮羞布。
![]()
![]()
一切要从10月底那场“录音风波”说起。青年编剧古二在小红书曝出多段录音,内容涉及王家卫与编剧秦雯私下点评艺人——说唐嫣“很装”、评游本昌“非省油的灯”。一时间,“文艺教父人设崩塌”冲上热搜,公众开始质疑光环背后的职业伦理。
正是在这风口浪尖上,向太在11月3日的直播中直接开火:“投资王家卫的老板基本都亏钱”“我绝不录用王家卫,因为他不受控”。她更一针见血点破:“拍电影就是靠烧钱。”尤其那句“王家卫没有张叔平是个屁”,直接把这场争议推向了“谁成就谁”的核心战场。
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得翻开两人三十多年的合作史。自1988年《旺角卡门》起,张叔平不仅是《花样年华》《一代宗师》等经典的美术指导,更包办剪辑、服装设计甚至联合制片。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旗袍美学、黑色调镜头,背后全是张叔平的手笔。可以说,王家卫电影里弥漫的“作者性”,很大程度上是张叔平的视觉语言在撑腰。
![]()
这也不禁让人反思:导演的光环下,团队贡献究竟该占多少比重?有影迷坚持“王家卫的导演把控力不可替代”,但更多声音开始认同——王家卫模式本质是“顶级团队+无限预算”的奢侈创作。他那些获奖无数的经典,离不开张叔平这类大师级伙伴的托底。
而向太的炮轰,恰恰戳中了资本最痛的神经:“烧钱”和“不受控”。当投资方看着预算不断超支、拍摄周期无限延长,再美的艺术梦想也成了财务噩梦。有网友犀利点破:“王家卫的电影是艺术品,但艺术品背后是生意。”
录音风波与向太开火两件事叠加,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对权威的“祛魅”。公众忽然发现,那位戴着墨镜的文艺教父,既会私下锐评同行,也依赖着黄金搭档,更靠着资本输血才能维系创作。这种“觉醒”背后,是整个行业对权力上位者傲慢的重新审视。
说到底,这场争议早已超越个人恩怨。它既是关于“谁成就了谁”的创作伦理之辩,也是艺术理想与商业规则之间的永恒拉扯。当观众开始追问“大师之名究竟属于个人还是团队”,当投资人暗自掂量“要不要为下一个获奖项目赌上身家”——或许,电影圈的规则,真的到了该重新洗牌的时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