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偶尔感觉肛门附近有 “异物感”,甚至排便后发现有柔软组织脱出?不少人碰到此类情形往往羞于启齿,秉持“忍忍便罢”的想法。然而,这极有可能是直肠脱垂发出的信号,切不可掉以轻心。别不当回事,最新研究显示,这种问题对身体的危害比想象中更大,早点做好护理能避免很多麻烦。
![]()
直肠脱垂的危害,比你想的更明显
先简单说下什么是直肠脱垂 —— 就是直肠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从肛门里掉出来,像个 “小肉球” 似的。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 “尴尬问题”,但《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直肠脱垂发病率虽不算高(约 0.4%),但60 岁以上老人、产后女性、长期便秘人群的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的 3-5 倍,而且不及时处理,危害会一步步加重。
首先,反复引发肛门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一旦出现脱垂,肛门周围会经常有坠胀感、疼痛感,还会分泌黏液,容易弄脏内裤,出门时总担心 “漏出”,连坐公交、逛超市都不踏实。有患者说,没重视时每天要换好几次内裤,晚上睡觉还得垫护垫,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其次,会打乱肠道功能,长期下来影响营养吸收。直肠脱垂后,肠道的正常蠕动会受影响,可能出现 “排便困难” 和 “腹泻” 交替的情况 —— 有时候好几天拉不出,用力挣又会让脱垂更严重;有时候又频繁拉肚子,吃进去的食物没消化好就排出来。时间长了会发现,人慢慢变瘦、没力气,免疫力也下降,容易感冒、生病。
![]()
尤需留意的是,脱垂组织极有可能出现缺血坏死的状况,一旦如此,便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健康隐患,对身体造成不容小觑的危害。如果脱出的直肠没有及时推回去,长时间卡在肛门外,会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变紫、肿胀,甚至坏死。有研究案例显示,部分老人因为不好意思说,拖延了 1-2 天后,脱垂部分已经坏死,最后只能通过手术切除,不仅遭罪,恢复时间还长。
早期护理至关重要,做好这几点能减少伤害
其实直肠脱垂早期(比如只有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回去)做好护理,大部分人能避免情况加重。重点记住这几个简单方法:
第一,及时复位脱垂组织,别让它 “在外停留”。如果发现有组织脱出,先洗干净手和肛门周围,然后侧卧,用手指轻轻把脱出的 “小肉球” 推回肛门里。推的时候别用力,动作要轻,推回去后可以多躺一会儿,避免马上站起来走动。要是推不回去,或者推回去后很快又掉出来,一定要当天去医院,别拖延。
![]()
第二,调整饮食,让肠道 “轻松运转”。日常宜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燕麦、红薯、芹菜,苹果带皮食用更佳。同时,每日应饮用 1500 - 2000 毫升温水,约 3 - 4 杯,以维持身体良好状态。饮食需节制,辛辣、油炸之物(如火锅、炸鸡)切勿多食。此类食物易刺激肠道,加重便秘或腹泻症状,进而增加脱垂恢复的难度,还望多加留意。有研究显示,早期患者坚持这样吃,肠道不适的频率能减少 60% 以上。
第三,养成好的排便习惯,减轻肛门负担。排便时别久蹲,最好控制在 5 分钟内,别拿着手机蹲厕所 —— 久蹲会让肛门承受的压力变大,容易让直肠脱出。莫要用力强挣,若一时难以排出,不妨稍作等待,切不可强行硬撑,以免徒增不适。另外,有便意就及时去,别憋着,长期憋便会让肠道蠕动变慢,加重排便困难。
第四,适当练盆底肌,增强 “支撑力”。盆底肌就像 “吊床”,能托住直肠,盆底肌松了,直肠就容易掉下来。可以每天做 “提肛运动”:坐着、站着都能做,先用力收缩肛门(像忍住排便的感觉),保持 3-5 秒,然后放松,重复 10-15 次,每天做 3 组。产后女性、老人坚持练,能明显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减少脱垂的频率。
![]()
还要提醒大家: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就医 —— 脱垂后推不回去、肛门有出血、疼痛突然加重,或者脱垂频率变高(比如走路、咳嗽时都会掉出来)。早期干预不仅恢复快,还能避免手术的麻烦。
总之,直肠脱垂不是 “小尴尬”,而是需要重视的健康问题。早期发现时做好护理,就能有效减少危害,让身体少遭罪。别因为不好意思就拖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才是最实在的做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