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国车圈,有两大王者。一个是新能源销量的老大比亚迪,一个是技术信仰的领袖华为。但这两位王者目前都遇到了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比亚迪这边,今年刚公布了前三季度的业绩,营收5662.6亿,同比增长12.8%;销量326万台,同比增长18.9%,这样的数据在行业里可谓是一骑绝尘。但细看之下,归母净利润却下降了7.5%,只有233.3亿元,扣非净利润204.9亿元,也同比下降了11.7%。
![]()
图片来源:定焦
为啥销量上去了,钱赚得却少了呢?
首先是成本的上涨,导致单车利润下降。
因为比亚迪的市场逻辑,已经彻底被“价格战”绑架了。以前咱们都说比亚迪一车难求,是新能源里最能打的“性价比战神”。但现在这市场,卷到连比亚迪都开始打骨折。
根据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营业成本同比涨了近400亿元,增幅14.8%,已经超过了营收增速,利润自然被挤压。比亚迪单车均价也从2022年的17万跌到现在的12万出头。
表面上看,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是绝对的老大,一家就占了29%的市场份额。但这份成绩,却是以利润为代价换来的。
其次是比亚迪的高端化发展并不顺利。细看比亚迪的销量你可以发现,王朝、海洋这种平民化的系列车型撑起了92.5%的销量,高端品牌仰望、腾势、方程豹加起来才占不到8%。
你说腾势、仰望、方程豹这仨品牌,哪个不是大手笔砸技术、堆料、拼配置?可结果呢?方程豹卖得最好的,居然还是以主打性价比的钛3、钛7为主,9月份各卖了八九千台,但标志性的高端豹5月销却只有不到五千,豹8更是只有一千出头。
![]()
曾经的低价策略成就了比亚迪的天下,但如今想摘下“性价比”的帽子,变成“高端范”,比亚迪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另一边,华为的鸿蒙智行,活生生把高端市场卷成了“华为系的竞争”。问界、尊界、智界、享界……纷纷在高端领域各自冲锋!
华为鸿蒙智行更是创下了43个月达成百万交付的行业新纪录,也成为了中国新势力30万以上年销量冠军,超越BBA等豪华车企。而这一骄人的成绩背后,正是华为技术的加持,用一套“智驾+鸿蒙座舱”组合拳,搞出了中国车圈的“智能溢价”。
但“智能溢价”这东西有利有弊。在高端车型上可以适用,一旦遇到平民化车型,问题就暴露了。比如最近出的尚界,试图在10-20万级主流家用车市场复刻“华为成功学”,结果上市10天只卖出了不到2000台。
![]()
原因很简单,华为的技术太贵,直接把整车的成本抬高。尤其是这个价格区间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哪怕贵个四五千,都要掂量半天,更别说好几万了。
![]()
技术溢价在高端市场行得通,在大众市场就变成了“华为税”,杀伤力骤降。未来华为的挑战,是如何让智驾和智能座舱的价值被更广泛的用户认可,不只服务于高净值人群,而是不靠“信仰充值”也能让普通用户为体验买单。
讲白了,目前的比亚迪和华为都遇到了“破圈”的坎。比亚迪靠低价打天下,高端路上“技术堆料”反成包袱,品牌形象没转过弯。华为高端做得风生水起,一旦下沉到亲民市场,高昂的授权费和技术溢价就变成了绊脚石。
其实,今天的比亚迪和华为,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巨头们的集体焦虑:一边是技术创新、成本管控的内卷极限,另一边是品牌高端化、用户体验的巨大鸿沟。
一句话:比亚迪和华为,卷到头了,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坎。高端做不到“以用户为本”,平民做不到“性价比为王”,终归都是一场自我较劲。
只有迈过自己的坎,路才能越走越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